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隋朝建县称鹿泉,唐朝改获鹿县,战争时期几经改名。解放后仍恢复获鹿县,1961年与井陉合并为井陉县,62年恢复获鹿县。1994改为鹿泉市,2014年改为石家庄市鹿泉区。</p><p class="ql-block">从出土文物看,鹿泉在秦汉时期就已初具规模,但未有建制记载。自出土隋朝铜镜以来,才确认始建于隋朝。获鹿城最初建造时是土城,唐朝改名获鹿,取安禄山之乱,擒获之谐音。宋朝时将县南故邑的古邑县合并到获鹿县。</p><p class="ql-block">当时曾流传一句古语“获鹿城样样全,就是没有北门和北关”,这是为了防止塞外铁骑长趋南下,为防御故不筑北门。固守着旱码头的老祖宗们,在没有北门的老城池里,坐北朝南,迎送着四方宾朋,耳听着不同的方言,却也不怕有人从背后袭击来。</p><p class="ql-block">清代《获鹿县志》记载,获鹿城墙周长为三里六分零一步(约合1800米),高三丈一二尺不等(大约在10米左右),城墙宽一丈五六尺左右。明代正德十六年,知县柴士元始建东、西、南三面城门,东门名“迎恩门”,西门名“威远门”,南门名“和薰门”,并有城楼三间。其中东、西二门还建有瓮城。明嘉靖年间,人们在东瓮城内建关帝庙,又在西瓮城内建韩信庙。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西门瓮城内还有一通北宋名臣韩琦题诗、曹泾书丹的《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该碑高2米有余,宽将近1米,以诗、书、刻俱佳而深受人们喜爱,堪称“三绝碑”。旧时过往文人名士争相捶拓作为珍藏,清代的《常山贞石志》对其有详细的著录和考证。据记载,</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城门楼毁于战火之中,六七十年代,瓮城和城墙都被拆除了,后来南门和东门也都相继拆毁,只剩下西门也就是威远门孤伶伶地面山而立。</p><p class="ql-block">现在,鹿泉已旧貌换新颜,历史旧貌,已经基本全无,几处遗迹,给人们留下历史文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我曾骑自行车游转了鹿泉市区,参观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写了“鹿泉巨变”。</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又一次游转了鹿泉城区,十年了,对比之下,感觉又有了很大变化。</p><p class="ql-block">之一,太平河的变迁。</p><p class="ql-block">十年前太平河已是碧水荡漾,河边柳树倒垂。经过十年的提升改造,现在是河堤加高,增强了防洪墙,有的栏杆变成不锈钢,河边柳树已经长成大树,又增加了花树,草坪,河边路边铺盖了砖面,不远就有几个坐凳,供人休息,增加了人文知识介绍,如防病、治病、安全等。河底改造成人们活动的小溪,湿地,栈道,从河岸就可以顺台阶走到河底,专修的路,玩耍,可谓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不尽人意的是,水少了,到河底玩耍的的人不多,有的河底杂草丛生,淤泥遍河,给人以脏乱差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现在太平河自西从老改队穿过城区,经城东石柏公园、十里画廊,进而到秀水公园……。一路顺水景观。河北休闲步道,片片公园专门景区,很是美观,每天引来很多游客,来观赏,锻炼,游玩。水净了,还引来白鹭鸟,来河里觅食,太平河成了鹿泉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愿太平河鹿泉母亲河越建越美丽。</p><p class="ql-block">第一图是十年前的太平河,后边的是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之二,十年来,鹿泉区医院、中医院都又有新发展。增加了床位、医疗器械,增建大楼。成为人们看病的主要医院。</p> <p class="ql-block">之三,教育,鹿泉市获鹿镇三四街小学有了大发展,新建了高大宽敞的教室,改名鹿泉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前面也有了优美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横二图是原来的学校,后是新建的鹿泉区第三实验小学。