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宅在豫南乡下一个普通的村子里,村子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丘陵上,距我寄居了大半生的信阳城不足40公里。</p><p class="ql-block"> 确切地说,这是父母留下的老宅,双亲走20多年了,荒废的老屋亦如重疴的老人,难以支撑更久的时日了,四间正房岌岌可危,其它配套建筑已成废墟。</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清明节,利用回乡下给父母及故去的亲人扫墓之机,我必定要到村里看看老宅,每当站在老宅的废墟上,面对荆棘丛生的院落,残门锈锁的堂屋,酸楚与伤感,彻悟与释然,涌动并交织着,可谓剪不断理还乱。</p><p class="ql-block"> 老宅上的老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土坯茅草翻建为砖瓦结构的,大概花了三、五百块钱,在今天是碎银,搁当年是大洋。我那时在部队已穿“四个兜”,汇了些积蓄给父母聊补建房之用。</p><p class="ql-block"> 老宅原是座四合院,上有正堂,下有侧房,门楼东开,紫气东来。若论院落之布局,也是颇有讲究的,四间正房带走廊,三尺廊道贯东西,宽敞明亮,时尚大方;两进院落分干湿,一堵矮墙隔南北,南院养家禽家畜、贮生活垃圾,北院则是家人日常活动之所,树木成荫,藤蔓爬墙,其景其物氤氲着农家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四人都出生在这个老宅里,长至成人,或参军或考学又离开了这里。父母健在时,这里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老家;父母故去后,这里就成了我们魂牵梦绕的老宅。老家亦老宅给我们留下太多太多的温暖记忆,也带走太浓太浓的情感牵挂。</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个老宅里成长,感恩父母的养育,尤其是母亲循循善诱的教导,让我们学有所成业有所绩。因为,母亲有她不如意的人生,新中国前,我的外祖家境殷实,母亲得以进私塾入公学念书。不知何故,初解放国家那么需要人,母亲没能出来工作却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所以,母亲含辛茹苦也要供我们把书念好,通过我们拾回她人生的缺憾。</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读中学阶段,母亲极少占用我们的课外时间去田间劳动,家务活还是要干的。有些大娘婶子便窃语母亲娇惯孩子,舍不得使唤,母亲有她的期盼,孩子念好书,才会有前途。我当兵时还未恢复高考,他们仨都是通过国家大考出来的,大弟博士毕业留美多年,后被中国科学院引聘为博导、研究员。我、小弟及妹分别在党政机关和大学做事,天道酬勤,都赏个“芝麻官”,遗憾的是父母没见到收成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历尽数十载的风雨剥蚀,老宅上的老屋彻底老朽了,孤立于乡邻各具特色的两层小楼旁,实乃落魄之极。然而,透过老宅岁月的尘埃,我仿佛仍感受到了它曾经的辉煌与荣光,在那个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的年代,我们的家境如同新翻建的房屋,在村里也是数得着的,当别人家为春荒、孩子学费犯愁时,我们家不仅衣食无忧,“三转一响” (自行车、座钟、缝纫机,收音机)都添置齐了,这样的家庭在那时提亲说媒也是极具诱惑力和竞争力的。</p><p class="ql-block"> 那年月,父母为何能把我们的日子过得温饱有余,今思之,勤俭持家外,与父母都有点文化与见识密不可分,父亲曾经历过“民主补课”“社教”等时代性的活动,后又为大集体的副业去过一些中小城市,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也积累了一些智慧和计策,正因此,农村体制改革后,父母在耕种好自家责任田的同时,在老宅又开了个家庭小染坊,赶集市揽收农家纺织的土白布,赚点染色加工费,一干多年,直到体力不支。我曾有过遐想,如果父亲年轻力壮时能幸遇当今之形势及体制,兴许也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农民企业家。然而,父亲的这一特质我们都没能传承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土难离,穷家难舍。为便于照顾父母晚年的生活,我们将其接到所在的城市定居,一把大锁就将老宅孤寂了下来,且寂寥多年。来城里后,父母总还是惦记着老宅老屋,时常坐班车回老家看看,这拾掇拾掇,那捯饬捯饬,含着深情,透着眷恋。</p><p class="ql-block"> 父先走,隔一年,母随后。那时,老宅上的所有建筑基本完好,老屋里的生活用具也基本齐备,只须简单收拾即可居住。当年,在父母的大限将至前,我们都及时地将其送回老家,并在老宅的正堂寿终正寝魂归故里。</p><p class="ql-block"> 毫无忌讳,父母在生命的尽头还能返回老宅小憩几日,想到我们的将来老宅皆化为废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禁悲从中来。农民宅基地确权,父母亡故其子女皆为公职人员的,房屋可修缮并继承居住,危房不可推倒重建,夷为平地后由集体收回。我知道,我不能告老还乡了,而我等意愿回故里养老的又何其之多,难道为遏止农村房地产乱象就如此舍本求末因噎废食吗?</p><p class="ql-block"> 站在老宅的废墟上,朝迎旭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人立于天地间,微乎一尘埃,倏忽一瞬间,来来往往,生生息息,宇宙之规律,万物不可逆也!</p><p class="ql-block"> ( 2024、9、22 信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