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头枕着多瑙河之波,身荡在星汉之间,一夜美美睡到自然醒。拉开落地窗,河面的风一头闯入,料峭里是清爽。妻在身后自语,网上有人在喊,我们那里这几天气温都上40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式早餐中竟然出现白粥和榨菜,家乡的味道,旅行社真是用心了。酒巴24小时免费供应咖啡、甜饮和茶点,晚10:30前有免费的红酒和啤酒,很不错的游轮体验。我和妻说好,船行第一天上午,就在全景酒巴里悠悠度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外,两岸高大茂密浓绿的树木将多瑙河紧紧锁在中间,听说上游德国暴雨发大水,河水淼淼,与树根齐平。二林夹一水,有人在廊中行的感觉,咖啡香里,美趣醉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而还有惊喜。沙洲上立着一排憩息的长腿水鸟,对我们的路过熟视无睹; 岸林中开出个口子,有一条支流汇入; 前方隐隐出现一架横卧的桥梁,渐渐近了又渐渐远了; 更惊奇的是,有一段河岸一树不长,原来堤坝是用水泥筑的,于是广袤的田野和森林展露出来,其间还点缀着村落。此时, 一艘游轮追上来,引得两船游人彼此注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妻中途去参加36人团的一个抽奖活动,回来时笑意满睑,抽中了,是一瓶带来欢喜的红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2时,″展望号″游轮停靠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斯洛伐克是中欧内陆小国,人口540多万。斯洛伐克人的祖先是公元5一6世纪来自北方波兰的斯拉夫人,他们在此建立过自己的公国。公元907年被东迁来不久的马扎尔人侵占,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布拉迪斯拉发是当时重要的城堡。16世中叶以后,在奥斯曼土耳其、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时期,布拉迪斯拉发曾是匈牙利王国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大战后,斯洛克曾先后两次与同文同种的捷克合并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3年才随着苏联跨台,再次独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拉迪斯拉发紧邻奥地利和匈牙利,是世界上唯一同时与两个邻国接壤的首都。上岸后,我们先观览了古老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堡位于多瑙河北岸的一座小山上。红白相间的四方形建筑边角上,耸立着四座尖尖的瞭望塔,导游说远远望去形如一张倒置的八仙桌,但这桌子的腿也太矮了。堡内设有历史博物馆和音乐博物馆,登上城堡可以俯瞰多瑙河及整座城市,可我们没能进入,更没能登上,只是在不大的后花园和树林里走走看看,拍几张手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了城堡山我们走进了老城区。布拉迪斯拉发由新、老两个城区组成。老城区在多瑙河北岸,名胜古迹众多,古典建筑保存完好,完全是中世纪城市的原貌。南岸为新城区,穿城而过的多瑙河宛如布拉迪斯拉发腰间的玉带,将两个城区牢牢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老城区的石板街道上,仿佛穿越到了欧洲中世纪。首先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建于18世纪的国家老歌剧院,这幢古典建筑在严谨的对称结构中融入了廊柱装饰,端庄里透出热情,是典型的新文艺复兴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迈克尔门也叫圣米哈依门,城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唯一保留的中世纪防御工事,也是当时进入城区的北门。大门原是象征神权的哥特式建筑,十六世纪被改造成文艺复兴样式,虽仍有垂直向上的尖冲,但中间添加了廊柱、拱券和圆鼓,显出了灵动的活力。塔顶“大天使迈克尔杀死巨龙”的雕像,是城门名称的由来。拍摄时不知道此建筑的历史渊源,只顾了漂亮的塔楼,竟让商铺遮阳棚挡住了城门,甚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着王冠路标指引的方向走,到了一条街的尽头,这里座落着著名的圣马丁教堂。16世纪中叶以后的三个世纪里,当布拉迪斯拉发成为匈牙利首都时,在这座教堂里,一共有11位匈牙利国王和9位王后举行过加冕典礼。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外观不显壮观和豪华,但却充满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城的中心广场,是老市政厅的所在地,周边散布着一些国家的使馆,又称使馆广场。广场口有座罗兰喷泉,顶部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像,纪念的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同时也是匈牙利的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此处是老城区的网红打卡地,很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拉迪斯拉法是座文化艺术之城,走在街市上,会碰到许多城市雕塑,这是这座城最鲜明的历史文明符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城广场对面人行道的地面上,居然有个上镜率最高的″明星″雕像:一个身着笨重工服和头盔的下水道工,趴在井口边,眼视前方,嘴角露出一抺神秘的微笑。这个名叫”工作的男人",为此成了人们争论的趣题,有好事者还因此取名″偷窥者″。我想,挂在法国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贵妇人斜视右侧而嘴角神秘一笑,有人会因此而取名″斜窥女"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广场一边的法国大使馆前,有一个头戴拿破仑帽的士兵,弯腰趴在一张长椅靠背上,帽檐低垂,已看不见他的眼睛,但掩饰不住他远视前方的神情。人们为他配上了一个浪漫的故事,有个法国士兵跟着拿破仓大军入城后,爱上了当地漂亮的女孩,于是决定留下来开酒馆。他这是在等待意中人吗?等待时为何又要脱了军靴打光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广场临街的一个转角上,有个身着燕尾服,手挥礼帽,在街边微笑着向行人打招呼的老绅士。想当然的话,他应该是这座古老城市在向游人展示热情好客的一个标志,然而背后的人物故事却很是悲伤。当地曾有位著名小丑,他的孙子也是一位鞋匠的儿子,干着低层工作,失恋后,就穿着爷爷演出的礼服高帽,在城中到处向路人致礼,最后在给大家带去含泪的欢乐后患病过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条林荫街道边,站着一位低头垂目苦思伤感的高个子男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安徒生曾于1841年来到布拉迪斯拉法,据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都是以此城为背景创作的。今天,人们游乐的街市依然如当年,相信冰雪之夜巳断无再有上街谋生的小女孩了。然而,寒冬黑暗里,给人们带来一丝温暖一丝光亮的小小火柴,不能忘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在安徒生站立的这条林荫街道上,不远处有一尊活的人物雕像。一位肢体干瘦须发全白脊背弯驼的老人,抱着吉他,长时间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以沙哑的喉咙唱着低沉的歌。一旁是喝咖啡聊闲话的人们和我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古城里处处更有鲜活的人像雕塑。广场上,一位始终微笑的肖像画师,注视着自己的客人,停住了手上的画笔,谆谆而语。一旁有幅将要完稿的肖像素描,惟妙惟肖,静静地看着他和她。而肖像的主人正对画师,一脸诚恳,全神贯注,旁无他人,仿佛时间已经停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36人团里有位年龄最大也是最有活力的大姐,75岁了,喜欢旅游,喜欢拍照,喜欢交谈,更喜欢与年轻一代乐在一起。她说,以前干过很多活吃过许多苦,现在就应该高高兴兴活得自在。在远离家国的布拉迪斯拉发老城里,她叫住我,让我为她和我妻拍合影。她教我妻一起摆了个活力四射的PS,我急忙用手机定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轮晚餐后,上岸散步。沿着河岸步道走不多久,抬头又见白天游览的古城堡。夕阳下,更现雄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老城里,我们游览的时间不到半天,也没进一室一堂,但这座老城的精髓,我想,已经领略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