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临江中学结缘的海关大楼50后们

王沙克

海关大楼和海关大钟介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是上海海关大楼,也是曾经的“江海关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住在海关大楼时,与钟声为伴,但参观大钟却很难。现在海关大钟也是参观重点,可与海关联系预约参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人员不但可以看大钟实物,而且有图板详细介绍。</p> 上海海关大楼简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简介(一)</p><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上海海关大楼座落于中山东一路13号,是外滩景观的标志性建筑。大楼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由地下一层、地面十层和雄伟的大钟楼构成。1989年9月上海海关大楼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级保护单位。1999年5月,黄浦区人民政府又将其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1925年,因原教堂式海关署狭窄,江海关监督朱有济呈奉财政部,由税务司赖发洛上报总税务司,经核准在关税款项下拨款430万两白银(相当于330万关两),拆除旧房,在原址重建新关署。江海关大厦建筑设计单位为公和洋行,设计师威尔逊,英国新金记祥号建筑公司签约承建。1925年12月15日奠基,于1927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资铁钢骨水泥石面,主楼高度约120英尺(合36.2米),钟楼高度约140英尺(合43米),大楼总高度约260英尺(合79.2米),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大楼平面呈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矩形状,建筑中部设有三处天井。建筑的立体形态呈东高西低状,东侧为主楼(沿中山东一路向西约30米内),面对黄浦江,高10层,上有5层高的四方形钟楼,主楼以西至四川中路为5层楼裙房。主楼外墙砌花岗石,主楼以西三、四层贴褐色面砖,其余也由花岗石砌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简介(二)</p><p class="ql-block">大楼底层入口处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廊,门廊的4根多立克式柱子做得极为地道。大楼正门底层大厅天花板用彩色马赛克拼成8幅历代帆船战舰图画,是精湛的工艺美术品。在8幅图画天花板中间地上原安装水晶灯喷水装置,灯开时银白色灯光折射到上面彩色油画</p><p class="ql-block">大楼第二、三、四层层距较高。第二、三层均为5.6米,第四层为4.7米,1至6楼的楼面都有大小不同的门厅,厅门为铜框花格玻璃制成。大厅、门厅的地坪、楼梯、走廊都以马赛克铺砌。2至6楼各室皆铺柚木拼花地板,天花板则以石膏塌花涂金而成。整栋建筑共有10台电梯,6个楼梯,大楼内合计有392个房间,自流井一座,大楼新建时还安装暖气设备。</p> 上海海关钟楼简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钟楼简介(一)</p><p class="ql-block">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大楼顶部为逐级收拢的四面钟楼,与南侧原汇丰银行大楼一起成为外滩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海关钟楼旗杆位置北纬31°14',东经121°29',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是当时外滩建筑中最高、气派最大者。该钟楼在亚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p><p class="ql-block">一、海关大钟来历</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安装大钟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关北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为何在海关大楼上安装大钟有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其一,1893年建造的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建筑物,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便于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海关手续和装卸货物,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钟楼简介(二)</p><p class="ql-block">其二,高耸的海关大楼和委婉的钟声给城市营造美妙的生活节奏感,并成为旅游景致的点缀。</p><p class="ql-block">其三,海关大楼安装大钟是自身业务工作的需要。