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宇宙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作者:黄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本文初稿始于1996年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交流论著《宇宙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一、整体科学概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整体科学包括了宇宙学、天体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地质学、气候学、数学、化学、动植物学及社会科学等数十门科学的原理和理论,包含了许多分支学科的学说和定理与定律。对宇宙、天体、物质运动、自然变化与物理现象进行了整体论证和系统的分析。本书是以宇宙演变、物质生成、物质运动、天体演化、天体运行、太阳系演化、地球成因与演变、动植物演化、构造运动及气候变迁为主导,以不守恒量子力学为原理,以黄沅物理的定理和定律为依据,解答了宇宙空间及自然界和地球上所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和未知因素。为此,所有未解之谜都是在绝对的物质运动中发生,没有物质运动就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产生,时间就是计量单位T,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距离S,其定律表达就是S=TV物理公式。本书对科研、教育、科普及其它众多科学领域的探讨、研究、发展与普及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整体科学认为:哲学是人类大脑物质运动的产物,数学、文学是为科学服务的工具,物理学、天文学、地学、化学等科学如果脱离了物质运动原理和整体科学体系,那么就只能观察和研究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错把表象当做本质研究的人,是不懂科学的人,也是钻入死胡同,走进错误的历史深渊去进行所谓的科研的人!例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1、在宇宙中只存在天体大爆炸,不存在宇宙大爆炸!宇宙空间是本来就有的,也是无边无际的;宇宙是没有起源的,也是没有中心的;宇宙的定义是包罗万象的,在宇宙之外还是宇宙!但哈勃篡改了宇宙的定理与定律,搞错了S=TV这条物理定律,物理定律是S/V,但哈勃定律是V/S,由于存在空间S与时间T上的错误,哈勃就把S/T变成了V/T(V/H),就把时间T改成了哈勃常数H,造成红移速度V大于空间距离S,导致幻想中的宇宙发生了加速膨胀V/S(速度大于距离),并使速度V超过了光速C。为此,哈勃篡改和颠倒了S=TV这条物理定律(S=V/H),违反了自然科学的公理!就造成假设与虚幻物理学错误的认识:宇宙是起源于中心的一次大爆炸,导致了大爆炸理论横行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2、拉普拉斯星云说认为:“原始太阳星云向中心收缩时,外围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的物质环(如:土星环),每个物质环中的物质发生前后碰撞后,便聚积成一体形成了行星,其中心产生了太阳”。但太阳星云向中心收缩时,留下的应该是圆形物质环,太阳应该是位于圆形物质环中心的焦点上。但如今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椭圆形,太阳是位于椭圆形中心半轴的一个焦点上,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况且,假设行星是物质环形成的,那么卫星又怎样形成?在物质环碰撞形成行星以后,是不可能再创造物质环去产生卫星的。即使是小行星、陨星或陨石能够前后发生碰撞,那么它们也只能发生在同一轨道的平面上,决不会产生如今的行星倾斜度及相对太阳黄道面的偏转等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3、康德的太阳系起源说认为:“太阳星云和行星星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星云体系,它们在各自的收缩中就像大齿轮与小齿轮那样相互旋转,由此就形成了‘原太阳’和‘原行星’”。但是,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相互旋转方向是相反的,而太阳、行星、卫星的公转和自转方向都是相同的,其旋转方向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太阳和行星的旋转方向与大齿轮和小齿轮的旋转方向是不相同的。