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庄古镇

胡子

<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到宜宾\是为了去李庄古镇,为什么要去该地是有原因的,前一段时间刚看了岳南先生写的《南渡北归》,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八年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从北平南京上海迁到大后方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故事,其中有一部分包括同济大学、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国考古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和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战时新闻社等单位迁到四川宜宾李庄。李庄是紧挨长江的一个古老的小镇,全镇人口当时也就2~3千人,为了迎接从全国各地迁的研究单位和人员、家属,全镇倾全力支持,将南华宫、张家祠堂等神像、牌位统统移出供教学和研究人员居住,展现了当地百姓积极支持抗战的情怀和觉悟,非常难得。在八年抗战期间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大师和学者,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诚、林徽因,梁思永、曾昭燏,童第周等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此地继续从事各学科的研究,为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脉。这次来到李庄古镇,首先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整个古镇曲径\通幽,没有像国内其他古城古镇一样喧嚣,也没有进行商业开发,街上静悄悄的,偶尔有行人路过,我们询问去这些研究单位的旧址,当地人热情给我们指路,沿着青石板铺成的马路,首先来到南华宫,门前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1937年同济大学(理学院)迁到李庄古镇旧址,接着继续往前走来到一所当地很大的祠堂,当地人称为张家祠堂,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扯,走进展室参观,当年这批文物先是由北平故宫博物院迁到南京,后又通过铁路和水路辗转几千里运到这里,共有5万多箱历代珍贵文物,展室靠墙还存列着当年文物运来时的旧木箱,接着又参观了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里面详细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国这些知识分子的经历和工作情况,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一些科学家曾经居住的旧址。云集于李庄的大师学者们,在清贫匮乏之情境中坚持科学救国,奋笔抒写报国的情怀,取得了令世人嘱目的学术成就。李庄既是万里长江第一镇,又是抗战时期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它是国逢劫难,民族存亡之际,泱泱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救国难于水火的一幅缩影。中国李庄成为了文化抗战的象征,昭示着炎黄子孙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慨然大义、苦难之中的责任坚守、平常之中的家国情怀:它为保存中国文物及一大批著名的大师学者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我们应当永远不要忘记这个长江边上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道</p> <p class="ql-block">当年装文物木箱</p> <p class="ql-block">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李庄旧码头</p> <p class="ql-block">街道</p> <p class="ql-block">古镇老街</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理学院旧址介绍碑</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旧址</p> <p class="ql-block">李庄古镇奎星阁</p> <p class="ql-block">门坊</p> <p class="ql-block">旧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