《千年学府观澜书院导游词》

观澜书院

<p class="ql-block">(开场白)</p><p class="ql-block">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欢迎您踏上湖南资兴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与您一同探访一处历史与文化交融的圣地——观澜书院。 </p><p class="ql-block">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始于唐,盛于宋,有宋一代资兴程水乡先后创建了观澜、辰冈、文峰三大书院,赓续千年保持至今的只有观澜书院。 </p><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位于湘南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铺上组,自北宋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起,近千年来,这里便是当地曹氏家族文脉传承的摇篮,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称之为“湖南现存最古老的家族书院”,是研究古代书院史的活化石,也是湖南乃至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p><p class="ql-block">宋元明时期观澜书院邻程水而建,清康熙年间,遭遇水患,书院被毁,仅剩下基址和石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迁建到现址。</p><p class="ql-block">2011年观澜书院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得到修缮。 </p><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请您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座历经沧桑却依旧弦歌不辍的书院,感受那些跨越千年的书香气息,聆听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回响的琅琅书声。 </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启程,开始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游客们!当您踏进这扇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大门,我们便一同步入了湖南资兴观澜书院——一个文化与智慧交织的殿堂。 </p><p class="ql-block">请跟随我,让我们穿梭于时光的长廊,探寻这座古老书院的过往与精神。 </p><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澜书院的大门前,我们首先被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所吸引。 </p><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由进士曹靖创立,观澜书院名称来源于《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p><p class="ql-block">书院旨在培养家族子弟,传承文化与学问。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观澜书院共培养了一名状元六名进士。 </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栋建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书院坐西朝东,面对回龙峰,程水绕院,钟灵毓秀。</p><p class="ql-block">这里自古以来便是贡酒产地,西晋时期,朝廷在此设献酒官。古代在这里设驿站,西廊古铺自古乃湘粤往来之要冲。</p><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年间,陕西渭南人,时任兴宁县令蒋兆甲撰有一联,描绘了观澜书院之气势和胜境。</p><p class="ql-block">上联:望日庆升平,仰凤岭回山,气象峥嵘峙绣虎;</p><p class="ql-block">下联:观澜汇学海,带桃源醁水,文机活泼衍雕龙。 </p><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不仅是对观澜书院的赞美,也是对学子们的期望和鼓励。它告诉我们,书院不仅是学问的海洋,更是培养文学才华和品德智慧的摇篮。蒋兆甲先生的这副对联,至今仍然激励着每一位走进书院的学子,追求知识,提升自我,成为有情怀、有才华、有品德、有智慧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门楣上悬挂的牌匾是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孙、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原会长孔德墉先生题写。 </p><p class="ql-block">壬寅年(2022年)夏月,时年96岁的孔德墉先生应观澜书院后学曹辉先生之邀为观澜书院题写牌匾,先生欣然应允。当年冬天,孔先生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与世长辞,“观澜书院”四字竟成先生绝笔。 孔德墉先生的题匾既体现了观澜书院对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赓续,更是对观澜书院学子的勉励和鞭策。</p><p class="ql-block"> 观澜书院大门的门槛石雕主题是——鲤鱼跃龙门。 </p><p class="ql-block">“鲤鱼跃龙门”寓意为经过努力奋斗后获得成功和荣誉。这个典故常用来鼓励人们不畏艰难,努力拼搏,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p><p class="ql-block"> 大门左右对称摆放一对石鼓,上刻一对麒麟,虽有所破损,依然可窥当年样貌。 </p><p class="ql-block">大门前的石础、石柱和上面斗拱以及木雕都是清初原物,虽经历沧桑,依然屹立,承载着观澜书院的历史和未来。 抚今追昔,观澜书院虽历经风雨,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走进前厅,我们仿佛能听到历代学子的琅琅书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厅右侧上方是观澜书院建置沿革展示,以时间为轴,记录了观澜书院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 </p><p class="ql-block"> 大家抬头看,上方的牌匾是清代康熙年间兴宁县令申奇彩题写的“诗礼世家”牌匾。 </p><p class="ql-block">题匾中“诗”指《诗经》,“礼”指《礼记》,意思是醽醁曹氏世世代代以诗书礼乐来教化家族子弟,盛赞醽醁曹氏家族以诗书继世、耕读传家、崇儒重道之家风。