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海珠中路和人民中路办事,从小洲出发,最后坐地铁6号线出一德路站B出囗,这条街叫卖麻街,是一条历史名街,网上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朝起就已被称为“卖麻街”,但我是不信的,玉带濠为宋代广州城护城河,濠畔街才形成,而此处离它们还远。但它在</span>清代已是商业旺地肯定的,经营油、米、扁担、木头、竹器、纸、绒线、梳蓖等,街名也可能因此而得。卖麻的“麻”可能就是麻绳绒线之类的。也有人说麻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麦芽糖,上世纪80年前这里整条街都是卖麦芽糖的,我认为此说也可疑,本人广州长大,从未听见有人称麦芽糖为麻。</p><p class="ql-block">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朝两广总督部堂衙门曾在此街上。明代两广始设总督(开始时也称提督),驻扎梧州,另在广州、肇庆设行署(也称行台)。入清后,总督仍驻肇庆,乾隆十一年移驻广州。又明代,总督行署在内城西,清初,两藩占据了内城,把其他文武机构迁到新城,于是两广总督行台及后来的部堂就设在卖麻街,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此地成为石室教堂,两广部堂则搬到今越华路。</span></p> <p class="ql-block">从卖麻街出来便是海珠南路,一条以商业闻名的马路。这是向南一德路和长堤的方向,原有油栏门,一德路便是昔日新城(外城)南城墙。</p><p class="ql-block">海珠路是1932年建成马路,因其南面起于珠江边,面对羊城三石之一的海珠石而得名。其中海珠南路是拆板箱巷、油栏门与及油栏通津而成,海珠中路则是扩建西濠街,及其东侧的南濠洼地(渠道),合并仙羊街而建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珠南路向北大新路大德路方向。大德路是昔日的老城(内城)南城墙。</p> <p class="ql-block">三府前街,海珠南路东侧内街,在卖麻街北面与卖麻街平行。东接玉子巷。“三府”即三府衙门,是清代对通判署的俗称。原此处有通判署,又称广粮分府,雍正九年从别处移来。</p> <p class="ql-block">大新路。原名大新街,是明代建新城(外城)所建大街,故改称大新街。又相传原是山货、茶叶集散地,故又称山茶巷。据此推断,更加南面的卖麻街怎可能宋代已有且巳得名?</p><p class="ql-block">清代的大新街就有“珍奇多聚大新街,翡翠明珠次第排”的记载。1931年,原大新街改建为马路。</p> <p class="ql-block">濠畔街。该街沿宋代广州城护城河玉带濠,故得此名,也是在玉带濠的产生后开街。据历史记载,宋代的濠畔街,已是“十里朱楼,商贾云集”了,甚至被称为广州的“秦淮河”。清朝年间,濠畔街以经营牛皮鞋业出名,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加工销售皮料的集散地。民国初年,濠畔街的皮料经香港转销世界各地。而现在又以鞋业一条街著称。有专家认为它不但在华南地区领导着市场潮流,而且也是全国鞋材皮料市场的晴雨表。它还是上海、重庆等地大型鞋厂和制革厂选购鞋材和皮料的首选之地。又曾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们“广州濠畔皮革五金鞋材销售节”,省内外和港澳地区的1000多商家客户参加。</p><p class="ql-block">这是海珠南路东侧的濠畔街。</p> <p class="ql-block">海珠南路东侧濠畔街一段</p> <p class="ql-block">海珠南路西侧的濠畔街口。</p> <p class="ql-block">海珠南路西侧濠畔街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马房巷,估计和清初两藩或后八旗军有关。两藩之乱平定后,成建制的八旗军入驻,划今解放路以西为旗人区。</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海珠南路向东的巷口。玉带濠原为宋代广州城南面护城河,位于今越秀区文明路、大南路、一德路一线的南侧,东起东濠(见东涌)的东水关桥,西接今人民南路西侧的西濠。最初为宋代城南江边的避风濠,宋代广州知州邵晔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始凿,“阔 20 丈,深 3 丈”。至清代,濠畔均为广州城南的著名商业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广州城南增建新城,玉带濠被纳入新城范围,成为广州城内濠,因呈 U 字型,似玉带,故名。</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海珠南路向西,出天成路。</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从天成路向东</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巷囗附近有绍兴里门牌,街坊说绍兴里是玉带濠内巷,但现在不见有巷。我想是由于建筑变化该巷巳湮灭了。