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印卡人原是一个游牧民族。12世纪初在曼科·卡帕克(Manco Cápac)领导下,在库斯科(Cusco)附近建立了一个城邦国。印卡在原住民的语言中表示统治者。15世纪中,印卡王国在第九位君主帕查库特克(Pachacuti)率领下,合纵连横,南征北战。把王国迅速扩展成一个帝国。短短60年内,印卡国土周长从两百公里,发展到五千公里,人口千万。在库斯科的武器广场中心,矗立着帕查库特克的金雕像。</p> <p class="ql-block">印卡文明发达但没有文字。帝国处在结绳记事阶段,印卡人称其为quipu。一直奇怪,一个比西班牙大几倍的帝国,如何在没有文字情况下能保证政令准确无误传达到帝国各地。其实帝国有专门的贵族学校,教人认读结绳表达的意思。毕业的学生派往各地。政令由quipu表达传到各处,由毕业生翻译成印卡语言后执行。</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到秘鲁参加一个旅行团,走印卡4天3夜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徒步,徒步从库斯科北面的欧雁台(Ollantaytambo)附近开始。</p><p class="ql-block">秘鲁政府每天为徒步仅批准500个许可。其中包括了导游与服务人员。真正的游客每天也就两百人而已。四天中头一天强度中等。第二天高强度爬山,需翻过两座4千米山峰。第三天走云雾林,相对容易,但有蚊虫烦恼。第四天走路很少,主要是看马丘比丘。导游第一天会很注意观察每个队员的行走状况。若头一天不行,估计队员会被劝退。头天路上曾看到一个老印骑马折返,一个搬运工,扛着一大袋辎重与其同行。第二天的路上秘鲁政府为保护古道不允许牲口走。导游一般会跟人说到了第二天你不想走也得走了。</p><p class="ql-block">走徒步,一路上会经过7个遗址,徒步者均可无拘束参观。很多遗址都很壮观。这是徒步的好处。七处遗迹分别为:</p><p class="ql-block">Patallacta/Llactapata 梯田与建筑</p><p class="ql-block">Runkurakay 建筑</p><p class="ql-block">Sayacmarca 建筑</p><p class="ql-block">Phuyupatamarca 梯田与建筑</p><p class="ql-block">Intipata 梯田</p><p class="ql-block">Wiñay Wayna 梯田与建筑</p><p class="ql-block">Inti Punku 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去库斯科时对高反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只能一步一步来,找到自己的极限。库斯科海拔3千4百米,与拉萨海拔类似。由于平常爬山,再加上提前吃了高反药,下飞机没发现任何不适。先有了些信心。第二日去库斯科的老城区的武器广场找当地的一日游。那里有很多旅行社,还能讨价还价。我一下子把剩余的几天时间都给排满。 当天一日游,参观库斯科附近的遗址,早10点出发。第二天去彩虹山。第三日游圣谷(Sacred Valley)并在欧雁台(Ollantaytambo)提前下车。住在那里于次日加入徒步团, Alpaca Expeditions很通融,送个email就能搞定在欧雁台入徒步团的手续。其实几天日程安排都得益于Cindy一家先行者探路的经验,本打算与她家一同去,因家事拖延至此,其经验让我坐享其成。</p><p class="ql-block">次日的彩虹山,要爬上5千米的高峰。此时主要是看彩虹山的五彩地貌,二来是看自己高原反应的极限。对我来说爬山已不是主要目的。所以到了彩虹山先雇了一匹马骑马走到尽头。最后的爬高60米很难。但并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至少不头痛。只是走几步需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走完彩虹山,对走印卡徒步有了信心,最多休息一下,肯定能走到了。当然若情况不是如此。从欧雁台还可以坐火车直接去马丘比丘。马丘比丘海拔两千四百米。一般人都能适应。这是底线。</p> <p class="ql-block">周三加入徒步团,大家一起从两千七百米处检查护照后入步道。我们组12人,几乎都是年轻人,不到三十岁。一个个生龙活虎。</p> <p class="ql-block">我虽有多年爬山经验但体力上跟年轻人不能比。基本上走在最后。第一天不难走。路上倒是有不少惊喜。走了没多远看人都在驻足拍照。回头一看,发现远处雪山上飘着五彩祥云。如彩虹一样围绕着Veronica雪山。</p><p class="ql-block">这是印卡人的圣山,与南边的另一座近六千米的圣山Sahuasiray(位于彩虹山附近)之间的峡谷就是印卡的圣谷。