从19世纪开始,海关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办法,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皆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1893年建成的江海关大楼安装大钟后,粤海关、潮海关、江汉关等大楼也都安装大钟。</p><p class="ql-block">1925年江海关投资430万两白银建造新大楼时,税务司和海关监督决心重造一座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海关大钟与现在的海关大楼同时建成。</p> 上海海关大钟简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钟简介(一)</p><p class="ql-block">海关大钟由英国 Joyce & Co . Ltd 公司制造,总造价为5000多两白银,1927年制成,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当时吊装大钟时至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行人都停步观望,视为奇观。</p><p class="ql-block">钟楼分机芯房、铜钟座、旗杆台三层。机芯房是大钟的心脏部分,成百上千个齿轮互相咬合,直径超过12mm的钢丝绳代替了普通钟表中精细的钢丝。钢丝绳下面连着三根又粗又重的发条,三根发条分别连接走时、报刻和敲正点的钟摆,其中最重的一根发条重大1吨多。四周四个钟面,每面都用100多块0.3-1米的乳白色特制钢化玻璃拼成。每个中面的直径为5.4米,装有自动开头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斗打的数字在几里外也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分钟长3.17米,重49公斤;紫铜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钟的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156米。每周开钟上发条3次,每次要4人操作1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现已改为电动)。机器房的楼上有一个大敲钟、4个小钟,每隔15分钟,4口小钟就敲响起叮咚叮铛之声,每隔1小时,1个135公斤重的大铜锤便敲击最大一口钟,发出雄壮的整点钟声,持续10秒左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钟简介(二)</p><p class="ql-block">三.大钟奏曲演变史</p><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一直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报刻。1968年5月,一批"红卫兵小将"闯入海关大楼,扬言欲砸钟楼。欣幸有一些头脑清醒的海关干部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这些过激行为。随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对钟楼进行改造。于是中面的中心部分从4只圆圈玻璃图案变成了"金黄色的向日葵",报刻的《威斯敏斯特》乐曲改为《东方红》,重锤钟铃停止使用,改为电子打点和奏乐,钟铃端每边放置12只扩音器,四面共放48只扩音器,按时向全市播放。1986年10月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海关钟楼的钟面恢复原状,重新开始机械打点,又响起了《威斯敏斯特》乐曲。1997年,根据一些华侨和旅游者的建议,又停奏海关大钟报时《威斯敏斯特》乐曲,海关大钟照常机械运转,钟声仍准点响起,但无乐曲伴奏。2003年5月1日起,海关大钟再度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音乐。</p> 海关大楼50后住户和邻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写此文,一是回顾自己的童年,二是怀念曾经的邻居小伙伴,三是追忆已经离世的小学和中学的同学校友。</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曾经居住在海关大楼的部分50后邻居参观海关大钟前在外滩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钟下面曾经居住几十户家庭,海关大楼从1950到1959出生小伙伴中除了在其他中学就读之外,其中就有59位同学曾经摆渡过江就读于设立在浦东的临江中学,文章也会提及与临江中学有缘分的校友姓名以及所居住楼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很多上海市民都不知晓:海关大楼建造后就一直有人居住。</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在设计、建造时就在前、中、后楼专门安排供高级管理人员(税务司官员)至普通工友居住的楼层,房间内煤卫设施一应俱全。1949年5月后,接受海关人员进入,绝大多数家庭按一户一间房分配,虽然后来有部分原海关人员调离海关,但家庭仍居住在大楼内,户籍数和人口数增加了不少。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人口出生高峰,海关大楼也一下子人丁兴旺,再加上不断有新家庭搬进来,大楼里真热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3日,临江中学73届校友陈远东先生给我发来了海关大楼住户要搬迁的消息和抖音短视频。几个抖音主播就是为了抢流量,对海关大楼为何有住户还是不了解的。</p><p class="ql-block">7月5日,黄浦区政府房屋征收决定就正式发文,并公布在政府网站上。