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 蝴蝶谷(PARC EXOTIQUE)是一个由法国人经营的私人保护区,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北约70公里处。 蝴蝶谷并没有大量的蝴蝶,只看到这几只作茧的长尾水青蛾。<br> 长尾水青蛾一般指长尾大蚕蛾。长尾大蚕蛾 Actias dubernardi (Oberthür, 1897) 是大蚕蛾科尾蚕蛾属的一种昆虫。翅展90-120mm。雌,雄色泽完全不同,雄蛾体橘红色,翅杏黄色为主,外缘有很宽的粉红色带;雌蛾体青白色,翅粉绿色为主;雌,雄蛾前翅中室带有眼状斑,后翅均有一对非常细长的尾突,且尾突都带有粉红色。体白色,触角黄褐色,前胸前缘紫红色,肩板后缘淡黄色;前翅粉绿色,外缘黄色;中室有1个眼纹,中央粉红色,内侧有较宽的波形黑纹,间杂有白色鳞毛,外侧有黄褐色轮廓;外线黄褐不明显。后翅后角的尾突延长成飘带状,长达85毫米;尾突橙红色,近端部黄绿色,外缘黄色,中室眼纹粉红色,不甚明显,外线不显著。一年发生两代,成虫4月及7月间出现,以蛹在附着于枝条上的茧中过冬。 蝴蝶谷保护区的周边环境优美,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与人的饲养,使得这里成为马达加斯加难得的能集中参观到有代表性的大部分特色昆虫、两栖和爬行动物。因这里变色龙数量和品种较多,游客朋友们给这里起了个有趣的别名叫做“变色龙农场”。 保护区内半野生状态下的形形色色的变色龙(超过 20 种,包括国王变色龙、地毯变色龙、象耳变色龙等)和那些超乎佝想象的壁虎、蜥蜴(页尾守宫,釐背守宫等)以及昆虫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变色龙是除了狐猴以外,马岛最有特色的野生动物了,堪称变色龙的“大本营”:拥有全球约197种变色龙中的一半,其中59种是当地特有品种,而且人们还在不断发现新的变色龙种类。 变色龙善于随着环境、温度和心情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动物学家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仅是为了伪装,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变色龙之间信息传递与沟通。有研究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变色龙的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可以分别转动360°,使其能迅速做到眼观六路。这种双眼不协调一致、可以各自单独活动的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 国王变色龙:体重大约700克。雄性身长60厘米左右,雌性45厘米左右。它们的舌头长达体长的1.5倍之多,同时力量大得惊人。 这只变色龙在其鼻子两侧各有一对骨质突起,且体型较大,体色更为艳丽,是雄性变色龙。 豹纹变色龙(亦称七彩变色龙,英文名Panther Chameleon,学名Furcifer pardalis)是蜥蜴目避役科爬行动物。 体长40-56厘米;头冠宽而扁; 四肢呈钳状;每条腿上都有五根脚趾,其中两趾朝向一侧,另外三趾朝向另一侧;舌头长,强壮有力; 面部上半部分瘦削扁平,覆有大块鳞片。体色可以呈现多种色调,如绿色、红色、祖母绿等;有一条横穿腰身的白色带状条纹。 豹变色龙是全世界最大的变色龙之一, 其颜色变化与心情密切相关,感觉热时会变为浅色,生气时变为红色,恐惧时则变为灰色。 雄性除了体型较长大外,头冠(casque)也较雌性明显,雄性吻尖有一个较明显"像铲一般" (shovel-like)的角状突起物延伸至眼部两侧。 雌性豹纹变色龙则很难分别,因为它们的颜色差不多都一样(怀孕时更甚)。雌性平静时是灰色(gray)、褐色(brown)或淡绿色(light green),有部份雌性也会有少许蓝色(blue)、绿色(green)和紫色(purple)在头部,横纹和垂直间纹都不是很明显,平常雌性豹纹适合繁殖时会变为淡橙色(pale orange)至粉红色(pink),但当它们怀孕或不想交配时,全身深褐色(dark brown)至黑色(black),身上垂直间纹变为深粉红(bold pink)至深橙色(bold orange),横纹有时也会变得很明显。 豹纹变色龙主要栖息于潮湿的低地森林,移动速度很缓慢,以昆虫为主食,它们的长舌头可以在0.03秒击中50厘米内的猎物。 豹纹变色龙捕食昆虫视频。 蓝鼻变色龙(Blue-nosed Chameleon,学名Calumma Boettgeri),鼻子有着“局部变色”的特殊功能,当它很放松的时候,鼻子是醒目的天蓝色;感觉有威胁靠近,鼻子就会变成深色,危险解除后几分钟又会变回天蓝色。<br> 蓝鼻变色龙是最小的树栖变色龙之一。 褐叶变色龙(Brookesia superciliaris)因其与卷起的枯叶相似而得名。当然,它这样的体色是为了躲避捕食者。当受到威胁时,它通常会僵住,将腿折叠在腹部下方,然后翻过身与树叶混为一体。 叶尾壁虎是脊索动物的一种爬行动物,栖息于树上,喜食昆虫,卵生,体长从8厘米到30厘米。善于模仿成树叶,被誉为伪装大师,同时壁虎还可以变成黄色、绿色、橙色以及粉红色等颜色。 眼角上方带有突触,形似“睫毛”;尾部酷似枯叶,常常还在边缘带有锯齿状的凹陷,类似象树叶被昆虫咬食过,起到了极强的伪装。 仔细看!这是一只“苔藓叶尾壁虎”,它可以将自己压平在覆盖着地衣的树枝或树干上,然后一直保持伪装状态。 被称为顶级伪装大师的“苔藓叶尾壁虎”,是夜间活动的树栖动物,其拟态能力十分出色,身体表面上有很多苔藓形状的斑纹,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 这些壁虎栖息在树林中时,依靠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伪装,保住性命,同时获得捕食的优势。 番茄蛙(学名:Dyscophus antongilii)身体浑圆,这让它们看起来就像个“小胖墩”。这样的外表确实非常惹人喜爱,而且番茄蛙的体色非常艳丽,多为鲜红色,这种颜色与番茄的颜色相近,这也是番茄蛙得名的原因。 番茄蛙遇到敌害时会将身体胀大来威吓敌人,如果这招不管用的话,那它就会动真格的,猩红的皮肤上会分泌出一层白色粘液,任何碰到它的生物都会皮肤过敏,虽然不致命,但会引发长时间如同烧灼般的疼痛。 金身蛙(golden mantilla)是一种生活于马达加斯加森林地区的青蛙,披着金黄色的外衣,时刻提醒猎食者它的致命性皮肤。 马达加斯加树蚺(拉丁学名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幼体呈茶褐底色;背部排列眼罩般深褐色斑纹混杂白斑点。茶褐底色随成长(约12个月报- 18个月)逐渐褪去,换成草青色。<br> 马达加斯加树蚺成体呈草青色底色;背部排列眼罩般褐黑色斑纹混杂白斑点,在阳光下折射出金属蓝光; 腹部为奶黄色有橙红斑点; 舌头为深蓝色;头部呈典型三角型,配上体色和粗短的体型,常被人误认为为毒蛇。<br> 马达加斯加树蚺平均长122-152厘米,栖于树上,夜间活动,主要吃蝙蝠及鸟类。 摄影、编辑:魏晋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