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孝经》里最令人不安的字:安(转发)

沁兰

<p class="ql-block">《古文孝经》里最令人不安的字:安</p><p class="ql-block"> 陈景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宁作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公元前6世纪的轴心时代里,最重要的普世价值,并不是民主、自由、博爱或契约精神、私有财产的保护,而是安全第一!</p><p class="ql-block"> 安全第一,在如今的现实社会里,也许只是一句口号,远不如金钱更能深入人心。但是,在孔子生活的轴心时代,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的普世价值。重要的话说三遍:安全第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普世价值!</p><p class="ql-block"> 安全最重要的事。是要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窝、或者说巢穴、窑洞、甚至罗马城那样的城堡。“冖”字上加一点,俗称宝盖头,就因此而成为上下结构的“安”字的上面部分,得到了诸子百家百分之百的普遍赞同。但是,安字的下半部分,宝盖头下面,用什么来表示安全呢?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了。用家畜“猪”表示有了财产就是安全?后来成了“家”字。用男子汉的“子”表示家里的男人是顶梁柱?后来成了“字”字。持有武器,用匕首自卫反击最安全?后来成了“它”字。直到商朝灭亡的时候,“宋”字才初步获取了安全意识。</p><p class="ql-block">商朝曾六次迁都。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商都搬迁了五次。盘庚迁都殷墟后,商朝才得以安定。公元前1146年周武王灭商后,不仅不再留地不留人,还让商朝的遗民回老家商丘,赐名“宋”,而且是诸侯的最高等级:公国。宋:就是家里存放了烧火用的木柴,就算是安居乐业了。于是,宋就成为安定的意思了。公元980年赵匡胤得天下后改国号为大宋皇朝,就是为了图一个国泰民安的国运。</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纷纷造字的时候,创造了一个得到大众认可的“宗”字(见《古文孝经解读》第53页)。宝盖头下面是一个“示”。上面的一横是祭祀用的祭坛(如今最常见的是普通老百姓家的神龛,我老家叫做龛堂)。下面的三竖,右侧的一竖表示过去的祖宗,中间的一竖表示现在的自己,左侧的一竖表示未来的子孙后代。如今老百姓过年祭祀的时候,一柱香就是供奉自己的亡亲。三柱香,供奉的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祖、神仙、土地公公。</p><p class="ql-block">商朝的遗民在宋国,为了本民族的安危历史而痛定思痛,在“宗”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非常特殊的字,来代替“宋”字来寄托精神上的安全,这就是《古文孝经解读》中最令我与邢老感到不安的那一个“丨丨丨”字(见《古文孝经解读》第49页):宝盖头下面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示”字。左侧表示未来的一竖,变成向右弯折,卷起过去和现在两竖,一起跑路了!这一跑,商民族跑回了老家商丘!再次获得了安全感:重新在商丘恢复了商民族的祭坛!</p><p class="ql-block">——商民重祭祀!每一次迁移,全体商民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筑祭祀场所,把祖宗排位安放好,尽最大努力快速恢复日常的祭祀活动。商民把恢复国家的祭坛,作为民族安全的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秦国以外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诸侯们的普遍赞同。中华民族里。凡是遭到失败的家族,在迁移、逃亡的时候,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商民一样,带上祖宗排位和家谱。只要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他们所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像商民一样,尽快修筑祭坛、祠堂,安放神龛,让祖宗牌位得以安定,再次恢复家族的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一传统,在岭南的福建、两广及云贵川一带,得到了最好的传承。靠着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庇护,这些地方、特别是福建的山区,几千年来都避免了生灵涂炭的战乱。家族的祭祀传统在福建山区,得以长久地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同理:1949年有许多中国人逃亡台湾的时候,也携带了家族的牌位和家谱。其中之一就是与我合著《古文孝经解读》的邢老:黄埔军校第十期军人。据邢老说,定居在台湾的黄埔军校师生,几乎人人都带着祖宗牌位和家谱,魂牵梦绕地思念着富饶美丽的家乡。他们都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定支持者,95岁高龄的邢老,因此而为马英九当选鞍前马后操劳。可惜!马英九当选后不久,邢老竟然安然去世。</p><p class="ql-block"> ——我与邢老合著出版发行《古文孝经解读》的宏图,因邢老去世戛然而止!2024年6月,《当代作家》杂志出现了差错,把《古文孝经解读》中的“子”字,误解为“冠”字。刊登在杂志上,因此而产生了勘误。勘误后,我又陆续为大家解读了《古文孝经解读》里的“子”“道”“德”“中”“和”“民”,以及今天解读的这一个“安”字。