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1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7日 星期一 多云</p><p class="ql-block"> 早晨加过汽油就从乡城县出发。今天的行程简单,就是到稻城亚丁村住下来。</p><p class="ql-block"> 先翻过一个无名垭口(海拔4600米)米,下山后到桑堆乡这段柏油路很好走,路边的景色也不错。在稻城县吃了中饭,下午驶往亚丁村。</p><p class="ql-block"> 亚丁景区门票老人80元/人。进入景区大门到亚丁村还有一段距离。车子先开到亚丁彭松措接待站,一位姓夏的男士把我们又带到龙同埧接侍站(就是现在的民宿),条件极其简陋。房间里仅有两张床和房间顶上吊着的一盏白炽灯,其他啥也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晚上八点多钟就停电了)上卫生间只有公用厕所,就这样住宿条件,收费50元/人。</p><p class="ql-block"> 晚饭我们每人一个快餐面、一根火腿肠解决问题。那个泡快餐面的纸筒还没舍得扔,留着晚上起夜用。</p><p class="ql-block"> 出来30天了,每天晚上住下来都要给南京的家人报平安,但今天因没有手机信号,无法与南京联系,弄得家人们担心了一天(是第二天离开亚丁到稻城和家人联系上才知道)。</p><p class="ql-block">今晚宿稻城亚丁村民宿,全天行程229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花海</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进入亚丁村</p> <p class="ql-block">入住民宿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貌</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貌</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2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8日 星期二 多云</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亚丁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被确定为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是“三神山”、三“圣湖”、洛绒牛场和冲古草甸。稻城亚丁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一早起来,我们每人吃了快餐面后就把行李等全部放到车上,今天重点就是在景区内游览。因有一段原始森林的山道要骑马上山,半个多小时的山路骑马至扎灌崩(地名),再步行200多米到乘车点,坐电瓶车至洛绒牛场。这时云开雾散,阳光灿烂,前方的央迈勇雪山(海拔5958米)和左侧的夏诺多吉雪山(海拔5958米)从云层中逐渐显露出来,在阳光下闪着白光。大片的草场绿茵茵的,溪水在草场中流淌,草丛中开着点点黄花,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骑马上山</p> <p class="ql-block">央迈勇雪山</p> <p class="ql-block">夏诺多吉雪山</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洛绒牛场</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洛绒牛场</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洛绒牛场</p> <p class="ql-block">与洛绒牛场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与洛绒牛场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多云</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下午乘电瓶车回到冲古寺,并顺着寺边的山道去卓玛拉措,近距离地观赏“三神山”中最高的仙乃日雪山(海拔6032米)。我们五人(志新兄因身体不适没有同行)拾级而上,约半小时登至卓玛拉措。这片清澈的湖水就是圣山仙乃日融雪形成的湖泊,我们与这美丽的湖光山色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下山与志新兄会合后又骑马到山下,抓紧时间开车离开亚丁,抵达稻城县已是晚上六点半了。</p><p class="ql-block"> 在稻城一饭店吃晚餐时,我们点了一个“松葺炖鸡汤”,这道菜那个味道之鲜美,直到十几年后,我们六人每每谈及此事总是赞不绝口,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稻城格桑拉大酒店。全天行程117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冲古草甸</p> <p class="ql-block">冲古草甸</p> <p class="ql-block">冲古草甸</p> <p class="ql-block">冲古寺</p> <p class="ql-block">去卓玛拉措的登山道</p> <p class="ql-block">仙乃日雪山及卓玛拉措</p> <p class="ql-block">仙乃日雪山及卓玛拉措</p> <p class="ql-block">与仙乃日雪山及卓玛拉措合影</p> <p class="ql-block">骑马回到山下,亚丁游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3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9日 星期三 阴 雨</p><p class="ql-block"> 今天没有游玩项目,向目的地雅江行进。从稻城县出发后就一路爬山,一天总共翻过三座海拔4700米左右的大山,也见到了路边的一些奇特景色。</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理塘县城吃中饭,下午不断地下雨,车仍旧是在大山里盘行。由于雨天路滑,车速不敢太快,特别是遇到较陡的坡道,更是得小心翼翼,直到下午六点半钟才到达雅江县城。</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老高就发现时有刹车不太灵的现象,到雅江后发现车子又没有刹车了,这是个涉及到行车安全的大问题,不容大意。先住下,等明天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上路。</p><p class="ql-block"> 今晚住雅江县雅砻湾大酒店,全天行程294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远眺建于南宋(1178年)的奔波寺</p> <p class="ql-block">兔儿山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上图山顶中部真像是一个大耳朵的小兔子。</p> <p class="ql-block">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p> <p class="ql-block">剪子弯山,海拔4659米。</p> <p class="ql-block">路边所见辽阔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见到的奇景——成片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前方正在下雨,大雨云层向我们移近。