圣谷得益于圣山流下的雪水滋润,成为印卡人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再走不久,看到了一个十分优美的遗迹。离我们大概有两公里远。遗迹位于谷底。那里有梯田,石屋。保存得很好。名字叫Patallacta。</p> <p class="ql-block">步道上有另一个遗迹,叫Willka Raqay也叫Huillca Raccay。这个遗迹有十几个房间,建在地势较高的步道边,推测是个观望站。</p> <p class="ql-block">以后一路顺利。走到海拔3316米宿营处,发现帐篷已经搭好。除睡觉的帐篷外,还有几个大帐篷。一个供12个队员加两个导游吃饭。另一个供大厨做饭。饭后这些帐篷供服务人员休息。这些人每人要扛40公斤的重物,比我们先到,帮我们搭帐蓬,埋锅造饭,等我们吃完后才能吃上饭。非常不易。头一天全体人员站成一圈。互相介绍。我们说英语,服务人员多数说Quechua语,导游帮我们翻译。服务人员年龄最大的60岁,真不容易。他们大多都是农民,农闲时出来打工挣钱,年轻者多数挣学费,年长者则贴补家用。</p> <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不久大家回帐篷睡觉。租的睡袋能抗零下15摄氏度低温,很保暖。半夜被雨声吵醒,居然还听到动物跑过的碎步声。</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因大家走得很好,导游特批我们当晚能多睡半个小时,凌晨4:30起床。第二天一早,有人专门送古柯(coca)叶茶给每个帐篷。叶子当地能买到。导游人手一袋。不时拿出放入嘴中。叶子与唾液混合后咽下据说能增加人的耐力。嚼古柯叶爬山在当地有上千年的传统。如同中医一样,已经融入当地的文化。我也问导游要了几片古柯叶,细嚼慢咽。虽接地气,还是落伍最后。听说以后查尿还有被查出服毒的危险。不知真假。维基里说古柯叶中的确有0.6% 可卡因(cocaine)。这点量应该也不会有啥问题。即使有作为个人世经历也值了。</p><p class="ql-block">洗漱完毕,收好睡袋,把要背的东西装入口袋中我们就去大帐篷吃早饭。其余的事均有服务员负责。以后两晚他们知道口袋对应的帐篷,连口袋都给送到帐篷里。非常方便。吃完早饭服务人员列队欢送我们远行。这是艰苦的一天。第一个山峰要爬到4215米。</p> <p class="ql-block">近乎9百米的台阶爬升。然后下降到一个海拔3618米的一个谷地。在谷地吃午饭后,要爬第二个峰,海拔3972米。再下行到海拔3548米的宿营地。路上会遇到两个遗迹。一个叫Runkurakay,不大但弧形的建筑很优美。据说这是个供人歇脚与做天文观测用的。</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叫Sayacmarca。Sayacmarca是个很大的一个遗迹。建造在一个险要位置,推测是个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里面一块巨石安放在一间专门设置的房间,自然有其宗教和仪式意义。印卡没有文字记录。遗址具体用处全凭后人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走过Sayacmarca后不远,路上一个保存十分完好的,叫Qunchamarka的遗迹。不记得我们是否进入了这个遗迹。但远景看上去很美:几间房子建在梯田之上,有田园气息。</p> <p class="ql-block">晚上大家都很累。吃完后大家赶紧洗漱准备休息。我洗完后抬头看天,发现头上的云层正好散开。印卡古道上没有任何光污染。当晚正好又是个无月夜。银河清晰地悬挂天穹。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帐篷找出手机三角架。固定好手机拍下银河照。</p><p class="ql-block">照片是用谷歌的pixel手机拍的。一张照片要用4分钟拍成。若20秒拍一张银河照。4分钟应该能拍12张银河照。也就是说这张照片是12张银河照平均去噪后的结果。可惜不久云层又重新聚来。从此失去了拍银河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5点起床。六点出发。这天主要在云雾林里走。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走到一个叫Phuyupatamarca(Temple of the clouds, 云中神庙)的遗迹,遗迹还真被云笼罩着。这个神庙应该用于祭祀。在神庙的顶部,有个祭祀台。祭祀台的石头打磨的很好,严丝合缝。展示出印卡人的用心。</p> <p class="ql-block">再走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Intipata(The place of the Sun),这是一个很大的梯田。