</p> <p class="ql-block">之四,文化,鹿泉体育场也已搬迁,新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更加高大宽敞整洁。</p> <p class="ql-block">之五,鹿泉区城区居民住宅有了新发展。八街新区拔地而起,具有现代规模,一街旧区改造,新楼也应运而来,健康城比较高档的住宅区,引来石家庄市区居民的入住。七街旧区改造发展很快,已具规模,鹿城一号住宅区已矗立在鹿泉区东部,等等。高层住宅楼,整洁。超市、饭店、商业店铺等也随机而来。给鹿泉增添了现代感。</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六街、二街,拆迁已经多年,困难重重,至今没有起色。</p><p class="ql-block">五街、三街、四街变化不大。四街潭沟街,虽说是当年旱码头古道,晋商聚集地,但近只做了表面文章,没有实质变化。</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向阳大街 西部峰景小区越建越美,海山大街的龙海花园、帝华水岸小区、龙泉路的龙海南苑小区,都已成型。新建的龙泉路南新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北国超市已经成了鹿泉城区人们生活的必须。之六,</p> <p class="ql-block">之七,四街潭沟街古时是穿越鹿泉城繁华的古驿道,老获鹿人提起潭沟街,首先会想起它是老获鹿城"日进斗金,夜进百银”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老话说得好:"早潭沟,晚东关,不早不晚下河滩。"过去的潭沟街,是铁器行、花(棉花)行、脚行等行业集中交易的场所,尤其是铁器行,山西的客商还在这条街上修建了规模不小的铁行会馆﹣﹣著名的东会馆(解放后来曾被 部队药厂占用,现药厂搬走,闲置)。潭沟街现经过整修,美化了街道,也留有一些古院落。但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实质改进 ,称古,但古不古洋不洋。潭沟街向东穿过石邑大街、海山大街直通石柏大街,称会馆路,曾经是红火饮食一条街,现在也是时而红火时而一般。会馆路北侧农贸市场还是不错,各种各样的商品、蔬菜、水果、熟食、肉类等人们生活必须品品种齐全。虽经几次提升改造,但感觉没什么新鲜感。不过老百姓还是喜欢的。旁边有一条步行街,起初设想很好,但至今没有成气候。,现在有几家窗帘商铺,书画工作室,保健养生店,等等。</p> <p class="ql-block">之八,贯穿南北通道的石邑大街终于通车了,原自新康路经北斗路、镇宁路、会馆路,到太平河的断头路,近年已打通,虽然道路不宽,但方便了群众。</p> <p class="ql-block">之九,鹿泉区政府区委门前广场,已建成市政公园,人民群众学习娱乐场所。广场正中央有一铜质获鹿古邑地图,再现了鹿泉古代历史疆域。东侧红色文化长廊介绍了原获鹿的红色基地 。在解放前夕,建立在获鹿县的华北军政大学(南新城),中央外事学校(南海山)、中央电讯学校(大李庄),人民日报(东焦)、荣臻小学(古贤)等的图片。</p><p class="ql-block">结合周围的古城门威远门,兴学集资纪念碑,引岗纪念碑,原文化馆现文物管理所,十方道教院,历史名人韩信塑像等,构成鹿泉历史文化片区。</p><p class="ql-block">现已是河北星级公园。</p> <p class="ql-block">再就是山前大道,南起青龙山大道北接石闫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又连接十里春风、岸下小镇、石榴园、智慧广场、抱犊寨、土门关、动物园、龙泉古镇、龙泉湿地公园、龙泉寺、西部长青、西山森林公园,封龙山、农科大观园以及君乐宝乳业等景点。可真是贯通鹿泉西部山区南北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2019年山前大道全线贯通,为一级公路,给石家庄市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之十,</p> <p class="ql-block">再说一下古鹿泉的繁华兴盛。</p><p class="ql-block">人们说“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旱码头”,还说获鹿“日进斗金,夜进百银”。就是讲述获鹿的昔日繁荣。获鹿,即现石家庄鹿泉区,地处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井陉东麓、华北平原的西缘、古代著名军事关隘土门关东侧、秦皇古驿道旁边。