</p><p class="ql-block">匾额下面的楹联是元代兴宁县尹杨从仕撰、永兴大布江何宗国先生书写的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天下第一流科甲人物,</p><p class="ql-block">下联:世间无双宝圣贤经书。 </p><p class="ql-block"> 上联表达对读书人的褒奖和崇尚,颂扬科举取士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p><p class="ql-block">下联与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思想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楹联中间的屏风上雕刻的是清代被毁前观澜书院的示意图,原载于醽醁曹氏族谱,2022年修缮时由能工巧匠雕刻在这儿。这个示意图明确记载了当年观澜书院的概貌。 </p><p class="ql-block"> 清代以前的观澜书院设有五马坊、状元坊、学士坊、双桂坊、国宾坊等纪念性建筑,后方则有明伦堂,中间是大成殿和讲堂,以及胙阶、拜庭、问志亭、咏归亭等祭祀、教学和思考的场所。左右两侧有东庑、西庑、养性堂、存心堂、东斋、西斋等学习和生活空间,共同构成了“观澜胜概”。 </p><p class="ql-block">在前厅和碑廊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历代重修观澜书院的纪实碑文,这些碑文不仅记录了书院的修缮历程,更反映了历代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尊重,展示了观澜书院的代际传承的光辉历史。 </p><p class="ql-block"> 观澜书院历经沧桑,从宋末元初的战火焚毁到当代的数次重建,每一次的修缮都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望。 </p><p class="ql-block">这些碑文,如同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窥见书院的坚韧与不屈。</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碑文,特别是元代大德六年由左元龙和曹元凤撰写的《重修观澜书院之记》《重修观澜书院纪实》。 </p><p class="ql-block">这块碑可以说是镇院之宝,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第一、书院研究价值很高,碑的时间很早,它的时间是元代早期,紧随唐宋,能保持到这么早的书院碑,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第二、历史学研究价值高。碑文中很多信息包括不限于其内容涵盖的方方面,验证了文化落实的历史佐证。比如“治国平天下”在元代就落实的非常彻底,遥远的家族书院偏于兴宁这样的乡村竟然把文化落实的这么彻底。</p><p class="ql-block">第三、思想价值很高。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从中国正统儒学到湖南宋代周敦颐创新理学的思想在这里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第四、文学价值很高,格局很大。书院学子“不为科举文字之学”,而是进则治国平天下,退则治学修身,在另外一个角度甚至超过岳阳楼记,具备普世价值和自由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欧坤撰写的这块《西泉重修观澜书院之记》碑,记录了曹一本状元及第的历史,也是观澜书院唯一的明代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块价值这么高的碑,上世纪五十年代却被当做桥板任人踩踏,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曹辉先生在游泳时发现,之后保护下来。</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间《观澜书院学会碑记》,是一块十分罕见的书院学会碑,这块碑记录了醽醁曹氏家族崇尚儒学、人才辈出的历史,提倡合力捐资助学。一个汲古开新的助学组织——“书院学会”,被以碑记的形式记载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观澜书院的家训展示区。 </p><p class="ql-block"> 学规是书院的治学原则和行为规范,它们体现了书院对于学术严谨性和道德修养的双重要求。</p><p class="ql-block">学田则是书院的经济基础,确保了书院能够持续运作,为学子们提供稳定的学习条件。 </p><p class="ql-block">正如曹元凤在《重修观澜书院纪实》碑文中记载:“捐金给田,无非为学校久远修葺之计,立成规约,井然有条。” </p><p class="ql-block">据《醽醁潭上书院祠堂图记》记载:“设义田四十亩,轮流收租修理书院,动支无紊。” </p><p class="ql-block">家训则是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它强调了家族荣誉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家训展示区展示了醽醁曹氏家训十则,内容涵盖古代社会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学规、学田制度和家训的参观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观澜书院在思想传承、经济保障和制度约束方面的深思熟虑。这些制度不仅保障了书院的正常运作,更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确保了观澜书院文脉代际传承有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游客们,当您的脚步在观澜书院的正厅回响,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精神力量的殿堂。这里,每一块牌匾、每一对楹联,都诉说着“观澜风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正厅之中,一同探寻那些缔造和传承观澜风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让我们从曹靖说起,他是曹氏书堂的奠基者。曹靖,字中立,北宋进士,嘉祐年间曾任益阳县令,比部员外郎、广西宾州知府,以政声卓著、爱民如子而闻名,史称曹侯。北宋文人黄庭坚有《曹侯善政颂》存世。 </p><p class="ql-block">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正是他,以超前的见识和崇高的理想,在资兴这片土地上,播下了教育的种子,创建了曹氏书堂。</p><p class="ql-block">曹靖的事迹和特点体现了一位北宋士大夫的形象和风骨:学有所成、政绩卓著、重视教育、品德高尚。