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

微微一笑

<p class="ql-block">  提起汉朝历代著名的将军,恐怕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飞将军李广吧!</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李广为秦国名将李信之后,他家世世代代擅长射箭,他也以善射出名,是李氏家族众多子弟中的佼佼者。他自幼熟读兵法,少有建功立业之大志。长大之后,他身材魁伟,两臂修长,时人称为猿臂。</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杀掠吏民,文帝难忍欺辱,下令抗击。当时,李广以良家子弟从戎,参加了这次战役。战斗中,他骁勇无比,杀敌无数,其出神入化的箭术得到了赏识,荣封为散骑常侍,得以时常护卫皇帝出行、打猎。他百发百中的高超箭法,每次都使汉文帝满载而归,令文帝很开心。汉文帝曾不无感叹地对李广说:"可惜你生不逢时,只能陪着我打打猎,若是你生在高祖(刘邦)那个时候,封个万户侯,何足道哉!"从此李广便有了"封侯"的心结。</p><p class="ql-block">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些描写飞将军英雄盖世的诗篇,是李广在封侯的路上创下的光辉灿烂、英勇无比的丰功伟业,不仅令汉人广为传颂,甚至令匈奴闻风丧胆。可以说,李广已经成为传统中国军将的象征符号和文化标志。</p><p class="ql-block"> 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是三朝元老,一生参加大小七十多次战役。但李广实在运气不好,每逢大战,他不是延误战击就是迷路被俘,同时也体现他只识弯弓射大雕,不通人情世故的英雄短板。</p><p class="ql-block"> 运气不佳‌:龙城之战全军覆灭,被匈奴俘虏,想办法逃了回来,被汉武帝贬为庶人;公元前123年参与了定襄之战。此时的李广已经五十多岁,却在定襄之战迷路,根本就没找到匈奴。所以,此战李广又一次无功而返;河西之战遭遇匈奴左贤王主力,以四千人力战匈奴四万人,又几乎全军覆灭,幸得张骞的援军赶到。因兵士死伤过多,功过相抵,打了个寂寞;漠北之战他又一次迷路,当卫青派人询问他迷路原因时,他老泪纵横,耻于遭受刀笔吏的羞辱,悲愤自尽。‌</p><p class="ql-block"> 政治失误‌:李广在政治上较为单纯,不擅长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他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私自接受了‌梁王刘武授给的相印,这一行为触怒了‌汉武帝,损害了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治军方式‌:李广治军较为宽松,虽然深受士兵爱戴,但这种管理方式在讲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正规战争中往往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战役的最终成果。‌‌</p><p class="ql-block"> 性格与命运‌:李广性格直率,不善于阿谀奉承,且有些自负,这样的个性在封建官场上并不利于晋升。</p><p class="ql-block"> 既便他骁勇善战,军中威望较高,但也是功过相抵,一生未得封侯。他的堂弟李蔡,论能力、功劳、名气皆不如广,不仅受封乐安侯,而且升任丞相,位列三公。而一些比李广地位低的、且没什么名气才能的人,甚至于李广的部下,都封了侯。唐代王勃也为此在《滕王阁序》中抒发了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飞将军李广曾郁闷难当,百思不得其解地问询当时连汉武帝都倍加推崇的术士东方朔!东方朔重重地看着李广,半日方道:“将军在带兵打仗上有无亏德之处?广未加思索地说:“我一生爱兵如子,士兵没有吃上饭,我决不先吃一口;土兵没有水喝,我决不先饮,这难道是错吗?”,朔看着广说:“你再想想,之前有没有做过特别后悔的事情呢?”广良久叹气说:“实不相瞒,有件事情我一直耿耿于怀,那年我招降了八百羌人,当天又把他们杀了个精光,事后我追悔莫及!”东方朔遗憾地说:“杀降最为不祥,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呀!” </p><p class="ql-block"> 是啊!老天怨恨李广杀降不守诚信,但又爱其英雄盖世以及能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影响力,便只把他封侯的福禄削去了,以示惩戒!</p><p class="ql-block"> 李广不被封侯有其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运气,必然是性格。可见,人真正的风水就是自己啊!</p><p class="ql-block"> 所以,人的成功之路不仅仅光靠能力、机遇、背景,抑或杀伐决断就能衡通的,还要懂得知人善用和审时度势。有时候错用了小人也会减少福报,老天会因你助纣为虐而惩罚你,用你的运气折抵小人的负能量!但遇到人尽皆知的恶人不懂韬光养晦待时而发,反而盲目出手打草惊蛇,从而打乱了人事平衡和棋盘布局也是不得积功晋级的啊!老天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非人力所为!</p><p class="ql-block"> 为人处事,三思而后行,知进退,懂节制,不盲从,更要亲贤能,远小人,方为顺天之道,应时之德,才可善终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