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获鹿成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西北线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通向中原内陆的重要商埠,早码头也成为它的地域。</p><p class="ql-block">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获鹿的工商业发展很早,从获鹿城内曾挖出漢代以前的坩锅、陶器等,可知当时手工业发达。从城内本愿寺的建筑年代和城内挖出的各朝古币可知,隋、唐、宋、金,这里一直有豪门巨富。自元、明、清在北京建都以来,获鹿县更成为畿南名埠。明清时期,获鹿的工商业发展到鼎盛。尤其随着晋商的崛起,获鹿作为晋商东行的一个必经之地,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p><p class="ql-block">“旱码头”鼎盛时期,山西、陕西两省的煤炭、铁货、砂货等物资,绥远的牲口、皮毛、驼绒、蘑菇等土产品,山东出名的龙口粉,高阳、保定的布匹、小矾、糖类,祁州(现在的安国)的药材,张家口的口碱,京津地区的日用杂货、海味、土特产品,都源源不断地运到获鹿,与获鹿的棉花、小布、石灰、青石等产品进行交换。商人来自四面八方,大商人多来自山西。当然,除了众多的山陕商人以外,还有东北商人(当时称关外帮)、保定商人(当时称高阳帮)、山东商人(当时称山东帮)等。获鹿城的城内、西关、东关、顺城关、南关、潭沟以及其他一些大街小巷,都住满了客商。南来北往的商人,把各自的货物运到这里之后进行贸易,山西和陕西两省的煤炭、铁货、砂货被其他地区的商人买走,而其他地区的粮食、布匹及一些生活日用品被山陕商人买走。每日的成交额难以统计。</p><p class="ql-block">当时,获鹿人民为了适应工商业的发展,曾大兴土木,修建商店、旅馆、茶社、饭馆等设施。(古称东关草桥的双盛楼、西关的宴宾楼、潭沟的太和楼、阁外的永盛楼、南关路东的永明馆最为出名,可惜现都已不复存在。客商相当多,一个月没有两千斤茶叶,就应付不过来。西关、东关、潭沟等地的客栈,为了让山西、绥远等地的骆驼队进到院子里,还特意将大门修得特别高大。至今这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些门楼。若逢农历一、六集日,西部山西各县,东部新乐、正定、藁城,北部平山、灵寿,南边栾城、元氏,各县客户都来获鹿县城赶集,以河滩为中心,绵延各个街道,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背、行动困难。卖货买货之人所携货物如果轻便,都把货举到头顶上行走。可以说人头攒动,货浪如潮,喧闹之声灌满整个城关。</p><p class="ql-block">河滩中有枣市、饭市、荆货市、钉鞋市、糠市、冷货市、估衣市、花生市、粮食市、各种土特产品市,这些市在河滩中都各据一区。再往东南关口外,太平河滩南岸有布店、骆驼店、箱子店、木货场、铁匠烘炉、染房等。北岸即所谓冷庙,有酱菜园、估衣铺、瓮厂、小车铺、刀剪铺、铜瓢铺等。其空隙间有说评书、道情、快板、变戏法及各种杂技表演的围场演出。县城西门(威远门)外,北侧有牲口市、人市(雇短工处),雇奶子(奶妈)、乞善友(厨师)市。城门两侧是剃头铺、白铁铺、药铺、果子铺、茶铺等。在牲口市东边,粮店、饭馆、理发店、菜市等遍布城墙根。进入顺城的海仔沟(现太平河北岸西部峰景小区一侧),还有城内的布市街(西部峰景小区北侧),有京广杂货、山货、布匹、竹货、油店、铁货店、书店、首饰店、印刷店、刻字店、银匠楼,个个门面华丽。而九江口有鞋店、竹货店、瓷器店、茶叶店、肉铺、酒店、年画铺、山货店等。南关(县向阳大街顺城关西口以南)多是门面豪华的茶叶店、盐店、花店等。南关阁东潭沟街,是些大的店铺住所,山西铁店多在此处,计有三十多家,其铁锅、锄板远销至东北各省。此外还有油店数家,除吃用外,还供点灯、润车或运销外县。潭沟东头玉皇阁外多是大车店,为东来大车集散地,上下还有两家大型餐楼,供有钱者酒席宴客,并有当铺供人解决急需。</p><p class="ql-block">古代,凡过往官员与新官上任,均在东关外贺庄村口接官厅迎接。东关既有官设馆驿,又有私人开设的旅店,还有饭馆、餐楼、歌舞妓院场所,是富商大贾谈生意并消遣娱乐的地方。一天的交易活动结束,他们大都到旅店,买卖没谈完的接着进行,赚了钱的心里高兴、痛快,往往到饭店、餐楼叫上一桌饭菜,几个人一起喝酒、猜拳行令。还有的游逛大街,有的到妓院寻欢作乐。