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家乡巨变——教育2023级10班赵予菲

2023级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回首过去的40年,我们的城市在教育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犹如一部生动的纪录片,见证了传统与现代的巨大差异。</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作为一名初中的“小记者”采访的主人公是兴隆台区创新街道鹤乡小区42岁的吉洪利。</p> <p class="ql-block">教室:简陋——现代</p><p class="ql-block">吉洪利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充满感慨。那时他就读于大洼镇第四小学,教室十分简陋。每逢阴雨天,外面大雨倾盆,室内便小雨淅沥,学校操场积水严重,根本排不出去,导致体育课常常无处可上。教学设备也极为匮乏,一块黑板、几支粉笔便是老师授课的主要工具。</p><p class="ql-block">吉洪利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女儿开学升三年级。如今,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教育教学方面发生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他的孩子在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还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一应俱全,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课程:单一——丰富</p><p class="ql-block">在课程设置方面,那时候的课程极为单一,主要围绕着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展开。吉洪利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那时候,除了基础学科的学习,几乎没有其他的课程选择。下课之后,学生们的活动也十分单调。除了上厕所,就只能蹲在墙根下玩,学校基本没有活动场所和丰富的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而如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艺术课程让孩子们沉浸在美的世界里,科技课程引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领域,体育课程则给予孩子们强健体魄的机会......这些选修课程满足了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学校操场都是塑胶铺设,还有专门的体育活动室和各种学科的实验室。吉洪利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有这么多的选择和机会。”</p> <p class="ql-block">师资:传统——创新</p><p class="ql-block">师资力量也有了质的飞跃。过去,教师数量有限,且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如今,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拥有高学历和专业素养,并且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是深刻。过去,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吉洪利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深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校外:散漫——有序</p><p class="ql-block">在校外,学校没有监护,学生都是每人脖子上挂一把钥匙,每天下午上完第二节课就“放羊”。记得有一次吉洪利忘记带钥匙,放学进不去屋,坐在煤棚里睡着了。还有一次放学,几个同学约着去东湖边上的水渠洗澡,现在想想都后怕,幸亏当时没出事。当时的孩子们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p><p class="ql-block">而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吉洪利的孩子们放学可以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拓展才艺。也可以兄妹两个人一起玩乐高、拼积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或是一起练习书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校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安全且充满意义。</p> <p class="ql-block">40年的教育变迁,每一处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付出,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它为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艺术的天空中翱翔,在科技的前沿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