(此景观在城里不易见到)</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4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0日 星期四 多云</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高皖生为刹车不灵一事和南京的4S店联系,讲明情况,对方回复问题不大,才决定继续上路。</p><p class="ql-block"> 出县城那段60多公里虽是柏油路,但坑坑洼洼很不好走。中午到新都桥又进入了修路段,全线80多公里,不是铺了半幅路面就是全幅修路,而且尘土飞扬得连路都看不清。因修路,两次被堵在路上共计约两个多小时,但是意外地看到了四川最高的山峰——贡嘎雪山(海拔7509米)还是不错的。今天上午和下午各翻越了两个海拔四千多米的垭口都很顺利。</p><p class="ql-block"> 下午6点到达康定县城。今晚宿康定新气象宾馆,全天行程153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尔寺山,海拔4412米。</p> <p class="ql-block">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p> <p class="ql-block">在新都桥遇到半幅路面通车,只好等待。</p> <p class="ql-block">因修路又堵车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意外见到贡嘎雪山露真容</p> <p class="ql-block">一对恩爱的夫妻</p> <p class="ql-block">瞧,老俩口笑得多灿烂。</p> <p class="ql-block">康定县城容貌</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5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1 日 星期 五 多云到雨</p><p class="ql-block"> 昨晚志新兄接南京来电,得知母亲因脑血栓住院,大家决定海螺沟不去了,赶快回南京。</p><p class="ql-block"> 继续走G318,路很好走。因要路过泸定县,决定去看看著名的泸定桥。泸定桥建于康熙年间(1706年),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共13根铁链(桥面9根,两边桥栏各2根),铁链总重约40吨。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尤以红军22勇士抢夺泸定桥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离开泸定后,先过了长度为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车到G318的2728公里标志牌处被堵在路上。听说前面因山体塌方导致道路不通,说今天凌晨三点就开始堵车了。我们停车看路上确实堵了许多车,这么长时间了道路还无法疏通,看来难度很大。一直等到晚上八、九点钟天黑了仍没通行,外面又开始下起了雨。六个人只好待在车里天南海北地聊天,一直聊到各自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车里,全天行程102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泸定桥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三个字是郭沫若书。</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西桥头</p> <p class="ql-block">桥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六人在桥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居高临下远观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长度为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口</p> <p class="ql-block">堵车状况之严重</p> <p class="ql-block">堵车</p> <p class="ql-block">堵车</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6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2日 星期六 阴 雨</p><p class="ql-block"> 半夜还在哗哗地下雨,大家在车里醒醒睡睡,迷迷糊糊地等到天亮。每人只吃了点带在车上的饼干和矿泉水就当做早饭了(所幸我们在车里总备有干粮、火腿肠和矿泉水以备急需)。这时外面开始有人跑动和欢呼的声响,出去一问说是通车了,大家都挺高兴,直到8:45车子终于开始移动了。从昨天中午12点到今天早上九点,我们被困在那个大山里的公路上长达近21个小时,这个遭遇是我们没想到的,也是终生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一路顺畅,12点多到达“雨城”雅安。已经两顿没好好吃饭了,今天中饭不能亏待自己,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品尝了雅安的“雅鱼”。</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半抵达成都,先找了一家4S店把车子维护保养一下,搞到5点钟。晚上去“锦里”古街景区游览,品尝了成都地方特色小吃,各自又买了些成都特产便回宾馆休息。</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成都天合酒店,全天行程25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晨七点多钟仍被堵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跟随着车队向前移动</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雅安一家饭店美餐一顿</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锦里”古街游览。</p> <p class="ql-block">品尝成都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成都天合酒店</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37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23日 星期天 多云</p><p class="ql-block"> 已经没有任何游玩计划了,下面两天就是赶路。早上大家一觉睡到7点钟,吃了早饭,给车加好油,离开成都已快9点。在四川境内因修路还堵车,不太好走。出了四川进入陕西省境内就大不一样了,一路都是高速公路,开在上面非常舒服,特别是对于我们刚从G318过来的人来说,觉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了!</p><p class="ql-block"> 车过秦岭时,桥梁接着桥梁,隧道连着隧道,真是壮观!令人震撼!136个隧道,540座桥梁,这凝聚着多少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辛苦付出,就是他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坦途。</p><p class="ql-block"> 晚上九点到陕西省户县,住户县秦岭招待所。