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归去来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遗失海外文物拓片、文献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主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相关文物同步展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展览地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珠海市金湾区时代文正院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展览地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珠海市金湾区山湖海路2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预约电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40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是北齐皇帝的避暑行宫。因为那个时期人们笃信佛教,在僧侣、信众与工匠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北魏末期、东魏、北齐、隋、唐五百多年的时光中人们在东西两山山腰之间开凿了二十一座洞窟,为世界留下了绝无仅有的属于中国历史伟大雕塑群像。天龙山造像雕塑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它足以媲美敦煌、龙门与云冈等大型石窟宝库媲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旧照 1922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现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未被盗凿照片 1922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是因为天龙山石窟雕塑创造出了中国雕塑史上最高标准,虽然天龙山石窟在唐后被人渐渐遗忘,所以在20世纪初随着亚洲考古探险运动的兴起,天龙山石窟也被国际学术界重新关注。1908年E.伯尔施曼(图1)首先调查了天龙山石窟,之后是日本的关野贞、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山中定次郎,美国的C.弗尔利,瑞典的喜仁龙,都一次或数次实地探访。前后依据探访资料发表了《天龙山石窟》(图2)1922年、《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刻》192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E.伯尔施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石窟》1922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刻》192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时孱弱但身怀重宝的中国还是难以抵挡外部饿狼的觊觎。1924年山中商会(国际古玩公司)的掌门人:山中定次郎,传说其买通山西实权派帮助运输,但较为可信的是山中定次郎买通了天龙山下圣寿寺的主持与僧众(图3),第一次盗掘就带走佛头四十余件,自此打开了1924年至1935年的天龙山大规模盗掘的历史,由于天龙山石窟小而精的特点,因其高超的雕刻工艺,让天龙山石窟成为外国古典艺术品的热门货。所以持续11年的不同人的盗掘也让他成为中国被破坏最彻底的石窟。除了第九窟因为体量过于巨大幸免于难,其他洞窟无一幸免。一般是盗掘佛头带走,有些精美的直接全身盗凿搬运下山。下山之后迅速流向世界各地,各大公私博物馆与收藏家都趋之若鹜,希望以此来装点门面,最先盗掘的山中商会也因此发了大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被盗与被盗前对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中定次郎与即将销售的中国文物(右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身后最左侧就是被盗凿的天龙山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中定次郎与天龙山僧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盗窃天龙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山中定次郎和山中商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中定次郎(1866年~1936年)日本籍、国际古董商、山中商会创始人。原名安达定次郎,因为在大阪著名古董店—山中商店当学徒,被老板看上收为赘婿,改姓山中。他在1917年前已经将山中商会分店开设在了:伦敦、纽约、巴黎等地,成为重要的东方艺术品经纪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在行商期间敏锐的发现国外收藏家与博物馆的收藏兴趣转向东方,再结合上中国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时局。让山中定次郎在1901年开设办事处,1917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北京开设分店大肆收购古董。1912年清朝灭亡后恭亲王为了筹措复辟资金,将恭王府玉器、青铜器、书画、古董珍玩、瓷器、家具等几十个宝库打包出售,当管家将尘封的一个箱子打开捧出一把翡翠装饰的时候,山中觉得自己掉入了天堂。随后用极其低廉的34万银元(尚不足卢芹斋卖给洛克菲勒夫人的一尊铜像的价钱),将除书画以外的全部文物一起买下,迅速运到国外拍卖,由此一战成名。后买通圣寿寺僧人盗取天龙山绝大多数的造像精品,几十年的在中国对于中国文物的巧取豪夺与国外倾销也让山中定次郎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中定次郎老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卢芹斋卖给洛克菲勒夫人的一尊铜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成交价 25万美元(20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中定次郎在恭王府(右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中商会陈列恭王府文物</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品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天龙山思维菩萨浮雕(被盗凿后“下墙本”)</p><p class="ql-block"> 时间:东魏</p><p class="ql-block"> 拓制年代:民国</p><p class="ql-block"> 级别:孤本 </p><p class="ql-block"> 原位置:天龙山石窟第3窟东南壁上方</p><p class="ql-block"> 收藏机构:日本 大阪市立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说明:在佛教造像中有一位姿态特异菩萨名为思维菩萨。