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2024年3月版纳回京记(19)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882803</p><p class="ql-block">作者:云,摄影: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太原晋祠风景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千年晋祠已成为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有100余座建筑,96株古树名木,400余通碑刻,200余幅诗文匾联,以及百余尊雕塑和30余尊铸造艺术品。这其中有“三绝”“三宝”“三匾”,可谓是晋祠的重头戏,它们是孤例,是奇迹,是瑰宝。</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周成王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p> 今天有大批小学生来晋祠参观,了解历史文化与古建筑。 <p class="ql-block">晋祠的原名为晋王祠,最初为唐叔虞祠,即唐国。后来他儿子燮改国号晋。</p> 刚一迈进唐国大门,就见一照壁。须弥座上正反两面都有雕刻。 朝外的一面(东向)为“福、禄、寿”图。 朝内的一面(西向)为“群仙会”图。 <p class="ql-block">飞龙阁内供奉的是司马邺,他是西晋末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p> <p class="ql-block">龙兴晋阳雕塑,高6.99米,宽9.5米,重2500公斤,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由张熙玉历时三年设计而成。</p> <p class="ql-block">中间骑马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绩,左前站立者是尉迟恭,最右侧站立者,前是魏征,后是马周。</p> <p class="ql-block">《晋祠》座屏,造型参照故宫景仁宫元代大座屏雕刻而成,正面刻有著名散文家梁衡撰写的散文《晋祠》。《晋祠》一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编入教科书,晋祠的山水,晋祠的胜境,跃然纸上,成为几代人熟读的经典美文。</p> 走到这里才是真正到了验票的地方,可见景区规模之大。 <b>晋祠的三名匾,即“水镜台”、“对越”、“难老”。</b> <p class="ql-block"><b>水镜台</b></p><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进入晋祠,最先见到的便是与正殿遥相呼应的水镜台。这是一座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也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共悬有两块匾额,一块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的“三晋名泉”。</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儿就是晋祠三匾之一的“水镜台”,悬在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是清乾隆年间的翰林及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被誉为“秀丽之笔”。</p> <p class="ql-block">水镜”一词出自《前汉书 · 韩安国传》中的“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意为忠奸是非尽人皆知,以此将戏台命名为水镜台,是取“清如水,明如镜”之意。</p> “ 继续往前走 <p class="ql-block"><b>“对越”</b></p><p class="ql-block">“对越坊”是一座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的功德牌坊。整个牌坊以琉璃覆顶,造型玲珑剔透,华丽典雅,下有一对铸造之法极为精美的铁狮蹲坐其左右,越发显得牌坊高大壮丽。</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相传是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并亲笔书写的。“对越”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的“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有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之意。</p> <p class="ql-block">“难老”与三绝之难老泉</p><p class="ql-block">自对越坊往左手侧走,在水母楼以东,有一座八角攒尖顶的难老泉亭,亭子以灰瓦覆顶,整体平面呈八卦八边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虽然经过了明朝的重建,但间架依然保留着北齐风格。</p> <p class="ql-block">亭内有多幅匾额,其中悬在西向,由傅山所写的“难老”立匾,笔力遒劲,最是引人注目,被誉为“神奇之笔”,是晋祠第一名匾,与“水镜台”和“对越”同为晋祠“三匾”。</p><p class="ql-block">“难老”二字所形容的源源不断且生生不息,并保持清澈透明的泉水,就在亭中,名为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一。</p> <b>晋祠的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b> <p class="ql-block">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二是鱼沼泉,三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也是晋水的源头,俗称“南海眼”“南老泉”,号称“晋阳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泉水出自地平线下约5米处的断层岩,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即使是在隆冬之季,水中生长的一种特有的水草,仍能碧绿如茵。</p> <p class="ql-block"><b>周柏也是三绝之一</b></p><p class="ql-block">周柏位于晋祠圣母殿的北边。