全天行程733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四川境内因修路还堵车</p> <p class="ql-block">川陕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位于川陕交界咽喉处的棋盘关隧道,长5347米。</p> <p class="ql-block">在服务区休息</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38 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24 日 星期一 晴到多云</p><p class="ql-block"> 一早从“中国农民画之乡”——陕西省户县出发,直奔南京。计划从沪陕高速走,经合肥过南京三桥抵宁。</p><p class="ql-block"> 一中老三届校友会的同学们得知我们今天返宁,准备在雨花台南大门,为我们这次自驾游平安凯旋归来举行一个欢迎仪式。</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天来,在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省,开的破路、烂路太多了,今天开在这么平坦、开阔的高速公路上,真是别提有多爽!有的路段车辆极少,我们的车速基本上都在120公里/小时。</p><p class="ql-block"> 晚上8:45我们到达雨花台南大门,一中老三届校友会的几位领导及几位校友,还有志新兄和我的家属都在那里等候着我们。大家如此隆重热情很令我们感动。见面交谈、问候,合影留念后就各自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今天行程120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户县街边的围墙上都是画</p> <p class="ql-block">户县农民画</p> <p class="ql-block">户县农民画</p> <p class="ql-block">在服务区休息</p> <p class="ql-block">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抵达后受到众校友的热情欢迎</p> <p class="ql-block">有始有终,和出发那天一样,六个人在车前再拍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38天来每天与我保持密切联系的吴大坤“版主”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全体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结 束 语</p><p class="ql-block"> 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到今天为止就回放结束了。发表的38篇自驾游日记约20000 字, 配图片 532 张。把我们六人15年前的那趟旅行,详实地记述并分享给大家,对于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总结;对于“朋友圈”里的众亲友,这38天就如同和我们一起“网游”了一趟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为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亲友、老同事、老同学这38天来的一路陪伴!你们的关注、点赞、评论,给了我信心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感谢校友吴大坤,把我这《38天自驾游日记》,逐篇转发到“南京一中老三届公众号”上,给了我极大地鼓励。</p><p class="ql-block"> 还要感谢老同学高皖生对我的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日记中配图也选用了陈志新、高皖生、唐金鑫、张蕴灵所拍的照片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大家健康、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那段愉快、艰辛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在“朋友圈”里连续发表,好多亲友、老同学、老同事天天关注,兴趣盛浓。我们六人中的“主驾”——我的高中同班同学高皖生,不仅车技一流,而且也喜欢写文弄诗。他看了我的《自驾游日记》颇有感慨,作格律诗两首,现转发给大家欣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喜读熙韦兄《38天自驾游》日记连载有感</p><p class="ql-block"> 近日,每天读着熙韦兄15年前写的日记,看着他15年前拍的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15年前,与志新兄、熙韦兄、金鑫兄、蕴灵兄以及王瑾一行6人,结伴驱车畅游山水间的光景。</p><p class="ql-block"> 与现时相比,那时候的我们是那样的年轻,个个朝气蓬勃,雄姿英发。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大有不可同日而语之慨矣。不管怎么说,我们毕竟也年轻过,也光彩过,这点是不能忽略的。我们如今坐在家里,跟随着熙韦兄的如椽之笔,回望当年那难忘的精彩的38天,不也是挺有意思、挺兴奋、挺幸福的一件事吗?</p><p class="ql-block">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岂能无诗?遂打点精神,搜索枯肠,吟诗二首以为大家助兴耳。附诗如下:</p><p class="ql-block">诗二首</p><p class="ql-block">《喜读熙韦兄《38天自驾游》日记连载有感》</p><p class="ql-block">其一 七律</p><p class="ql-block">同窗插友结奇缘,</p><p class="ql-block">相伴驰游山水间。</p><p class="ql-block">日记篇篇呈锦绣,</p><p class="ql-block">照片默默写新颜。</p><p class="ql-block">黄河青海盈胸臆,</p><p class="ql-block">嘉峪敦煌入眼帘。</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神秘地,</p><p class="ql-block">六名花甲着先鞭!</p><p class="ql-block"> (注: 着先鞭,策马扬鞭,先打了第一鞭。喻先行者也。小我17岁的堂弟高泳,早就想带我闯西藏高寒缺氧禁区。为求稳妥,几年前他就开始筹划做准备。终因顾虑重重,迟迟未能成行。没曾想到被我们几个勇敢的已入花甲之年老头老太太着了先鞭。有我们在先,没多久,高泳也驱车上了青藏高原。此是后话。)</p><p class="ql-block">其二 七绝 </p><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耳顺时,</p><p class="ql-block">青春呼唤日奔驰。</p><p class="ql-block">而今幸有韦兄在,</p><p class="ql-block">网上遨游总不迟!</p><p class="ql-block">(注: 1、耳顺,指60岁。孔老夫子说过,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2、韦兄,熙韦兄之略称。)</p><p class="ql-block"> 高皖生 </p><p class="ql-block"> 2024.7.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