</p><p class="ql-block">晚上就住在附近。但我们走得快。导游让我们在此停留了很久。以便让工作人员有时间搭帐蓬,做午饭。刚到时这里是云山雾罩,以后经历了云涌风飞,到最后云开雾释, 拍到了乌鲁班巴河切割出大峡谷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云涌风飞,景观随时改变。</p> <p class="ql-block">云开雾释时,背景是乌鲁班巴河切割出的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印卡人修的梯田,每层有一人高。十几层中的石墙圈住水土。为印卡人提供粮食。</p> <p class="ql-block">坐在印卡人修的阶梯上,抚今追昔。</p> <p class="ql-block">离这里不远的Wiñay Wayna(Forever Young)梯田。据推测这两个梯田为马丘比丘提供了粮食来源。Wiñay Wayna梯田上还有不少建筑。顶部的建筑的石头磨合得很好,像个宗教场合。底部的建筑更多,像是个居住办公区。照片远处大概能看出上下两个建筑轮廓。</p> <p class="ql-block">晚上几个爬山友又偷跑回废墟里,想以废墟为前景拍银河。可惜又是一个多云天。最后只好用长时间快门与头灯,“画”出几张废墟夜照。</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并没有被西班牙征服者发现。是秘鲁人Agustín Lizárraga首先发现的, 但没受重视。美国人宾厄姆(Bingham)9 年后再度发现后,凭其人脉。让世界知道了马丘比丘。但为剽窃世名,他擦去了Agustín Lizárraga在遗址上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早起来。赶去排队等待进入马丘比丘。近一个半小时后,工作人员上班。查护照后放行。起早的原因是我们要赶到太阳门去看第一缕阳光投射在马丘比丘的美景。可惜当天大雾,马丘比丘像个害羞的少女躲在云后不肯露面。</p> <p class="ql-block">宾厄姆“发现”马丘比丘后,开发了这个遗迹并让其名扬世界。现在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印卡文明中鹰代表天界,美洲豹代表人界,蛇代表冥界。马丘比丘神鹰庙(Temple of the Condor)用巨石做出了一个雄鹰展翅飞翔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印卡文明崇拜太阳神,在马丘比丘自然少不了太阳神庙。建造太阳神庙的石头,总是精心打磨。</p> <p class="ql-block">印卡的皇家陵园。印卡人也会把重要人物制成木乃伊。而且还会把逝者的身体做成娘胎中的卷曲状,象征生命的轮回。印卡人很重视轮回。当年皮萨罗食言,杀死印卡皇帝阿塔瓦尔帕。为了能够轮回,皇帝不得不改信天主教,以便留下个完整的肉身。</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有人数,时间的限制。游人只能在导游陪同下看两个小时。羊驼才是这里的主人。它们悠然自得。想呆多久呆多久。</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梯田,但很难说是为了种庄稼还是为了加固这个皇家建筑。</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复原了几个废墟的屋顶,印卡人是天才的石质建筑家。唯有屋顶的茅草,经受不住时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的建筑。变化多端。印卡人依形仗势用石建筑为自己立下了丰碑。体现出他们的创造与建造能力。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这些石建筑的具体目的大多无人知晓。但也给后人更多的想象,演绎空间。</p> <p class="ql-block">离开马丘比丘,坐大巴来到不远的温泉镇(Aguas Calientes),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小镇。小镇街上有各式餐馆,雇人拉客路过的游人。我们的旅游公司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在主街上的定点餐馆。 这里我点了一个秘鲁的特产烤豚鼠,吃完这餐,能跟广东人一拼了。</p> <p class="ql-block">饭后立即到火车站乘坐上返回欧雁台的蓝皮火车。车厢是旅游车厢,车顶有透明的玻璃窗,让游人能尽情欣赏安地山的风光。也许是疲劳,也许是四天徒步后的审美疲劳,坐在车厢内的徒步友,并无心欣赏路上的美色。只是三三两两谈论着大家的徒步行,时间就在火车的摇晃中慢慢远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