这棵柏树是北周时期种植的,作为一棵古代遗留的柏树,在当地人看来,它就是一种长生不老的象征,故而被列入晋祠三绝之中。</p> <p class="ql-block">周柏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依然苍劲挺拔。它的树干粗壮,纹理扭曲盘旋,仿佛在诉说着漫长岁月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柏形态奇特,有的枝干似龙盘曲,有的似凤飞舞。</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晋祠的三宝之一,它是专门用于供奉祭品的场所。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也是晋祠三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坐落在飞梁以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它独居中轴线末端,冠于全祠。</p> 这就圣母殿前的鱼沼 <p class="ql-block">木雕盘龙是晋祠古建三绝之二。</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艺术装饰也极为精美,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圣母为叔虞之母邑姜。</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p> <p class="ql-block">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p> <p class="ql-block">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p> 这也是一棵古树 鱼沼飞梁为晋祠三宝之一。鱼沼飞梁处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 放大后的图,鱼沼飞梁二字清晰可见。 <p class="ql-block">所谓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p> <p class="ql-block">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是一座独立的两进院落,大殿神龛内塑有唐叔虞像,端坐正中,身穿蟒袍,手执玉圭,神采奕奕,相貌堂堂。神龛前两柱上各盘绕泥塑蟠龙一条,活灵活现,张牙舞爪,形态生动,粗壮有力,气势凶猛,有腾云驾雾之势。在明清时期等级制度特别严格,只有皇宫里才能见到五爪龙,民间禁用,所以唐叔虞祠的这对龙为四爪金龙。神龛内左右各有一侍童,神台下文臣武将相对而立。</p> 院中,陈列一组元代乐伎塑像。 <p class="ql-block">善利泉,俗称北海眼,为晋水第三源泉。"善利"取自老聃《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p><p class="ql-block">亭始建于北开天保年间(550-559),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亭为八角攒尖顶,斗拱品!与难老泉亭南北对峙,为圣母殿左右囊。</p> 公输子祠,祠堂坐西向东,正殿三楹,红墙青瓦,清净庄严。殿内供奉公输子像。 <p class="ql-block">挂雪桥,又名双桥,横跨于智伯渠上。冬日瑞雪缤纷,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双桥美景倒映河渠,别有意境。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晋祠人杨二酉有诗赞曰:"晴披琼殿出,云透玉峰尖。水上看不厌,因风忆酒帘。""双桥挂雪"为晋祠内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明代石桥,又称"金人桥",位于水镜台西面,相传某年四月十四明代翰林罗洪先与仙人在桥上相会,故名。</p> 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 <p class="ql-block">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作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金人脚上迄今还留着三刀印痕。</p> <p class="ql-block">唐碑,为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归来,途经晋祠时杂撰御书。历史上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曾在起兵反隋前夜,前来晋祠折愿。</p> <p class="ql-block">李世民画像</p> <p class="ql-block">晋溪书院,也称“王家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四年,为明代重臣王琼的私人别墅。王琼去世后,他的长子改“晋溪园”为“晋溪书院”,成为王氏子弟学习的场所。</p> 浮屠院,也称塔院。<br> <p class="ql-block">浮居即佛塔,清乾隆十三年(1748)创建,北、东、西三面建有禅房各五楹,原为不圣寺僧舍。</p> <p class="ql-block">院内清幽,古柏参天,其中西侧芳烈柏树龄约1000余年。南通奉圣寺,西连留山园。今院内辟有谢永发书画馆。</p> <p class="ql-block">奉圣寺原为开国功臣尉迟恭别墅。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两进院落,由弥勒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大雄宝殿组成。</p> 弥勒宝殿 市楼,楼中原祀关帝,又名老爷阁。 <p class="ql-block">市楼跨晋水中河而立,下设孔道,上建高阁。旧时,晋祠为太原著名商镇,市楼位于市集通街,周边人烟稠密,车马云集,为一时之盛。</p> <p class="ql-block">晋祠东园位于晋祠公园西南隅,紧邻晋祠公园西门与晋祠文物保护核心出口。东园原本是杨氏的住宅。在乾隆年间,杨二酉痴迷于菊花,因此院内菊香扑鼻。他在院门写了"东园"二字,动静皆宜,颇为高雅,后来这里的唯美意境就常被文人墨客所吟诵。</p> 实际上,东园就是一处漂亮的公园,非常适合休闲、拍照。 <p class="ql-block">至此,晋祠游览完毕。总体感觉,园区非常大,内容丰富,一次游览仅仅是大致了解,细品需要多次进园。好歹看了晋祠的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 ,印象十分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