其个人品德和行为风范,为后人所敬仰和追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行锡 南宋进士,巴州刺史,后迁升户部郎中(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财政部的司长)。致仕后,带领子孙迁徙至此,回龙山下,醽醁潭上,立基办学,以训族党之少俊,开南宋时期观澜书堂之先河。</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曹一本,元代成宗大德年间的状元,出自观澜书院。他与兄弟曹一筵同登皇榜,成为千古佳话。 </p><p class="ql-block"> 据清光绪《兴宁县志》和《醽醁曹氏族谱》记载,曹一本,天才颖悟,品格清奇,经史群书,过目不忘,策对精良,有特达不凡之姿。 进京赶考时,考官问来者何人,曹一本即兴赋诗一首:“一曲当头日正明,女子开口笑吟吟,过了十一又十一,乃是金榜第一名。”殿试时,皇帝看了曹一本呈上的祖宅地形图说:“此地水浅地薄,不足以取功名呀”。曹一本从容策对:“水浅龙现角,地薄早生芽”。 </p><p class="ql-block">皇帝见曹一本距离金銮殿太近,要他退三步,曹一本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回答:人生路上,只能向前进,哪有后退的道理?语惊四座!答后,曹一本居然向前进三步。整个殿试现场为之一振。 曹一本在及第前,曾任观澜书堂堂长,文风盛极一时,湖广子弟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1291年,同族兄一岳等在叔祖汝继公的带领下重修在丙子(1276年)之变中被兵毁的观澜书堂,重修完成后,易堂为院。 </p><p class="ql-block">曹一本的成就,不仅主持重修观澜书院,后独占鳌头,为书院带来了荣耀,更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追求学术的卓越,展现了观澜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知识探索的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里怀将军,作为观澜书院的后学,他的一生是对观澜风骨的另一种诠释。曹将军在青年时期受到书院文化和农民运动的影响,接受了进步思想,并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他的事迹,体现了观澜书院学子的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请您抬头仰望,正厅中的牌匾和楹联,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p><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年间兴宁县令蒋兆甲为观澜书院题写的牌匾——“振铎休声”,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是“振铎不休声”,铎是一种中国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振铎休声的意思是指敲击铃铛不停止声音。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名声或成就广为人知,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是对书院学术传承的一种肯定,昭示观澜书院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 </p><p class="ql-block"> 正厅正堂悬挂元代状元、观澜书堂堂长曹一本画像。 </p><p class="ql-block">画像上方牌匾《状元及第》,意思是高中且高居榜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像两侧悬挂湘南学院教授李映山题并书写的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格物致知臻至善,</p><p class="ql-block">下联:正心诚意且观澜。 </p><p class="ql-block">上联的意思是:我们读书是通过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取知识,这种“格物致知”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应孜孜不倦、永不止息、创新超越以达到最高的、完美的境界。</p><p class="ql-block">下联: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是格物致知的最佳途径。且观澜,既指要有像观察水的波澜一样的心态、神情之意,更寓有了解、认识并效法水的品德而臻于至善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上下联内容上相互契合,形式上对仗工整,既深刻地提示了书院办学的目的要求,又明确地昭示了学子求知的方法和意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厅立柱上悬挂终南印社梁未冬撰并书写的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智水仁山,有耕有读有清气;</p><p class="ql-block">下联:文韬武略,立德立言立家风。 </p><p class="ql-block">上联赞叹观澜书院传承耕读传统文化,风清气正。下联勉励学子文武双全,建功立业,立德立言,树立良好家风。共同表达了对学子全面发展、追求卓越、传承文化和建立优良品质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致知力行篇(以德为先、致广大而尽精微、致知力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井区讲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观澜书院的天井,这里阳光洒落,清风徐来,正是一个思考和感悟的好地方。天井的用途既有采光通水之用,也迎合了古人聚财的想法。在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井上方立柱悬挂晚清名臣张之洞题、永兴曹辉先生书写的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联: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联: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联从《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句化出,强调学子须重品格和骨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联标示书院务实学之宗旨及学风,主张“以通大义为主”、“以贯通古今为主”、“以践履笃实为主”、“以知今切用为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的风骨,体现在独立人格的培养、独特思想的孕育以及家国情怀的弘扬。