这充分表明:康德的太阳系起源说存在着方向性的严重错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4、地球成因的碰撞火成说认为:46亿年以前,数以万计的小行星碰撞一体产生巨大的火球,火球冷却后就形成了地球。但该说却存在着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1)、众多小行星为何在距离太阳1.5亿公里的轨道上碰撞,当时轨道上没有地球,其引力场来自何处?2)、为什么不被强大的太阳引力捕获而撞于太阳,这从天体力学的角度无法解释!3)、假设地球是碰撞形成,那么四颗类木星又怎样形成?这些行星的密度很小,有的可以漂浮在水上,又有什么样的陨星、陨石、陨铁或小行星能够碰撞形成这类行星?如果碰撞说不能解释其它行星的成因,那么对地球的成因也就无从谈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5、假设原始地球是个巨大的火球,那么冷却的火球又怎能产生庞大的海洋?碰撞的陨星或陨石有多少水分子能被蒸发出来,怎样才能把陨星、陨石的含水总量与数千米深的海水去平衡估算?即使就是碰撞的高温能使水分子蒸腾起来,但汽体上升的高度有限,汽体密度过大就会集结成水,那么陨星的碰撞岂不是置于在水中,这又从何谈及到碰撞火成说?不仅如此,碰撞的速度和高温会使晶体中富含挥发的成分被冲击掉,但现在地球内部还存在大量的氢、碳、硫、等轻元素;地壳、地幔中还饱含着大量的水分子。这充分说明:在原始地球形成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碰撞火成的机制。况且,原始地球形成时就是一个冰水交加的水球,如今48亿年后还是一个3分陆7分水的水球,而教育界定论的“地球火成说”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6、两个铁球并非同时落地,依据自由落体匀加速原理,如果两个铁球在地球相同引力下能够同时落地,那么两颗卫星在相同火箭发射下也可以同时上天;在地球相同引力下,落体怎样掉下来,物体也应该是怎样飞出去。为此,两个大小不同重量的铁球,无论你怎样计算其结果必然是不同的。即:立论不同,结果必然不同,除非是在计算过程中掺假!与其伽利略的斜板试验,不如在水中试验,水能有效的减小“重量加速度”,水的均衡度也类似于空气,比斜板试验更加可靠、更有依据。但谁都知道:在水中重物体先沉底(落地)是无可非议的。所以,两个不同的物体,质量大,引力大;引力大,重量大;重量大,重力大;重力大,加速度也就大;两个铁球究竟怎样落地?重的先落地,天经地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7、地球的逃逸速度是多少?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就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但无论是达到这个速度,或者是超过这个速度,也都是环绕着地心转圈圈。比如:汽车、火车即使超过所谓的逃逸速度,也绝不会飞出地球的引力场去升天,他们只能发生的是水平运动,也只能环绕在地球表面去奔驰!而真正的逃逸速度就是飞机的上天速度,哪怕飞机以每秒钟一毫米的速度上升(直升飞机),迟早都可以摆脱地球的引力场。这个速度也就是摆脱地球引力的斥力速度,就是卫星上天的推力MS/T,只要能</span><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大于这个力</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就能摆脱地球的引力场。但这个力并非是牛顿的力,而是能量释放产生的力,其推力的大小就是物体上升的动量MS/T(米/秒),把质量转换为重量M=GS,其推力的计算公式就是:F=GVS,重量与速度与距离三者的乘积(均衡的力F)。这其中重量是可以称出来的,距离是可以给定的,计算也非常方便,根本就不需要复杂的高等数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8、牛顿属于传统物理学,但牛顿却不知道力的来源,也只能把力归结于上帝!牛顿三大“力学定律”都不是力!力本是瞬间发生的,力是要相互作用的,而物理学的定律必须要有正确的公式表达,否则很可能是假的或者是错的!在黄沅的新物理中,牛顿第一定理是惯量(惯量B=MS),第二定理是冲量(冲量P=MA),第三定理是重量(重量G=M/S;质量M=GS)。所以,牛顿只有第二定理有公式表达,可认为是冲量定律P=MA(逆运算,要转换为重量才能成立)。然而,牛一理和牛三理都没有公式,也不能代入算题,为此牛顿才创建的微积分。但微分是胡分,把一个S=TV定律给分错了;积分的等式不相等却盗用等式数百年。所以,微积分只能是形象数学,并非是以应用数学为世人所知(除过求和公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9、牛顿第一定理是惯量,惯量是物体在作用力下才发生的惯性运动。但牛顿却认为:力是在上帝的第一推动下,才发生天体或物体的惯性运动。牛顿第二定理可认为是冲量,冲量是在地球引力下发生的重量加速运动,也是落体在空间运动中受到引力作用而</span>增加的俯<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冲量P=MA,也是空间俯冲的物体还没有砸在地下并没有发生冲击力F=GVS。