旅店中讨价还价的争吵声,饭馆、餐楼的猜拳行令声,妓院里传出的丝竹乐声以及笑声、骂声,响彻整条东关街,很晚很晚才能宁静下来。</p><p class="ql-block">东关晚上热闹。而潭沟早起热闹。潭沟街是铁货集散地,这些铁货从山西运来,运输工具靠的是驴、骡、骆驼。尤其是骆驼,力大能负重,又耐饥耐渴,山西大口铁锅只有它能负其任。一支骆驼队大约有十几头骆驼,首尾以绳连贯,最后一头脖系大铁铃,走起来叮当作响。为避免中心街道交通堵塞,凡成帮的驴、骡、骆驼队,只能夜间抵达,并已形成惯例。因此,每天一早,西来的骆驼骡马,东来的大车小车,都集结在潭沟街,卸货装货,人喊马嘶,混杂着驼铃叮当,整整热闹一上午。</p><p class="ql-block">而从早饭后到傍晚的白日间,最热闹的就是河滩这个广大的交易市场了。所以老获鹿俗话说:“早潭沟,晚东关,不早不晚下河滩”。就是这个人们编造的顺口溜。。</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获鹿旱码头这块热土上辛劳,清末的获鹿知事谢鉴礼,便是有经济之才的一位。据史料记载,谢鉴礼,字方塘,贵州遵义人。一百年前,他来到获鹿,知获鹿县事,发展了获鹿的“旱码头”,成了名副其实的晋冀商品的集散地。</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要在获鹿县东修铁路枢纽车站,执事谢鉴礼,积极派人跑办,结果跑办人是获鹿人,因怕坏了风水,不同意,而致使铁路改线建在石家庄,丧失了获鹿优越的地理位置。自此,获鹿也就开始逐步衰落,没有了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东、西会馆、多处店铺民居,形成了以晋地风格为主的建筑特色。晋鹿会馆,又名“山右书院”“山右会馆”、“西会馆”,在清乾隆三十六年(1767年)由山西和获鹿两地的钱行、杂货行、棉花行等行业商人共同创建。,现晋鹿会馆在牛坡山西北侧劳改队院内,仅存一座大殿,东西两座厢房,外加两座石牌楼。</p><p class="ql-block">另外一处铁行会馆,又称“东会馆”,保存较好。它由山西铁货商集资兴建,位于过去的潭沟街东头,会馆路北侧,原八一五部队院内,由前后二进院落组成的建筑群,除照壁、山门(同时也是戏楼)、钟鼓楼已毁外,尚存东西碑亭、前院东西厢房、过厅、后院东西厢房、正殿、东西耳房等十余座建筑,都基本保存完好,如今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此外,过去在潭沟街、西关、城内威远门附近、东关以及顺城关,还有许多被获鹿人称做“川店”的商贸货栈。川店纵深百米,大门内还有几道门,内有小院、仓库、旅店,可以停放马车、骆驼等。各省大马车拉来的货物都在川店存放、批发、销售,从事铁货煤炭贸易的客商也多居住在川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早码头”建筑文化。如今,在潭沟街还有几处川店院落尚存。</p><p class="ql-block">获鹿话属晋语语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平原地带的语音,形成了很有特别的获鹿话。</p><p class="ql-block">另外,很多当地的民间艺术,也与商业文化息息相关。比如大型民间艺术表演“斗活龙”,就是晋商传过来的。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山西,大约民国初年,在获鹿经商的山西铁行商人,春节期间举办此项活动,原来在铁货店院内斗耍,后来移至城关三街玉皇阁外。这项表演,先在空中架起打过黄蜡的麻绳数根,一头系在阁上,另一头固定在柏叶装饰的牌楼上,然后将布制的各种小动物串在大绳上,另用小绳牵动,使其在空中欢蹦乱跳,同时在地面上燃起几堆篝火,一说从阁上喷出焰火,浓烟火光渲染气氛,更显生动逼真。这项活动曾流传于城关三街。20世纪八十年代还搞过一次,可惜后来就灭迹了。</p><p class="ql-block">还有四街的民间花会“通天河”,反映《西游记》中的一个情节,演员装扮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虾精、蚌精、海螺精、水卒等形象,舞刀弄棒、散打交手。这项民间艺术起源于东会馆(即铁行会馆),是山西人传授给当地群众的一种介于舞蹈与武术之间的民俗表演艺术,据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现在,随着现代化建设,鹿泉已旧貌换新颜,历史旧貌,已经基本全无,几处遗迹,给人们留下历史文化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