这里的学子们,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的教育,始终贯穿着对个人品德的塑造和对社会责任的强调。各位游客,希望您能深刻体会到观澜书院的风骨与精神。这些故事和文化,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德为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的教育思想首先强调的是“以德为先”,以德齐家,以德修身,以德治国。在这里,“德”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是一种对社会、对民族负责的态度。正如横渠四句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凝练了儒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是观澜书院教育的核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广大而尽精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次,“致广大而尽精微”体现了观澜书院对知识广度与深度的追求。书院鼓励学子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也要注重细节的钻研。强调厚积薄发,扎实功底,既有仰望星空,又有脚踏实地,既有广大的理想抱负,又有实现抱负的路径,既有广阔的胸怀,又有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思维。这种精神在孟子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句中得到了体现,意味着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追求知识的精深与广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知力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历来强调“三到与三多”,三到即口到,眼到,还要心到;三多即读多,讲多,还要做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元凤在《重修观澜书院纪实》碑文中强调“存天理于至静中,而欲止于方萌之际,致知而力行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知力行”是观澜书院学风的精髓所在,它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在这里,知识不是为了空谈,而是为了指导行动,解决现实问题,注重传统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思想、理念、教育方法不断创新,谋求社会福祉。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学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澜书院还强调“慎初、慎独、慎终”。这三种态度分别代表了对事物开始、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态度。慎初,即对待每一件事都要有正确的起点和方向,心存大道大德;慎独,即在无人时也要保持自我约束,独处时也不能放纵,坚守道德底线,做好自己;慎终,即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抵制诱惑,做到清正廉洁,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游客,站在这“致知力行”的屏风前,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观澜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会到了其教育理念的时代价值。观澜书院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更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观澜书院倡导静谧思考与内心平和,强调自我修养与内在品质,强调德行与德性、追求知识深度与广度、倡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独特思想和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这次参观能给您带来启发和思考,也希望观澜书院的精神能伴随您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前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观澜书院还设有科举馆、将军馆、瑶乡馆、阅览室等,天井左侧悬挂有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写的《曹侯善政颂并序》,前厅悬挂有《观澜书院简史》《罗慎斋夫子训士子格言》。北门悬挂有明代兴宁县训导郝维崘撰、李鹤林先生书写的楹联以及李鹤林先生题写的“鳌首流晖”匾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参观游览,进一步深化对观澜书院的理解和解读,或许大家在进一步的游览中可以窥探到观澜书院弦歌千年的文化密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游客,随着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这座古老的书院,我们今天的观澜书院之旅也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不仅回望了书院的辉煌历史,更在每一砖一瓦、每一碑一刻中,触摸到了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观澜书院不仅是资兴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这次旅程能成为您美好记忆中的一部分,也希望观澜书院的精神能够启迪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结束今天的游览之前,如果您对书院或者我们的服务有任何想要分享或建议的,我非常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这次旅行给您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和感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代表观澜书院以及我自己,祝愿大家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书院一样,无论历经何种风雨,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