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

文韵年华

<p class="ql-block"> 看到现在人们穿着各种物料五光十色的服饰,不由得就想起一九七十年代的“哗啦啦”。哗啦啦是当时人们对绸缎凡立丁这些布料的称呼,因为这些布料做的裤子,轻而薄,走路时随时迎风摆动,所以人们俗称“哗啦啦”。当时农村只有家庭条件好的新娘子才能穿上这样好的物料做的嫁妆裤子。</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国家开始进口日夲尿素肥料了。当时日夲尿素有40斤、50斤一袋,但包装袋既不是当时国内常用的牛皮纸,也不是现在这种塑料膜袋或编织袋,而是一种极薄的化纤布,人们称做尼龙布。</p><p class="ql-block"> 不久人们发现,有的公社男干部也穿着“哗啦啦”。但不同的是,他们穿着这种“哗啦啦”裤子,虽然是黑色或藏蓝色,但总遮不住底色上机印黑字体。往往前面两大腿上有“日夲”两大字,后屁股两边有尿素两大字,隐约还有xx株式会社字样。后来人们才知道,进口日夲尿素量极少,供销社把袋子拆分了,将尿素分售给各生产大队,将仅有的用化纤尼龙布做的包装袋每个五毛钱内售给公社领导和有关系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开始,人们还笑话穿这样“哗啦拉”的人们,说丢人,中国人咋成了“日夲产”。</p> <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进口量的增加,据说社员们也向上级反映这种“走后门”现象,供销社也开始连同整袋分售给各大队,能享受这种“哗啦啦”待遇也就下延到了生产小队。但还是稀罕物,也只能是小队长和保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每人做个“哗啦啦”短裤而己。</p> <p class="ql-block"> 所以那时能经常在路上,集市上见到穿这种“哗啦啦”的人。尽管人们想把这种白化纤尼龙布染成一色黑的或蓝的,但加了再重的染料和矾,机印的日本尿素这些黑体字总遮不住。虽然穿的人大多都是有点身份的人,但被路人多看一眼时,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因日夲尿素四个字毕竟太扎眼了,说不定人家心里还说了句:你个日夲产的!</p><p class="ql-block"> 人们还编了各种顺口溜:</p><p class="ql-block"> 干部不干部, 要看穿啥裤。</p><p class="ql-block"> 日夲尿素袋, 变成丝绸布。</p><p class="ql-block"> 前腿印日夲, 屁股写尿素。</p><p class="ql-block"> 不是小队長, 就是个管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干部,小干部,</p><p class="ql-block"> 一人一个尼龙裤,</p><p class="ql-block"> 黑色酷,蓝色酷,</p><p class="ql-block"> 就是没有社员呜。</p> <p class="ql-block">  但这在当时,也确实没办法的事,穷啊!</p><p class="ql-block"> 国家给每人每年发布票也不一样,上海每人每年才四五尺。关中好,一人一丈五至一丈七尺。但又没钱买,所以农村人都以自己纺线织布为主,全社会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p>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穿衣吃饭亮家当。从穿衣服这件小事,就能看到现在社会的发展变化。物料从凡立丁的确凉,到的卡滌沦,至现在棉毛混纺。款式从挷挷棉袄对襟袄折裆裤,到中山装红卫服,再到喇叭裤西服,至现在的猎装体恤世界接轨。所以我们回忆当年的困难艰辛,就是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卯足劲开创未来更加繁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