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心不死则道不生,欲不灭则道不存。心不苦则智慧不开,身不苦则福禄不厚。</p><p class="ql-block">任何人的劝阻都不会让你大彻大悟,真正让你如梦初醒,看透人情事故的,只有经历、吃亏、受伤,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p><p class="ql-block">人是唤不醒的,人是痛醒的,是被打醒的,是被摔醒的,是被坑醒的。</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如果不真正低谷走一圈,他是醒不了的。</p><p class="ql-block">觉醒得靠自己。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p><p class="ql-block">所有大彻大悟之人,都曾在炼狱挣扎无药可救过。</p><p class="ql-block">把自己揉碎了,再重新捏一个,如果穷途未路,那便势如破竹!</p> <p class="ql-block">心不死则道不生,欲不灭则道不存。这是王阳明的名言。人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内心反应和欲望折腾。不管遇到什么,发生什么,心不动,内心强大,坚如磐石,则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伤害你。不管世界上充满多少诱惑,若能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则没有任何事可以制约你。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心一旦消失,也就没有失落感,没有失望,没有失去归宿的爱。剩下的只有生活,只有安安静静无风无浪的生活。如果可以沉得下心,静水流深,不起波澜,万事不扰,从容淡定,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必然宁静祥和,和谐美好。心死,不是消极,更不是悲观失落,不管不顾,置身事外,而是以空灵虚寂的心态,换一个维度打量这个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修炼一个积极乐观,独立强大的内心世界,不要让烂人烂事影响你,不要让一切人和事伤害你。心若不动,什么也奈何不了你。欲灭,心魔消失。这句话一直受到误解,广受诟病。</p><p class="ql-block">其实,“灭人欲”,不是消灭一切欲望,而是有所节制,不让自己的欲望泛滥,伤人害己。朱熹认为,人的本心受到欲望的利诱,人对外物的追求超越了本身的需求,光明的天性,就会被无边无际的贪婪所遮掩。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消除不正当不合理的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透亮,天性的善良纯洁,愉悦自己,利益他人。人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躁动不安,内心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无聊和空虚,进入追求更多更深的欲望。人就像一个钟摆,在欲望满足的空虚和欲望饥渴的痛苦之间徘徊,不得安宁。有人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死,欲灭。这是什么意思呢?心死不是指精神上的消亡,而是指心境的平静和超越。心死,万事不扰。不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不再追求虚荣和功名,内心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欲灭,则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让欲望主宰人生,而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如何做到心死欲灭呢?</p><p class="ql-block">首先,要有一颗坚强的内心,不被外界的诱惑和打击所动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其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盲目追求物质和功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最后,要培养一种超然的心态,不为外界的评价和批评所困扰,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心死欲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培养。但是,只有通过这种修炼,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意义。总之,心死欲灭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培养一种超然的心态,我们可以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和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让我们共同努力,修炼心灵,实现心死欲灭的境界。你认为心死欲灭的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否可行?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心死欲灭的境界?请留下你的评论。清心寡欲,朴素生活,才是健康快乐、延年益寿之道。毕竟,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p><p class="ql-block">太贪的人,一生都要为外物所累,还会因为欲望迷失自己,丧失理性,逾越底线,最后走入深渊,万劫不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修六年,跏趺而坐,岿然不动,心如止水。他内心世界一片清寂,光风霁月,不染纤尘,任何俗心杂念,人事纠葛,都不能惊动他一分一毫。他的欲望全部平息,不管魔王和各种妖魔鬼怪如何诱惑,使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只好偃旗息鼓。学会清心寡欲,放弃过多的物质欲望,内心才能真正得到宁静。心死,欲灭,即证菩提。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的一切,不过恍如大梦。所有的悲欢喜乐,都是内心的感受和欲望作祟。当人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欲望,不会因为欲望的驱使而失去自我。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的欲望不断被激发,导致很多人心生贪婪,贪图外物的满足。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却忽略了内心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他们被欲望所控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果断拒绝不必要的物质欲望,追求心灵的富足。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上,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关爱家人、朋友、公益事业上,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丰盈和满足。总之,学会清心寡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是人生的一大智慧。通过修行,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的丰盈和充实。当我们掌控住自己的欲望,让它不再左右我们的心灵时,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内心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觉醒是一个深刻而又关键的主题。它关乎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选择。正如引言中所说,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自身的磨砺与挣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觉醒是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价值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觉醒意味着我们开始超越表面的现象,去探索生命的深层次内涵。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在经历千辛万苦后,才能逐渐领悟。只有当我们经历了痛苦、挫折和困境,才能真正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哲学意义上的觉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为我们理解觉醒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人的心理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和挑战。当我们遭遇挫折、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然而,正是这些情绪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心不苦则智慧不开,只有在经历心理上的痛苦后,我们才能开启内心的智慧之门,实现心理上的成长和觉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行为学则强调行动在觉醒中的重要性。人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觉醒的。我们通过经历、吃亏、受伤等行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只有在面临绝境时,我们才会被迫采取行动,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实现行为上的转变和觉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觉醒的智慧。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陷入低谷时,正是我们反思和改变的时机。在逆境中成熟,在绝境中醒悟,这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启示。只有经历了炼狱般的挣扎,我们才能真正大彻大悟,实现人生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觉醒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觉醒,就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觉醒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觉醒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痛苦和错误,有毅力在困境中坚持下去。我们不能依赖别人的提醒来实现觉醒,而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和经历。只有当我们真正经历了低谷,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只有当我们被摔醒、被坑醒,才能看透人情世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把自己揉碎了,再重新捏一个,这是一种勇敢的自我重塑。在觉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敢于打破旧的自我,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果穷途末路,那便势如破竹,当我们陷入绝境时,正是我们发挥潜力、实现突破的时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之,觉醒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哲学、心理学、行为学和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地经历、反思和行动。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磨砺,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觉醒,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人生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