</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用的,是李斯秦篆设计的“安”字,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字。意思是秦国的黔首们,只要家里有了一个老婆,就能够安分守己,不再造反作乱了。但是,这在当时,却曾经是一个令中国的诸子百家感到非常不安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首先,英雄难过美人关,美女是任何一个社会里的稀缺资源。因此,女色并不总能给社会带来安定,有时候,女色甚至是天下纷争的起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根据三国时期的史料,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以及关羽、张绣、吕布、董卓....等等,女色都是他们陷入战争旋涡的原因之一。西方的海伦,掀起了欧亚大陆之间的特洛伊战争。中国的妹喜、妲己等,更是亡国之女。越灭吴,则有西施女色之功。即使在今日,女子的美色,如果没有权力与金钱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也一不小心就给老公戴了绿帽子。</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是秦王朝首先破坏了女人在家就有安全的承诺。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秦朝女子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证据:秦王朝的劳役,让大量秦国男子或离家戌边,或修筑长城,或南征岭南,或修筑阿房宫,或建秦始皇陵。在秦国,家里虽有女人,何来安全?</p><p class="ql-block"> 食肉寝皮,特别是妇女儿童的肉和皮被当做食品,是被古代史书所屏蔽的一个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真相!但是,还是在史书中留下了大量的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 商纣王把伯邑考的身体做成肉饼“赏赐”给他父亲周文王吃。晋国介子推割腿肉给晋文公充饥。项羽说要把刘邦的父亲煮成肉羹,刘邦笑着说“愿意分一杯羹。”彭越被吕后诛杀后,煮成肉羹分发等等,都是史书中人吃人的史料。</p><p class="ql-block">“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的是霍去病的故事。西汉初期,霍去病率领八千骑兵,在大草原转战几千里,杀敌十万的真相:霍去病找到了汉军与匈奴作战每战必败的主要原因:后勤!汉军吃的是粮食,第一要水,第二要柴火,第三要有高粱!而匈奴人却吃的是人肉、喝的是人血。从来没有后勤的包袱。霍去病采用匈奴骑兵吃人肉、饮人血的办法,匈奴人的优势就彻底消失:匈奴的失败就是必然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人肉当军粮充饥、人血当水饮用,受害最深的,是中国古代的妇女儿童!人肉之中,以婴幼儿的肉最为鲜嫩。根据史料记载:齐国的易牙竖刁,甚至宰杀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享口福。唐朝的薛仁贵平定天山的时候,更是每餐离不开婴幼儿的鲜肉。其次是女人的肉:古书曾详细记载了女人肉的宰杀、烹饪细节。这些书籍,第一次被大规模销毁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最后一次被查禁是乾隆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但是,纪晓岚还是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留下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吃女人肉的痕迹:被他记载下来的人肉买卖,销售的就是女人的大腿肉。</p><p class="ql-block"> 西汉末王莽新朝灭亡后被杀,其肉被人分食。三国初,曹操在一败涂地的关键时刻,他的重要谋士、时任寿张县令的程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靠着程昱制作的人肉干,曹操的军队才坚最终打败吕布,收复了兖州。曹军最终依靠吃人肉干的政策而称霸三国。当然,据史料记载,刘备的军队也有过是人肉的劣迹。当然,吃人肉最厉害的是司马懿征伐辽东。征伐辽东,最难解决的事情是粮草的后勤补给。司马懿吸取经验教训,不搞后勤搞人肉干的制作。司马懿是胜利了,在辽东留下的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蛮荒之地。后来的隋炀帝、唐太宗征伐辽东,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失败的原因是后勤补给:我觉得,比起司马懿,是虽败犹荣!</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羯族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行军作战从来不备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军称这些汉族女子为“两脚羊”。活着的时候,这些汉族女子是羯军随意发泄兽欲的性奴。到了用餐的时候,这些不幸的汉族女子,就被宰杀烹食,成为羯军的盘中餐!北宋的靖康耻中,也有不少汉族女子沦落为野蛮的女真人的“二脚羊”。——这样的汉族女子,即使是金屋藏娇,又有什么“安全”?</p><p class="ql-block"> 在战乱之中,汉族女子甚至有可能沦落为本民族男子的食物!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固守睢阳,城中粮绝,张巡痛下杀手,宰杀了自己的小老婆当军粮使用,许远则献出了奴仆家人供士兵食用。</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女人,即使是在固若金汤的城堡里,又有什么“安全”?</p><p class="ql-block">隋末的吃人魔王朱粲对军士说:“没有什么比人肉更好吃的了,只要国中有人,我就不用担心没有军粮。”