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255);">被怠慢了的文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b><b style="color:rgb(0, 0, 255);">胡朝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如果用“作品”来衡量我对“文学”的态度和情感,那退休前的我,顶多算“单相思”;退休后的我,才算得上“真热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我是农村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翻开语文课本,看到天安门、井冈山、宝塔山等插图和文字,就喜欢得不得了,脑海中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十一二岁到村北河里洗衣服的时候,河水清清的、凉凉的,小鱼儿从脚面上滑来滑去,舒舒痒痒的,当时就有种想记下来、写出来的冲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小学五年快毕业的时候,下放户同学举家返城,因为非常要好,拿他当主心骨,就难过得不行。送他那天,眼见他被身材高大的姑父举上装满家具的大卡车,随后绝尘而去,哽得连句道别话都没说出来的我顿时泪流满面,回家就有感而发写了篇作文《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上初中后,这篇《朋友》被学校教导主任、语文组长张文风老师相中,作为稿件给寄走了。尽管没发表,但很受鼓舞,从此对作文有了感情,时而主动写写,写起来也不打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作文好,语文成绩通常就好。据知情同学陈阳当年告诉我,我们那届考高中的语文成绩,我第一,他第二。这也是提前到校那两个月老师让我当语文科代表的根本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81年考上县重点高中后,为了省下往返2.6元的车票钱用来买课外书,自己曾半年没回家。暑期回去发现,从乡到村这8华里土路全程整修了,于是返校后写了篇作文《路》。我依稀记得刘国辉老师的批语:“中鼓翼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此文还被学校板书上了墙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84年到抚顺师专中文系读书后,教《写作通论》的冯克宗老师搞“局部写作”训练,或开头,或结尾,或人物,或环境,写什么都行。依据寒暑假总到抚顺城火车站候车乘车的体验和感受,我写了《站台》一文。老师认为构思新颖、情感真切、表达流畅,并范读了部分章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学生时代所以偏爱作文,除了天性爱观察,爱思考,主要得益于中外名家名著的熏陶和影响。小学初中阶段,跟痴迷课外书的三哥“蹭读”;高中时,“克扣”自己的生活费“购读”;大学后,在</span>学校图书馆里<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借读”。1981年深秋,三哥当兵复员带回来一麻袋书,这让我喜出望外,也弥补了我书源的不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此外,高中后期开始,除了小说,我还购买和阅读了不少诗歌、散文、哲学、美学、心理学、交际学等书籍。这对思维拓展、思想成熟影响很大。活跃的思想也让自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并坚持了好多年。遗憾的是纸质年代,时间久远,文稿没能留存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如果学生时代的作文,算走近文学;那么工作后的论文、公文,就有点儿疏离文学。好在没脱离文字,权当积淀生活,锤炼文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87年8月,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成为本市某国企中学的语文教师。1988年暑假前,顺城区师校德育办主任李老师到我们学校采集德育班主任工作经验,逐一听完汇报后,我有幸被选中参加经验交流。按照李老师的指导,一放暑假我就以《铺就一层温暖的底色——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体会》为题完成了论文,李老师审阅后非常满意。开学后,我如期参加了会议交流,区教委尹主任总结会议时,多次引用和肯定我的经验论述。我那论文,被评为区优秀论文;我本人被选为区德育班主任工作研究会最年轻的理事。那年我25岁。</span></p> <p class="ql-block"> 1990年6月,送走首届毕业生,我被调任总场团委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后,首要任务就是筹备召开团代会,其中最难的工作就是起草诸多会议材料。当年年轻气盛,精力充沛,白天搜集研究分析材料,晚上就“照猫画虎”写稿,经过两个月努力,硬是一个人完成了《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开幕词》《闭幕词》等所有会议材料的起草工作,确保了会议成功召开。这是我放下“语文”、拿起“公文”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96年7月,我被调到望花区委组织部,负责综合信息工作。当年,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工作都实行量化计分考核。我不甘人后,除自己点灯熬油组稿外,还使出浑身解数,广开渠道,在《抚顺组工》《抚顺日报》《抚顺晚报》《辽宁日报》《中国妇女报》《光明日报副刊·文摘报》等报刊发稿,从而使我区组织信息考核排名由垫底一跃跻身全市前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97年盛夏某深夜,我在租房床头灯下刚刚截稿一个材料,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的对面三口之家的老弟就收车回来了。熟悉的开门声,低沉的脚步声,让汗流浃背的我瞬间共情了,感慨了。于是,我又俯身灯下,一气呵成地写了篇散文《开夜车》。后来这篇散文通过时任副总编吴连友老师推介,文艺副刊刘敏老师编辑,在1997年8月13日的《抚顺广播电视报》上发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开夜车》是我首篇文学作品,是我文学的缘起。它就像孕育缓慢但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一直深埋在我挚爱文学的心田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志强开夜车回来,常常深夜一两点钟,无论刮风下雨,已成规律。我在台灯下'开夜车',也常过深夜一两点钟,无论刮风下雨,也成了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不论是在马路上开夜车,还是在台灯下'开夜车',都是工作,都是劳动,尽管劳动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尽自己对社会和家庭应尽的一份责任。我坚信,靠双手劳动,靠劳动生活,永远不会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以上是《开夜车》的篇首篇末文字。今天重读此文,当年昂扬向上、以苦为乐的奋斗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年我三十有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1998年12月,我被调任望花区委办负责文字综合的副主任,起草、审改、印发区委及区委部门的文件文稿便成了主业。