思维菩萨曾广泛流行东于犍陀罗地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通常的造型是坐姿,右腿搭于左腿上,左腿自然下垂;右手臂肘部支于右腿膝盖,手托腮或手指触脸颊。认为这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身为悉达多太子时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后来这动作也被弥勒菩萨借用,为思维弥勒菩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此思维菩萨是天龙山石窟三窟维摩诘说法浮雕组图中维摩诘长者上方,于二十世纪初被盗,流落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此类刚刚被盗就予以拓片的形式,往往是盗窃者为了方便接触有购买意向的客户拓制的广告宣传品,往往拓制非常稀少。就现在可以看到的公开资料,已经发现的此部分的图像拓片只此一份,异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思维菩萨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品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文殊说法图浮雕</p><p class="ql-block"> 拓制年代:民国</p><p class="ql-block"> 级别:普通</p><p class="ql-block"> 原位置:天龙山第3窟西南壁中部</p><p class="ql-block"> 收藏机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说明:由佛经演变成世俗大众所能看懂的人物故事绘画、雕塑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形式,叫做经变画。这幅《维摩诘所说经》经变浮雕,描绘的是佛陀派文殊菩萨前来探望生病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趁此机会和文殊讨论佛教解脱的问题。文殊端坐于左侧,维摩诘斜靠凭几上手中拿着羽扇被刻画在右侧。本来是两幅被分别与另外四副画面组成一个整体,分立雕刻在石窟主龛东西两侧壁上,之后被盗凿,完整的图像关系也被打破,尤其是其中这些整体画像被分别卖给了世界各地的收藏机构,至今分离。而这份是尚未分离前拓制的“墙上本”,尚能看到文殊与持莲的侍者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第三窟现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两侧浮雕被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顶飞天被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文殊尚未被盗</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手持香炉弟子(罗汉)浮雕</p><p class="ql-block"> 拓制年代:民国</p><p class="ql-block"> 级别:普通</p><p class="ql-block"> 原位置:天龙山第3窟</p><p class="ql-block"> 收藏机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说明:用弟子(罗汉)形象来作为一龛佛像的两侧的装饰是南北朝到唐的常规做法,而天龙山为我们做了特别好的范例,也是天龙山雕塑样式的浮雕中的代表。这位身着隆重袈裟手持香炉(行炉)的弟子是一位有着一副纵鼻深目面貌的外国人(胡人),这是南北朝以来汉胡民族融合与粟特人等白色人种大量迁来中国的体现。他与汉民族一起信仰着由另一位来自南亚释迦族的圣人的教诲(释迦摩尼),他的这一抹剪影对中国其他石窟弟子像的建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弟子浮雕尚未被盗</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品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5至14世纪中国雕塑》</p><p class="ql-block"> 作者:喜龙仁 [瑞典]</p><p class="ql-block"> 出版时间:1925年</p><p class="ql-block"> 版别:伦敦英文四卷本</p><p class="ql-block"> 级别:珍本</p><p class="ql-block"> 说明:本书作者喜龙仁(1879—1966)瑞典人,20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学者,被称为“二战后西方研究中国绘画的集大成者”,也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第一位美术教授。一生著作等身。在中国古典美术史领域堪称“中国艺术研究百科全书般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在1900年后喜龙仁多次来到中国,20世纪20年代亲自在天龙山进行了考察与摄影,1925年出版了这部至今都是中国艺术史必读图书。</p><p class="ql-block">此书的重要意义在于:</p><p class="ql-block">1、因为拍摄时间较早,探查比较深入,所以保留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如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与大量的单体造像、造像碑等雕塑的原始照片,让我们对于已经损毁的文物有原始信息可以参照研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喜龙仁开宗明义的阐释了东西方雕塑的功能需求与客观评价双方的艺术成就。对于中国雕塑艺术寻找的内在平和与安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又对中国雕塑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类。这在之前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中是非常难得的。</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品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天龙山石佛集》</p><p class="ql-block"> 作者:山中定次郎 [日本]</p><p class="ql-block"> 出版日期:1928年</p><p class="ql-block"> 级别:珍本</p><p class="ql-block"> 说明:自1922年山中定次郎勾结汉奸盗取天龙山佛像之后几年,山中定次郎难掩对这批艺术珍品的喜爱,也难掩其经济价值的巨大潜力。他也为了证明天龙山石窟在美学上不输于任何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所以他于1928年将盗取而来的45尊造像编辑成书,这也就是您面前呈现的这本《天龙山石佛集》。该书涵盖佛像16尊、佛手与足部3尊、菩萨22尊、罗汉像1尊以及天王像3尊。这本书即使一次中国伟大的雕塑传统的公开宣讲,实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售卖用的“产品目录”。不知道这么多年后,山中定次郎这位号称虔诚的佛教徒对于毁坏这些珍宝可有一丝悔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龙山石佛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