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 8日一早离开延安城,来看甘泉雨岔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甘泉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陕北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黄土大山分开一条大裂缝,又经过几百万年雨水冲刷,慢慢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峡谷,这就是堪比美国羚羊谷的甘泉雨岔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有的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时正是雨后阴天,峡谷内光线较差,有的地段还似有雾,也是各有意境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网上借来的两帧专业人士的照片,可做一对比。</p> <p class="ql-block">所有风景区中,就是这个峡谷让我拍照最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真乃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感受自然、敬畏自然、拥抱自然。</p> <p class="ql-block">试想,若在阳光的照射下效果会怎样?</p> <p class="ql-block">感觉效果也不差吗!</p> <p class="ql-block">开向黄帝陵。</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第二次来游览,觉得面积似乎是扩大了不少,也更正规了。这个石刻上次来时好像没有。</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在桥山之巅。</p><p class="ql-block">山上林木茂密,古柏有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石碑陈放亭里有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蒋介石题写的祭文和题字碑刻。</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帝王将相对黄帝陵的祭拜大典都很隆重。</p><p class="ql-block">此次出行前做功课,看到有文章说,真正的黄帝陵还是在河北涿鹿的桥山,并有史籍和出土文物为证。</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年!</p> <p class="ql-block">祭拜仪式前,祭拜人要在亭中整理衣冠平复心情,以示虔诚。</p> <p class="ql-block">近傍晚来到乾陵。记得上次来时还没有围栏和大门。</p> <p class="ql-block">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的梁山最高峰之上,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建成于唐光宅元年,神龙二年加盖,总占地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是唐十八陵之一,也是唐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据说至今不曾被盗过!</p><p class="ql-block">乾陵仿造京都长安城的格局建造,分内外两重城墙,内城约为正方形,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这两重城墙和这些建筑似乎并未见到)周边还有陪葬墓共计17座,其中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p><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无字碑就位于内城南门朱雀门东侧,碑身是一块完整巨石,高约7.5米,宽约2米,厚约1.5米。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是功高盖世无法评说还是是非曲直任由后人评说?</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蕃臣像。</p> <p class="ql-block">翼马。</p> <p class="ql-block">石狮。</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风水学上是大有讲究。</p> <p class="ql-block">8月8日晚间到的法门寺,8月9日一早也是冒雨来看法门寺。</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称,是中国古代四大佛都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3日,经历了1113年的漫长岁月,法门寺地宫发现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大唐数千件供佛珍宝,引起世界瞩目。</p><p class="ql-block">法门寺也因为出土了世界上唯一的佛指舍利名扬天下,成为当今世界佛徒朝拜中心,游客旅游圣地。</p> <p class="ql-block">1989年来时还没有这个建筑一一合十舍利塔,据说是耗资五十亿打造。佛祖的指骨舍利就供奉在这里的地宫中,每周六日和农历的初一十五,才从地宫中升起供信众瞻仰朝拜。我们今天来的不是正日子,但我1989年来时曾有幸远远瞻仰过,那时还没有择日瞻拜之说。</p> <p class="ql-block">为弥补观赏者的遗憾,借来两幅照片。</p><p class="ql-block">这是盛放佛祖指骨舍利的羊脂玉石棺。</p> <p class="ql-block">佛祖指骨舍利。</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被压在了塔底下!也有人说:塔是为尔而立!哈哈!爱咋说咋说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法门寺,来到陕州地坑院。这里已属河南。</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特有的灶台。</p> <p class="ql-block">8月9日晚间到的皇城相府,10日去看了皇城相府、郭峪古城和湘峪古堡。</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山西晋城的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p class="ql-block">皇城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为避战乱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为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p> <p class="ql-block">牌坊上雕刻了陈廷敬所有的官职。</p><p class="ql-block">陈廷敬(1638-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致仕时,康熙帝在花甲之年,为他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示为其功德的褒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为御赐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之句。以示辞别。然后遣官护丧归葬故里。</p><p class="ql-block">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p><p class="ql-block">陈廷敬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文化典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康熙帝所题篇额。</p> <p class="ql-block">河山楼是府内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郭峪古城,位于皇城相府南300米(皇城相府实为郭峪古城的北翼城,侍郎寨为郭峪古城的东翼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进士第牌楼大门。</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民宿,今日客已满。</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是由湘峪村里同朝为官的三兄弟:户部尚书孙居湘(万历20年进士)、御史都堂孙可湘、四部首司孙鼎湘,为了保护家族的人和财产所修建。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开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完工,打造了这座坚固的城堡。据说,李自成的起义大军所到之处都是攻城略地无往不胜,但在这里,却攻打了七天七夜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我们也议论,这次内蒙古西部行是看老友,观古村古街古堡古镇古城和古庙、古陵。也是观历史!我们知青一代已成历史,所有的“古”更是历史!</p><p class="ql-block">历史厚重但决不背历史的包袱,开创未来才是正途。对于我们,美好的风景总是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夜晚街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8月11日一早,由山西的皇城相府经五小时中午到河北的石家庄,午饭后再经约四小时,傍晚时分平安返津回家,结束了这为期十六天、五千公里的行程。因离家过久,中间砍掉了一些景点,小有遗憾了。但总的来说,这次内蒙古西部行程还是收获满满!见到了老战友并开怀畅叙;重返五十多年前生活过的旧地了却了一个心愿;参观游览了一些早想来看看的风景名胜,不仅饱览了大好河山,还更丰富并提高了认知,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极大享受和满足。也为祖国的进步深感自豪,对祖国今后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当然,对我们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加憧憬和自信!努力,去看更多更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