这次海关大楼动员搬迁的440、441室;445-1室;448室;453室;456室;551室;564室;565室;566室;570室;609、610室;614、615室;735室;737室,共17户。4~6楼的住户都是在海关大楼后楼;7楼两户位于中楼。</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当年有几十户家庭居住在海关大楼内,后来海关提供杨浦区和浦东新区的房源,大部分邻居都搬离了海关大楼,现在要解决的是剩余的17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正面前楼从7楼开始就有住户;8楼隐藏在海关大楼突出部位的屋檐里,原来也有住户;有4个方形堡的9楼原来也有住家。</p><p class="ql-block">与上海海关大楼雄伟外貌相配的是其内部设施——前、中、后楼安装了“奥梯斯”电梯,设置了超宽的楼梯,室内是柚木拼花打蜡地板,铺设黑白马赛克的宽阔过道,电源和插座的暗线埋设,管道煤气和双头煤气灶,抽水马桶、铸铁大浴缸和白瓷洗脸盆,底楼烧煤锅炉间可提供大楼洗浴热水和冬天热水汀取暖(“文革”开始不久即停止),天井内白色瓷砖,大开面钢窗增加了采光。高档设计的这些“硬件”使海关大楼在外滩万国建筑群里出类拔萃;甚至可以说,仍胜过当今建造的无数高档办公楼和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楼内除了有老海关人员家属,还有接管海关的南下干部和家属。五十年代出生的小孩最多,不算进其他中学的邻居,单单进临江中学的校友就有59人。</p><p class="ql-block">下图是2014年10月24日,在浦东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纪念上海市临江中学建校50周年大会”时,居住在海关大楼的各届部分邻居校友合影。拍摄者是72届胡临同学,他没有在合影照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部分邻居和校友、小朋友从出生到搬离海关大楼都居住在一个地方,而我们兄弟俩随母亲从1959年入住海关大楼,先后在五处不同地方居住过,分别是海关大楼的前楼、后楼和中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是10楼朝西的一间厨房,夏季下午傍晚偏西的太阳晒得人是热得要命!</p><p class="ql-block">下图是10楼的房间1004室,是我们入住海关大楼的第一个居住房间,朝北,终日照不到太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楼原来是钟楼工人的住所,维护保养大钟方便。10楼没有柚木地板和热水汀,水磨石地在冬季尤其感到寒冷。</p><p class="ql-block">1004室对面就是1005大钟的入口。每天大钟每一刻钟敲钟声都似在头顶上轰鸣。主要是本作者那时候年纪小,还没习惯大钟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楼钟楼下左右各有一小块露天晒台。整个大楼的供水水箱也在露台上。</p><p class="ql-block">下面9楼有临江中学69届的孙璀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楼过道的柚木拼花地板。这里有朝黄浦江的大平台,其中有一间曾经住过72届张小平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第二个地方是海关大楼中楼天井和后楼天井的过道处。朝东朝西各有三扇大窗,没有窗帘,西晒太阳也吃不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比较大钟下面的住处,在这个临时住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海关大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中楼天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没有人居住或办公,倒是安装了窗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后楼天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后楼进出大门是汉口路11号,虽然我们居住在寄信地址汉口路11号,但是户口簿上的地址还是中山东一路13号。</p><p class="ql-block">原来1楼2楼是上海粮油进出口公司办公处。3楼是上海市商检局化验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海关大楼的第三个居住所是5楼的556室,是一间像样的房间,主要是烧饭、上厕所也方便了。安顿下来后,外地来沪亲戚也有走动了。</p><p class="ql-block">里面还要后来的临江中学同学和校友有:70届苏永海一家、70届张沪生、72届张永生一家、72届陈以伟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楼19号有四间房,曾经有四户家庭居住,门牌号是456~459,其中456室属于此次搬迁户。</p><p class="ql-block">19弄牌是文革初,大楼一红卫兵用红漆先覆盖原来的白底黑字牌子,然后用黄漆写上“19”。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八年,红漆已经褪色,但是历史印记依然留存。</p><p class="ql-block">临江中学校友有:456室是75届刘双喜、76届刘志荣一家;457室是74届彭润淑一家;458室是72届王沙克、75届王勇克一家;459室是70届张耀民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58室是我家在海关大楼的第四处居所,而且居住时间最长,几乎囊括了我的少年青年时段;也是1959年援藏的父亲回沪探亲团聚和调回上海后和我们一起吃住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2日,本文作者在曾经居住最长时间的“老家”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是办公室的458室中央的拼花柚木地板。