他部队的车队。运送的都是用盐腌过的死人。所到之处不留一人、附近数百里之地荒无人烟。唐末的黄巢用人肉充当军粮,甚至搞成了产业。黄巢的机械化生产人肉,连骨头渣子都一点也不丢弃。真是做到了“吃死人不吐骨头!”</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战乱中,家有了女人,何来安全?</p><p class="ql-block"> 为女人提供安全的先决条件是战乱的平定。《诗经 小雅 常棣》曰:“丧乱既平,既安且甯。”战乱平定之后,既然安定下来,就又可以存放祖宗牌位了。</p><p class="ql-block">安心!心安则理得!吾心安处是吾乡!只有能够安放人心的祭坛、祠堂、神龛,才能够让中国人安下心来!上下结构的“甯”字,上部是宝盖头,下部从皿从丂。皿是祭祀用的盆盆罐罐,丂是祭祀用的神龛。神龛,就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家中,用于安放“吾心”的重要法宝。有了神龛,就有了祭祀仪式。有了祭祀仪式,就有了对天地的敬畏、对家族的归属感、对祖宗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基督教信徒在教堂里得到安全感:他们在教堂的仪式里获取对天地的敬畏、对神灵的归属、对上帝的感恩。</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信徒在麦加圣地得到安全感:他们在麦加朝觐的仪式里获取对天地的敬畏、对真主的归属和感恩。按照伊斯兰教规,凡是在经济上、身体上具备条件的信徒,一生中至少要去麦加朝觐一次以上。我们中国的一带一路,特别是去阿拉伯半岛麦加圣地的海路,就由此而来。下西洋的郑和,除了他自己是回族人之外,他的宝船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信封伊斯兰教的回族人。</p><p class="ql-block">佛教在中国通过禅宗,把儒佛道凝聚在一起。老百姓家的神龛里,儒佛道三教的代表人物都有。</p><p class="ql-block">——对天地的敬畏、对家族的归属、对祖宗的感恩,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人在精神上的安全感,或者说,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德,是中国君子个人自己的心,非常大(详见《大学》)。“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自转一周8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银河只是其中之一)”!可见中国君子的心是何等之大,大道只有宇宙才能安放他们那一颗颗伟大的心。</p><p class="ql-block"> 当世界成为二人以上的世界的时候,人类出现了重大分歧。</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在两人世界里用的是契约精神。15世纪大航海后,中国商人在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商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发现了基督教徒的这一特点。有如龟兔赛跑,只要约定了在陆地上乌龟坐在兔子背上,过河的时候兔子坐在乌龟背上,如果乌龟与兔子都遵守契约精神,那就一切都是安全的。如果乌龟与兔子出生在中国,那么,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必须提防兔子途中突然把乌龟摔下悬崖,乌龟过河时突然下潜让兔子溺毙。与基督徒打交道,功夫都集中在签约之前:只要签约,这一笔生意就是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 伊斯兰教在两人世界里用的是诚信。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真实地描述了伊斯兰信徒们的诚信:虽然经常发生赊欠。却从来没有老赖。即使赊欠人死了,他的家族一定会替他结账,确保他的灵魂能得到安息。我在与伊斯兰信徒打交道的时候,从来不敢讨论价格。只要谈到了价格,那就必须成交,而且还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但是,中国社会缺乏契约精神、缺乏商业往来上的诚信意识。中国社会在两人世界里用的是仁心:儒家的仁心圩基础,融入了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慈悲。具体做法就是兼容并蓄:宽容、容忍、容让。两个人互不相让是争:打架斗殴或战争。一让一收是中和。两个人都让是致中和。</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中国,既没有吸收基督教的契约精神,又没有建立伊斯兰教的诚信,却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仁心”:甚至为了利益,全社会到处弥漫着你害我、我害你,你我合手害他来获利的害人之心!家族的分崩离析,让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得安宁的至暗时代。人人自危,个个不安,中国的精神世界再次陷入了旧中国时期的一盘散沙,已经没有任何一个阶层能找到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处,</p><p class="ql-block"> 中国社会要想尽快溶入基督徒的契约精神、或者溶入伊斯兰教徒的诚信意识,还有待时日,但是,中国社会如果用仪式来恢复“仁心”,让中华民族对天地的敬畏、对祖宗的感恩、对家族的额归属感回归社会,还是轻车熟路的。</p><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对家庭、对企业的归属感。只要让家庭成为港湾、企业或单位能够不离不弃,中国人的安全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6日 陈景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