五年间,自己主笔起草和参与审改的区委文件文稿越百件。幸运的是,工作使然,自己一直跟本区的“两大文胆”——区委办主任、后来的区人大常务副主任苘连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来的区委副书记王栋走得很近,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不少“真传”。记得栋兄说过:“人的思想认识有多深,文章才能写多深”。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指导自己写作的至理名言,铭刻于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003年4月,我被调到市委办公厅督查室,全方位介入了“市委书记批示件办理”、“市委重大会议决策落实”、“全市主要工作月报编发”、“市委督查专报采写”等督查工作。由于市委及本部门领导站位高、视野宽、认识深,我们的思维、眼界和认识也跟着超前了,拓展了,深刻了,立体了。期间,自己负责的一期《市委书记批示件督办落实情况专报》曾得到市委书记周忠轩的批示表扬。机关层面越高,对文稿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市委工作期间,自己的公文水平属实有了质的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从事教育、群团、党务工作那18年,忙工作,忙生活,自己与文学走得越来越远,除了《开夜车》,再未发稿。直至公文量减下来,自主时间多起来,我才再次走向文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005年7月,我从市委调入市农委,任委办副主任,并很快就被拉出来“单挑”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这是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开创性。那时写QQ空间日志已风行,为及时总结经验,更好的指导工作,三年间我在QQ空间写了300余篇赋有文学色彩的散文、随笔和杂文。2007年初秋,距散文《开夜车》发表10年后,自己的散文《命运多舛的红根绿叶竹》在《抚顺日报》文艺副刊发表,这让自己有种摸到了文学之门的兴奋感。但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追逐文学的脚步再度放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009年初,我被调到农委办公室当主任,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间,在全力抓好办文、办事、办会三大主体工作的同时,我还兼职主编《农委工作动态》八年,编发信息简报500余期。其中2017年当年就编发100期,年底合成《砥砺前行的2017》上下两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021年5月22日晚获悉袁隆平院士仙逝,为悼念他老人家,次日早,我将2017年7月7日编发的《“抚顺生态好,农业大有可为”——袁隆平院士2017年7月6日为抚顺农业题词》美篇发到朋友圈。没想到,《抚顺日报》总编戴英姿看到后,直接给推介剪辑见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主编《农委工作动态》那些年,全市农业、粮食、动监、扶贫系统及县区乡镇同仁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人都成了知心朋友,至今仍经常互动。也由于创新实干,自己在农委工作期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9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晋级调研员后,2020年9月,我被市委选派到望花区建设街道任职第一副书记,负责协调指导本街12个社区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两年零三个月的选派期间,针对基层和群众所需,我发挥行业优势,调度个人人脉,积极为社区争取健身器材、协调办公电脑、联系“红色记忆”参观展馆,请市委党校知名教授到社区为党员上党课,请抚矿总院专家到社区开展心肺复苏应急抢救知识培训和演示,为特困高中生对接助学单位等等,做了不少富有实效的工作,赢得了辖区干部群众的赞誉,自己也被评为抚顺市优秀选派干部,出席了建党百年抚顺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并登台受奖。为总结工作,记录生活,选派期间我在微信朋友圈编发《建设日记》53期,现已成为宝贵的文学创作素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在市政府组成部门工作这18年,尽管网络日志、内部简报、宣传文稿没少写,但仍不能算走进文学。真正步入文学大门,那得从退休加入作协算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023年1月,我年满退休,赋闲无聊,就上电脑拟了个《简约生活纲要》,以用来指导退休后的漫长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拟稿过程中,基本思路很快就定下来了,总体目标也很快就定下来了,各项保障措施也都对应地拿出来了,唯有保留哪项“个人爱好”始终犹豫未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月末,与市作协第十二文学活动组赵志清组长同车参加婚礼,志清兄是我老乡同事,知道他加入作协多年,往返途中就向他了解了一些作协情况,包括加入的条件和程序,当时就动了加入的念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3月末,市作协第七文学活动组关工组长有项网络投票活动,我们是望花区委组织部时期的老同志,助力投票过程中他也向我介绍了作协情况,并积极建议我加入,这次我真的动了心。于是,关兄便跟七组会员、我大学同学彭壮飞一道,于2023年6月份将我介绍入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入会后,自己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对抚顺作协运行的体制、机制、理念由衷认同。特别是文友多了,平台多了,活动多了,自己的写作激情也随之陡增。一年来,共创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25篇(首),见刊33篇次。其中《辽宁老年报》1篇,《抚顺晚报》8篇,《抚顺作家》 2篇,《抚顺作家 专辑》2 篇(首),《清原精粹》1 篇,《抚顺诗人》《六人行》《七组文苑》《意· 十三》等会内委组微刊 19篇(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感谢作协组织和领导的信任,2024年1月6日,我又接过了抚顺作协第十三文学活动组的队旗,并按周明主席“把四季歌唱好、孵化器办好、基地建好”的谈话要求,及时确立了“建立一个基地、创办一个微刊、举办三场文学培训、开展四次采风活动”的本组年度工作目标。截止8月中旬,基地已建立,微刊已创办,“诗歌讲座”已举办,“深入农村”、“深入部队”采风活动已开展,余下的“散文讲座”、“小说讲座”文学培训和“深入学校”、“深入企业”采风活动也将陆续落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回头看,加入作协的这一年确实收获不小,愉悦的心境和充实的感觉告诉我,“作协”加入对了,“文学爱好”保留对了,被怠慢了的文学回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胡朝文,男,60后,网名、笔名過客。学中文,教语文,写公文,现已退休。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热爱文学,时有散文、随笔见诸省市报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