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徽州之六 潜口民宅:徽州明清古建博物馆

渔舟唱晚

<p class="ql-block">潜口民宅,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是一座古建筑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占地70余亩,分明、清两个园区,收藏和展示徽州地区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包括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等多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1982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潜口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于歙县境内民间不宜就地保护的徽州地区明代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经过8年的努力,潜口明代建筑民居群——明园于199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明园集中保护了13座明代古建筑,类型多样。代表性建筑有:</p> <p class="ql-block">荫秀桥,建于明嘉靖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连接尼姑庵与村庄。“荫”指桥边树木的阴凉,“秀”则指桥下流水的秀美,合起来即形成了“荫秀桥”这一美名。“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p> <p class="ql-block">方氏宗祠石牌坊,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是方氏家族的宗祠牌坊。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亭名取“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上刻有一副对联,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p> <p class="ql-block">乐善堂,建于明代中叶,是旧时祭祖和供老人娱乐及议事的场所。乐善堂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众厅,二进三开间,无楼。该建筑虽为明代厅堂建筑风格,但仍保留着很多宋元建筑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司谏第,江南现存明代最早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该祠构架宏大,雕刻精美,尤其是中间天井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体现了明代徽州民居的独特布局和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方文泰宅,为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民居,原坐落在潜口乡绅沙村,口字形四合院,2进3间楼房,是潜口民宅中雕刻最为精细的建筑之一,属当时上等富有人家住宅。其天井二层尤为出色,展现了徽州木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明园成功经验基础上,1998年国家文物局又批准同意将11幢分散在徽州各地、频遭毁坏而各具特色的典型清代民居,通过搬迁集中来保护,组成潜口民宅——清园。</p><p class="ql-block">清园于2006年建成并开放。代表性建筑有:</p> <p class="ql-block">畊礼堂,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官宦住宅,也是清园内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幢民宅。它共有32间房,楼上16间,楼下16间,且间间通方,前后有两个天井,二楼有两个跑马楼。木雕精美奢华,反映了当时官宦人家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诚仁堂,为三进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是清代中后期富商金氏兄弟所建,故又称为金家大屋。房屋大门为石库门,具有防火、防潮等功效。宅第以大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两侧山墙为高低跌宕的马头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程培本堂,原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系清末地主厅堂住宅,选材精良,部分木构红漆修饰,为采光槅扇窗中置有玻璃,且雕琢精细,为徽州清末建筑精品。</p> <p class="ql-block">潜口民宅是实现古建筑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仅拯救了一批珍贵的古建筑,也为传统遗产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