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徐州有一处国家重点文保——崔焘故居。它位于徐州户部山,是徐州现存的唯一一座翰林府邸,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于道光年间扩建。这个古建筑群,十分符合我对于民居建筑的“个人偏好”。</p> <p class="ql-block"> 首先地势高,风水好。徐州历来水患严重,户部山为城中最高处。故方圆虽不大,但集中了好几家豪门大宅。居于此者,非富即贵。崔家的大院门外竖着两根高大的旗杆,写上大大的崔字,这气派了得?旗杆下是一座长约十米的八字影壁,藏风聚气。此影壁对应的入户大门上悬“翰林”牌匾,两侧为左掖门右掖门,其规制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第二是布局讲究因地制宜。这座古院落的建筑布局并非常见的以中轴线为中心,并没有强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由于地域限制(山坡地),建筑体量相对较小(3100平方建筑面积,比山西乔家大院、南京甘熙故居等大宅第小得多),12个四合院的布局就不能太过严谨,大体上,上院有三路三进,下院是三路两进,但前后都没有对齐。150间房屋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房屋的柱间距也各不相同(屋顶坡度不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鸳鸯楼的上下两层,分属于前后两个不同的合院,这很好地解决了地势高低不平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佛堂</p> <p class="ql-block">鸳鸯楼及其倚墙门</p> <p class="ql-block">更楼</p> <p class="ql-block"> 第三是功能齐全。院内有佛堂院、祠堂院等,其中佛堂院是崔氏家族的家庙,而祠堂院则供奉着崔氏族人的先祖。功名楼(入口处)为三间二层,展示崔家各种牌匾,有点像今天有的公司的“荣誉室”,说明主人非常重视自我宣传。翰林楼是主人居住的地方,用屋脊的装饰(插花云燕)标识出其特珠地位。墨缘阁小院是私塾。建筑群的东南角为角楼(更楼),有瞭望和防御的功能。另外,谢思坊迎接圣旨(这是主人在摆谱),内客厅接待亲戚……每间房的功能都有严格限定,使用功能大大提升。就像今天的住房装修,各种功能的房间一应俱全,岂不美哉。</p> <p class="ql-block"> 四者,大风水(环境)好,小风水(内部格局)也做得好。从功名楼走进去,迎面一座照壁,左后方穿过垂花门进入祠堂院,又是一座照壁。这样连同大门外的八字大影壁,一下子就呈现三座照壁。这就是《道德经》“曲则全,直则枉”(即“委曲便会保全,直伸会得到屈枉)的最佳表达。上院鸳鸯楼西墙与二进西厢房之间有一缺口,直冲西边的墨缘阁院东厢房,于是在两者中间建一亭,既增加了大院内部建筑的丰富性,又阻断了形煞。另外,作为北方民居建筑,屋脊通常使用平直的直脊,但是翰林楼主楼、鸳鸯楼倚墙门屋脊均采取南方化的两头上翘形式,盖取诸《易经》之“栋桡之吉”。</p> <p class="ql-block"> 第五,建筑风格典雅朴素,青砖黛瓦,不事奢华,体现了徐州的传统建筑特色。徽派建筑多用繁缛木雕,山西建筑多用华美石雕,但在崔焘故居,虽然在石阶、石狮、石鼓等物件也用石雕,挂落、雀替也有木雕,但总体上十分朴素。砖雕在垂花门、随墙门等处被大量使用,显得沉稳素雅,也是本人最最喜欢的民居款式。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实际上古建的色彩已经很淡,一点都不显张扬。难怪徐州在整修这处建筑群时,花了很大力气,才将一大群不愿意迁出来的住户“请”了出来,谁愿意离开如此大宅呢?</p> <p class="ql-block"> 关于徐州,大家熟悉的地方可能是兵马俑、楚王陵这些地下文物,本文的介绍或许可以增添些许关于徐州地面建筑的认知。江苏的城市大抵是很有脂粉气的(苏州、南京、扬州),徐州却有一些楚汉雄风,十分难得。当然,徐州的地面建筑值得一看的,还不仅仅是中式民居。回龙窝的明代城墙遗址,西式钟鼓楼和老东门,戏马台的宫殿式建筑,崔家大院对门的李家大院(二层西式砖楼)等等,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了,戏马台都是复建的建筑,但庙前两根蟠龙立柱,当建于明代之前(2024年8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