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开后门的府衙百姓却叫好

悠然🎣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五代(公元907年)的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至今已有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战乱和水患,原来的开封府衙早已不存在。现在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的开封府是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于2002年重建的,其实就是一座博物馆。这儿自南向北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东西两路的天庆观、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明礼院、潜龙宫,建筑布局规整,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保留宋朝官府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同时通过演出的场景再现、文物陈列等形式,向游人展现了一部丰富、生动的大宋府衙文化史。</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的府门楼高大、威严。但与其他城墙不同的是没有马道和防卫设施,安置的都是报时钟、报时鼓和听更台这些文绉绉的东西。据说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做开封府府尹时,为掩盖他想当皇帝的念头,故意不在城墙上设置防卫,所以开封府的衙城墙也就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名字:文城墙。</p> <p class="ql-block">  进入府门,左右各有一亭。东碑亭立有“开封府题名记”碑,西碑亭立有“开封府尹题名记”碑。</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题名记”碑是开封府镇府之宝,记载着从960年至1105年145年间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职、上离任时间等。至今尚能清楚的看到寇准、欧阳修、范仲淹等许多名臣贤相的姓名。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处凹痕,从下方的刻字:“嘉祐二年三月龙图阁直学士”,推测凹痕中的名字应是“包拯”。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触摸他的名字,天长日久便留下了这道深深的指痕。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如果是贪官,用手指触摸包拯的名字,手指就会发黑。包公名不在碑,而“有口皆碑”。清官不留名于碑,百姓自将代代传颂。</p> <p class="ql-block">  仪门东侧为百姓们敲打的鸣冤鼓,西侧则为长官出巡时的开道锣。鸣冤鼓前拍照留影的游客不断。</p> <p class="ql-block">  过仪门,院落的正中央,有一块巨大的南阳濮玉“戒石铭”,铭石南面镌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在提醒官员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石铭”作为官箴,立于州县府衙内,对大小官员进行道德与行为规范,成为北宋官衙文化的核心内容。</p> <p class="ql-block">  正厅左侧为:架阁库、左厅、左军巡院;正厅右侧为:使院、右厅、右军巡院。左厅、右厅是开封府副长官的办公场所。里面立有“司马光审阅赋税案”,“推官苏轼审阅刑狱案”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正厅则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面阔七间,重檐庑殿顶,绿色琉璃瓦覆顶,外廊八柱,四副楹联,气势巍然。</p> <p class="ql-block">  正厅正中高悬“正大光明”匾额,左配“清正廉明”,右配“勤政为民”。匾额下的屏风上一幅“黄河巨浪图”,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水。内联:“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瞻龙图旧制,可知首府有青天”。外联:“定乾坤,一日心知民众苦;安邦国,千秋碑感指痕温”。</p> <p class="ql-block">  大堂前摆放的三口御赐铜铡,拥有“先斩后奏”的“尚方特权”,相传龙头铡处铡皇亲国戚,虎头铡处铡贪官污吏,狗头铡处铡刁民恶棍。</p> <p class="ql-block">  正厅后直通议事厅,是开封府官员商讨重大事情的地方。厅里有一组塑像称作〝商议宽简治京师〞,正中着紫袍者为欧阳修。他遵循管子的思想〝为政宽简〞,与包拯的〝为政威严〞殊途同归,被颂扬为“包严欧宽” 。</p> <p class="ql-block">  议事厅后为齐民堂,取“以民为本”之意。穿过齐民堂,便进入中轴线最后一进院落“槑竽堂”。“槑”为梅异体字,“竽”同华,即为“梅花堂”。</p> <p class="ql-block">  这间紧挨开封府后门的“梅花堂”就是包拯“开后门”的地方。原来,北宋的司法程序比较复杂,老百姓有冤情想告状,首先要递交状纸。状纸都要经衙役之手,而这些衙役经常会私自收老百姓的钱财贪污,于是很多老百姓没钱就无法申冤,俗话说得好: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包拯就每天处理完诉讼案件后,下令打开府衙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这样一来,老百姓告状从后门要比从府门进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包公”倒坐南衙”。今天开封府梅花堂里的一组蜡像,展现的就是:包大人开后门以后,审理的第一个案件,也是第一起民告官成功的案件。</p> <p class="ql-block">  包拯“开后门”表现了公正无私、不依附权贵、关心百姓的执政风格,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如今开封府得以重建,应该与包拯有很大的关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