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读书与破产之间,他断然选择读书——我真没见过,世间竟有如此酷爱读书的人!真不愧为毛泽东的老师。现全文转载,与美友们共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徐特立:十年破产读书计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岁时,徐特立遇到一个问题:没有书可读。他家里的藏书本来就很少,在偏僻的乡下想要借书也不容易,除了买书没有别的办法。但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当时书的价格昂贵,他教书一年可得十来串钱,还不够买一部《十三经注疏》。怎么办呢?他思来想去,想到了伯祖母留给他的那点微薄田产:能不能每年卖一点田产,去买想看、该看的书呢?他估算了一下,这点田产每年卖一点去买书的话,不到10年就会卖光,但是有了10年的勤学苦读,书也应该能够读通了。思索再三后,徐特立将这计划跟妻子熊立诚说了。熊立诚略犹豫后,马上表示赞同:“日子可以节俭点,但这书一定要读。”就这样,徐特立着手实施他的“10年破产读书计划”,卖田产买书读。有人笑他太傻,说谁不知道只有田产才是好东西,哪有变卖了田产来买书的?徐特立不顾讥笑,毫不动摇地按照计划去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特立读书非常认真,书上的许多篆字不容易记熟,便坚持每天学习两三个字,晚上睡觉时还在掌心上默写,直到写熟练了才人睡。那时侯的代数、几何等新知识,很少有人懂得,徐特立学习中碰到不懂的地方全靠自己钻研。他常常把数学书放在衣袋里,先翻看一条定理,边走路边默记,再翻看另一条定理。他读书不仅在书上画满各种记号,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还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常对人说:“求学没有偷巧的办法,我用的都是笨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这样,徐特立坚定不移地努力学习,收获非常大。他不仅把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的主要著作都读了一遍,还学习了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新的社会科学知识,成了一个知识丰富、很有学问的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附:徐特立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徐特立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宣部副部长,是中共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徐特立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声明:原文选择【(天津日报)】,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