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糕

李树忠

<p class="ql-block">孙女孙子和现在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一样,不好好吃饭。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还能吃些,要是不喜欢吃的一口也不吃。爷爷奶奶生怕人家饿着,各种零食塞满了储物柜。人家高兴了,吃!不高兴,看也不看!</p><p class="ql-block">虽然立秋了,但是伏天的余热还在发威,冰糕是孙女孙子的最爱。</p><p class="ql-block">医生说:吃凉的伤脾。</p><p class="ql-block">可是孙子总是缠着爷爷让去给买冰糕,你有什么办法了?买吧,谁叫你是爷爷了!</p> <p class="ql-block">小区门外有个小俩口开的冷饮店。孙女孙子是老熟人了,店主一看见孙子来了,就笑着和孙子说:你又来花你爷爷的钱了?怎么近来不见你姐姐呢?</p><p class="ql-block">孙子天性爱说,和谁也不陌生,笑嘻嘻的回答说:我姐姐她不来,在家学习了。</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拿起小店准备的塑料盒子,熟练的推开一个个冰柜盖子,在几十种冰糕中挑挑拣拣。直到把盒子装满才罢休。</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冰糕有方的、圆的、扁的、锥形的,各式各样。价格从一两元到十几元不等。孙子从来不拿便宜的,人家知道那个好吃!</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花花绿绿各种形状的冰糕。我想起了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在桥东街41号院住。院子里住着五六家人。有一家姓王的,他家孩子多,老大和我同岁,叫福子,老二比我小两岁,叫禄子,我们童年相仿,家境也差不多,都是父亲一人工作养活一家老小。桥东街离太原南站很近。我们在晚上就从家里提上一个暖水瓶。暖水瓶里灌满开水,拿个搪瓷缸子提上去太原南站卖水。有下车的旅客要喝水。二分钱一缸子,一壶水卖不了个毛儿八分。夏天到了,三伏天西瓜下来了,有人推着车在街上摆摊卖西瓜。福子禄子弟兄们就从家里,搬上一张小桌子,再拿上几个小木凳,放在人家卖西瓜的摊前 ,站的远远的看着有人吃完西瓜走后,把人家吐出的西瓜籽拿簸萁扫起来 ,回家清洗晾晒,攒多了卖给炒瓜子的,一个夏天也能卖大几百块钱。看到有的吃不净还有厚些红瓤的瓜皮,等的看左右没人了就快速的啃上两口。</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我家从桥东街搬到西宫,父亲在饭店工作。我们住在饭店旁边。那时的冰糕是季节性的食品,只有夏天才有。冰糕也是食品,那时只有饭店能做。</p><p class="ql-block">冰棍2分一根,冰糕5分一根。</p><p class="ql-block">冰棍就是自来水加糖精,放在模具里,冷冻就成了。</p><p class="ql-block">冰糕复杂些,先在大锅里烧开水,加入适量的面粉、奶粉或者牛奶、食糖、糖精。晾凉后放入模具,</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制冷设备落后,没有现在的先进制冷设备,在一个大铁箱子里需要灌注液体。然后把装好冰糕材料的模具 小心翼翼的放在制冷液中冷冻。</p><p class="ql-block">因此,模具里不能灌进制冷液。一旦灌进去,冰糕就苦的不能吃了。</p><p class="ql-block">就那二分钱一根的冰棍,大人也没钱给孩子买。</p> <p class="ql-block">饭店的生肉食品,夏天需要冷冻,那时没有今天的冰柜冰箱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饭店用砖砌一个池子。饭店养的一头小毛驴,一个人、一头驴、一辆平车去南海街储存冰的冰窖去拉冰。</p><p class="ql-block">南海街的冰窖每年冬天就把迎泽公园湖里冻结实的冰锯成块,然后一层冰一层锯末储存起来。到夏天热的时候,用冰的单位就会去买回来使用。从西宫到南海街,少说也有15里地。拉一车冰块,一路走,一路化淋淋拉拉滴一路的水。等到了饭店,我们一群孩子看着大人们把拉回来的冰搬到池子里,就在旁边眼巴巴的盼着能碰下一块碎片,饭店的人也知道我们小孩的心事。等他们把冰放好以后就会敲下一些,每人给我们一小块。然后我们如获至宝一样。拿上一小块冰放在嘴里。凉丝丝的,那个美!</p> <p class="ql-block">每到夏天饭店做冰糕需要冰糕棍。我们下学后,就满大街的去捡冰糕棍儿。捡下清洗干净扎成捆卖给饭店换冰糕吃。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过来的。</p><p class="ql-block">怎么能想象,现在一根普通的冰糕三五块甚至十几块?</p><p class="ql-block">怎么敢想象?买一次就六七十块,还说是打折后的价格。</p><p class="ql-block">写于2024年8月26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