过去打过腊,还是比现在看到的要油亮的多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号厨房朝西是后楼的小天井,水斗位置没变;当年我家菜橱的位置还是原样。厨房门后的煤气灶是母亲制作美味佳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我家望小天井对面分别是72届鲍正翰和胡临、76届胡开他们两家,他们的邻居还有临江中学校友:67届黄一平、72届黄激一家,69届虞继卫一家,69届陈元元、70届陈智敏一家。</p><p class="ql-block">下图由75届刘双喜妹妹提供,深表谢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左一)与同届的鲍正翰(右一)、胡临(中间)在校庆聚餐大厅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楼天井的白瓷砖使大窗户的房间明亮,绒布窗帘也可以遮挡得严严实实不透光。</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白瓷砖外墙都发黑了,黑的最严重的两面大窗就是458室。楼上5楼临江中学校友分别是74届宋建民一家,他家隔壁邻居有75届陆怀庸一家和72届冯金鑫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作者(后排中间)中学时与邻居小伙伴在后楼6楼平台与海关大钟合影。后排左一和右一分别是临江中学70届陈智敏和张耀民。前排中间和右一分别是临江中学75届陆怀庸和王勇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汉口路和四川中路的海关大楼后楼外景。外部能够看到的4楼、5楼就是住户楼层,转角处至今还有住户。另外,南侧6楼也是住家。</p><p class="ql-block">这次要搬迁的564室、565室、566室三户人家都曾经有临江中学校友,分别是70届金萍、74届金芳一家(5楼转角处),70届潘华安一家和75届王连福一家,王连福夫妻还住在海关大楼内。</p><p class="ql-block">汉口路一侧朝北4楼有72届郑新一家,他家楼上是74届修树蛟一家。</p><p class="ql-block">四川中路一侧朝西4楼是72届齐杰一家,72届毕美洁一家和74届姜永毅一家。5楼是72届贾位工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楼过道拍摄的海关大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楼过道也是拼花柚木地板,还有壁炉。左手是一小间,是托儿所的储藏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号进门左手第一间房,曾经是海关托儿所,我小时候与海关和商检局工作人员的小孩一起在托儿所待过,睡觉这是这间大屋。后来是海关关长一家居住,临江中学校友是69届苑卫民、72届苑安妮一家,他们家对面是68届毛伟芳、72届毛伟芬一家。</p><p class="ql-block">这次要搬迁的735、737室两户就在此过道里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儿所撤销后,储藏室一直空着,海关也曾经租给我家,我们兄弟俩也在这第五处房间居住过。</p><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张照片由本作者于2024年5月23日现场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儿所的活动室也是大间,现在是一家公司租用,并开了一道保险门。</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住户全部搬迁后,以后再进入大楼可能就不怎么方便了。抓紧时间编辑此文,也是保留儿时与同学校友们学习玩耍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前楼7楼朝南能够看见汇丰银行大楼圆顶的临江中学校友住户有:69届董建生一家(他家还朝东,能够看见黄浦江和浦东),72届王道清、74届傅晓芳一家,72届沈敏、74届沈滨一家,74届陈铮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10楼朝南露台,可见浦发银行大楼(原汇丰银行大楼)半球形圆顶。</p><p class="ql-block">楼下9楼居住临江中学校友是:69届于虹、72届于安棣一家和72届张小平一家。他们的楼下8楼有72届的郑林芳和张永毅两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2019年4月15日,海关大楼后楼4、5、6楼的临江中学70届部分邻居同学以海关大楼为背景合影留念。从左至右:潘华安、张耀民、郑凤梅、金萍、龙英。</p><p class="ql-block">潘华安和金萍是隔壁邻居,张耀民和本文作者是隔壁邻居,郑凤梅和龙英是后楼六楼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海关大楼四位汉口路小学、元芳弄小学的同班同学、临江同校同学毛伟芬、王沙克、胡临、鲍正翰于2019年4月15日参观海关大钟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除注明外,绝大多数是本作者于2024年7月22日下午现场拍摄。</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览并点赞支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