牛顿第三定理是重量,重量是在引力下发生的,但重量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台秤上称出来的是重量,把物体拿起来再砸在台秤上发生的是重力。据上:什么是力? 1)、作用物体发生运动的是力;2)、落体砸在地下的是力;3)、重量不等于重力(物体没运动重量等于重力)。所以,牛顿三大定理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但确确实实都不是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10、严格的说,万有引力也不是力,推导出来就是万有能量,也是新物理学中能量释放产生的力E=F^2。万有引力定律原本是胡克的平方反比率,牛顿加了一个错误的引力常数就变成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胡克的平方反比率应该是:两个力的乘积F1F2等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M1M2比上两物体距离的乘积S1S2(F1F2=M1M2/R^2),故称之为平方反比率,但真正的万有引力定律应该是F=[图片],(力是相互作用的。但静止的物体:重量=压力=引力。引力=斥力。作用力=反作用力)。然而,牛顿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是相互矛盾的,牛顿定律说,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MA,两个铁球可以同时落地。万有引力却说,质量和力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质量大,引力大,距离就小,重铁球先落地。据此,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知识产权归属就有了正确的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11、人类从一开始就把物质运动的原理搞错了,关键是不知道什么是力!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认为:力是上帝创造的。那么牛顿力学岂不是成为了无稽之谈?“牛顿力学”确确实实是张冠李戴了!在黄沅新物理学中就包容着天体力学和运动力学及量子力学等等物理的学科,在这些学科中都统一的认为:力是有成百上千种(查字典也可知),并非仅仅是4大力,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只要物质发生运动就会产生力。而所有的力都是能量释放的结果,并非是源于上帝创造!为此,力是要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等价于物体的动量MV。这在具体应用的计算中也正是如此,所代入的都是动量MV,并非是MA。据此,在高等数学的计算中,代入的也都是速度V或幻觉速度AT(V),绝不是加速度A 。</span></p><p class="ql-block"> 12、新物理学的运动力学认为:牛顿第一定理是惯量,惯量的定律本是B=MS。就是物体在作用力下发生的惯性运动,即:给多大力物体产生多大速度并运动多少距离MS,也是质量、速度、时间三者的乘积MVT(MS)。当物体没有运动时S0,表达的就是牛顿一理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和原有状态”。牛顿第二定理是冲量,冲量是在地球引力下发生的,冲量大小是随引力大小而变化,而落体砸在地下的才是冲击力,就如同一拳砸在测力器上测出来的就是力。然而,此力的大小是随着加速度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也是随着地球引力的大小而改变重量的,但在具体的应用中,代入的就是递增速度或递减速度±V ,并非是MA。</p><p class="ql-block">13、黄沅物理学的重力场定律认为:牛顿第三定理是重量,重量是在地球引力下发生,是物体没有发生运动的量,也是天平称出来的量。物体没运动其重量等于重力(压力),但物体运动了,重量就不等于重力。比如:物体放在台秤上重量是一公斤,但拿起来再砸在台秤上重量就不是一公斤,砸下去的就是重力!重力是随着距离和引力大小变化而变化的,也是重量、速度、距离三者的乘积GVS。黄沅物理学的重力场定律是M=GS,即: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重量和距离成反比;离地球近重量大,距地球远重量小。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和不同高度物体的重量是不一样的,这就取决于地球引力与距离的变化G=M/S,而重力则是取决于重量与速度及距离的变化F=GVS。而重量与惯量却是相悖的,一个是引力场,一个是非引力场,切不敢混淆了自然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未完,请看续文《整体科学概论》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