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桥,又名杜林石桥,坐落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旧沧河路与滹沱河故道交汇处的杜林回族乡,是横跨于河支河上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桥。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br> 登瀛桥横跨滹沱河旧道上,是三孔敞肩式石拱桥,桥长66米,桥面宽7.8米,高9米。桥体由料石砌成,圆拱券,三孔,拱间有两小孔,两小拱悬卧于三大拱连接处的拱肩上,两个流线型的大桥墩支撑着桥身。登瀛桥每孔跨径11.3米,中拱上顶两侧各有一个龙头石雕,左右两大拱之上各有一个石雕狮子头,两小拱的拱顶有摇头探尾的神水兽。 桥面石栏、望柱上是仙桃浮雕画面和石猴、石狮等动物造型。也有带弦纹的简单的方形望柱柱头。栏板上的浮雕两面都有,花草、走兽、飞禽、人物、建筑等。在栏板的中线位置,正下方有莲花座形制的地袱。 望柱柱身上有不同花样的雕刻。这座古桥的石狮子都是生动可爱的类型。 随意扔在墙角的文物。 河间府署位于沧州市河间市,历来被称为“京南第一府”。 自北宋置府以来,河间府、县并存计804年的历史。所以城内既设府衙,又设县衙。直至辛亥革命废府存县。1936年,国民党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专员公署,专署县衙均设在原府衙内(二中所在地)。北宋名臣包拯曾任职于此。<br> 河间府署始置于北宋大观二年,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宋朝李素之为河间府署兴建第一人。明弘治初年,知府谢文对府署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是自宋以后的一次大动作。明正德辛未年,府衙毁于火灾,后张翊复建。之后各任知府相继对府衙进行了完善。进入清朝后,清政府沿袭旧制,仍在此城设府存县,府署仍在原位。但随着民国以后废府存县,重心他移,加之财力不济,年久失修,到日本侵略者占领河间时已成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