</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德兴里,很奇怪德兴里在玉带濠南北有两条,这是北面的德兴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玉带濠南面的德兴里</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咸巷,在玉带濠北面。</p> <p class="ql-block">天成路西向的玉带濠,从天成路向西通出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向西一段</p> <p class="ql-block">玉带濠向西一段(近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城基马路,原是明清广州老城(内城)的南城墙,1921 年拆城墙辟建马路,称为大德路,有说是因原有广州城门归德门,也有可能是纪念此处有大德的历史名人,附近有梓德里,是纪念历史名人的。</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海珠南路囗向西)</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海珠南路囗向东)</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和海珠南路中路一样,原都是骑楼一条街。民国时期的骑楼街是商业街外貌的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海珠南路(大德路口向北)</p> <p class="ql-block">海珠南路(大德路囗向南)</p> <p class="ql-block">海珠南路东侧内巷施家巷,仅从地名就感觉它应该是有故事的,且和施姓人家有关,可惜现在往事难寻,可能被时间湮灭了。</p> <p class="ql-block">施家巷附近有几幢骑楼也很入我眼,虽然破旧不堪,但难掩旧日美容。</p> <p class="ql-block">从东西走向的大德路来到南北走向的诗书路。这是有故事的诗书路。清代称诗书街。20 世纪 30 年代辟建为马路,称诗书路。为何叫诗书,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是两种:一是据《广州蕃坊考》载,唐代此地附近为蕃坊区,诗书乃阿拉伯语“狮子”的音译,是当年阿拉伯商人在此地经商留下的地名。另一说是明代左通政参议张诩在此居住时修建咏竹诗碑,后建为紫竹书院,故名。还有人认为它约于宋代形成,元代称诗书行,因六脉渠之一脉流经此地。</p> <p class="ql-block">诗书路在大德路与惠福西路之间南北走向,南北两端分别接天成路和纸行路。</p><p class="ql-block">这是天成路,著名状元坊是天成路西侧内巷,由天成路东西向,西出人民路。天成路开马路之前为天平街?</p> <p class="ql-block">中间西侧有条内巷雅言里,向西可通出人民路。这是雅言里向东出诗书路的一段。之前无留意这个巷名,不知是不是与附近的日报社有关。</p> <p class="ql-block">诗书路雅言里巷囗。</p> <p class="ql-block">雅言里巷口向北的诗书路</p> <p class="ql-block">雅言里巷囗向南的诗书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雅言里向西出人民路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东起诗书路西至人民路东西走向的雅言里又中途与一条南北走向的内巷操场前相交。后者南起大德路,北至同乐路。这是操场前北向从同乐路的一段。</p><p class="ql-block">操场前得名是与此处附近清代有八旗军先锋营箭道有关。民国后又成为商团操场,其位置在今人民路与大德路转角位。</p> <p class="ql-block">操场前南向(向大德路方向),横巷左转为雅言里出诗书路方向。</p> <p class="ql-block">大德路操场前巷囗。</p> <p class="ql-block">操场前北向(向同乐路方向)。转右边横巷为雅言里出人民路。</p> <p class="ql-block">东西向同乐路,由人民路入,在原广州日报社前门与南北向的操场前构成一个L型(曲尺型)。</p><p class="ql-block">原广州日报社所在处清代又叫西瓜园,据传是因之前是西瓜种植园,故而得名。民国后广东商团没总部于此。1924年,广东商团被消革命政府镇压,建筑被没收,又或者是被烧毁了。国民大革命时期,何香凝在此主持“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在西瓜园召开。成立大会上,张太雷庄严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此地后来又建立起警察的福利机构——警察同乐会。因此马路为同乐路。1956年广州日报社入驻这里,近年报社迁往珠江新城,但这里现为广州日报报业广场,有广报阡陌间数智文化创意产业园,设有广州日报历史发展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乐路原广州日报社大门囗。</p> <p class="ql-block">今日我的任务是到人民路广州眼镜城帮女儿取眼镜,也帮自己去办证中心刷港澳通行证,顺道走访历史,也顺手拍几张照片,算是把之前学过的历史温习一下,邀免丢失得太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