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洞景区——安岳石刻中的精品之一

灰太郎穷游

在四川盆地的中部,有一个以“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而著称的地方,这就是安岳县。安岳古称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设州置县,距今1400多年历史,文化璀璨,文旅资源丰富。 安岳石刻“上乘敦煌、下启大足”,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时期,以佛教造像为主,亦有道教造像,境内有古代石刻遗存五百余处、造像十万余尊。 安岳石刻分布比较分散。位于石羊镇箱盖山上的华严洞,因内刻“华严三圣”而得名。其中的造像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这里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也是安岳石刻旅游区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洞窟。下图为华严洞三圣佛图。 位于华严洞旁的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共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下图为大般若洞右造像图。 位于县城东南石羊镇油坪村塔子山上的毗卢洞,距县城45公里,它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下图为毗卢洞观音经变窟图。 下图是毗卢洞柳本尊千练图。 位于县城以北40公里八庙乡卧佛沟的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造像区长达865米,共有龛窟142个、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经15窟。下图为卧佛院涅槃变窟图。 下图为大般若洞三教合一龛图。 下图为侯家湾佛道合一龛图。 在安岳众多的石刻造像旅游景点中,圆觉洞是唯一的一个4A级景点。圆觉洞景区位于相城东南3公里的云居山上,以唐、五代、北宋时期营造的内容丰富、规模宏大、造型布局独具一格的摩崖石刻造像闻名于世。 景区现有石刻造像103龛窟,造像1933躯,碑刻题记25处,唐代佛塔一座。石刻造像刻工精雕细琢,技艺精湛高超,造型典雅俊美,是中国石刻艺术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走进圆觉寺,迎面是“教钟寺”。教钟寺大雄宝殿,建于明代初期,单檐歇山式屋顶,是川东地区现存明代最完美的穿斗式木结构古寺庙建筑之一 大殿内有一个雕刻于明末清初的石刻香拜台,这是拜佛放祭品的地方。 雕刻分上中下三层,尤为精美的是下层雕刻二龙戏珠。二龙戏珠是一个层面上做了三层交错式镂空雕刻,整个作品布局合理、技艺超凡,是安岳原雕石刻的珍品之一。 顺阶而上,走过百寿图雕刻墙,就来到圆觉洞景区的北崖,这里以大窟为主,主要是两宋时期的雕刻。 走进北崖石刻,首先看到的是晚唐“舍利塔”。塔高8米,共13层,每层正面有一小龛,内坐一小化佛。 接下来是净瓶观音窟,建于北宋(1099-1107年),高6.75米,面圆,头戴宝冠,贯中一立佛,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杨柳枝搭于肩上,跣足于莲台上。端庄肃立,如玉树临风,双目微睁,尽晒慈悲之光。 左右壁顶各一飞天。 中左壁为龙女,中右壁为善财,下壁左右为供养人。 看完净瓶观音,就来到圆觉洞,这里是景区内最大的洞窟,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 洞内造像为北宋(1091-1098)时期凿刻,正壁为“三身佛像”,毗卢遮那佛居中,左释迦摩尼佛,右卢舍那佛分别坐于莲座上。 左右壁分别是十二圆觉菩萨坐像。 走过圆觉洞,就看到释迦摩尼拈花微笑窟,佛像高6.2米,面部丰圆,满头螺髻,身披袈裟,手着法指,慈眉凤眼,左手置腹前,持金色波罗花,右手举肩前,结说法印。 微笑看向右下方的大弟子迦叶尊者,迦叶仰面看释迦,面露微笑,心领神会,若有所得。 接下来是莲花手观音窟,建于北宋(1099-1107年),高6.8米,头戴双层叠加镂空宝冠,面容慈祥,神态自如,是整个圆觉洞雕刻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美的一尊菩萨雕像。最具特色的是菩萨手中所持莲蕾重达百斤却千年不坠,悬空而不掉。 左右壁顶各一飞天,左壁中为献宝龙女。 继续前行,可看到财神殿和汤公祠。 安岳在明朝曾出现了“一门三父子”,即汤佐、汤绍恩、汤绍夔(汤佐为汤绍恩父亲,汤绍夔系汤佐内侄、汤绍恩堂弟)。汤佐、汤绍恩父子同为进士,汤绍恩、汤绍夔兄弟同科举人。这里的汤公祠是纪念汤绍恩(1499-1595年)的祠堂,1536年他任绍兴知府时,因治理浙江三江口水患政绩卓著,民众为他立祀纪念。 云居山坡上还有两口井,称为“葛仙井”。 传说历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曾在这里修炼成仙,走后留下了这两口井。 井旁有亭,名曰“葛仙居”。 离开葛仙居,顺着通往南崖的路前行,可以看到两个新近雕刻的石窟,一个雕刻复制的是毗卢洞的“紫竹观音”。观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 另一尊是卧佛,复制的是安岳卧佛院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 龟鹤,每字高5尺,阔3尺,大气雄浑,刚劲有力,寓意健康长寿,为末唐高陵李时家墨迹。这两个字的绝妙之处在于,碑刻黄色部分为阴刻,而池中倒影部分为阳刻,这其实是光的折射原理。 在小山上还有一个大石龟,这是凿于岩腰上的龟形石雕——赑屃(bixi),人们称为“乌龟”。这尊石龟,高1.8米,龟身直径4.1米,仅露前半身,而后半部分全隐于山崖之中,有龟背石碑一说。 龟旁边的崖壁上,阴刻有福寿二字,可拆解为“给田与福,生林长寿”,佛教寓意为“广种福田之意”。相传为陈抟所书,原迹在大峨山上,清道光中邑令裴显忠,云游山峰时念念不忘这二字,后令人嘱刻于这里。 继续前行,就来到景区的南崖石刻区,这里集中了五代时期的石刻造像,共40余龛窟,题材各种各样,风格趋于平实,手法精致细腻。 安岳石刻留存的五代石刻造像,创造了三个国内之最:一是五代时期的石刻造像在国内最多;二是圆觉洞五代时期的“地藏菩萨”在我国南方最早;三是圆觉洞五代时期的“地狱变”龛在国内最早。 千佛龛,洞窟内雕刻有多达上千的小佛像,看上去很壮观,遗憾的是很多都已风化。 聂公龛。聂公为普州诸军事守刺史,该龛窟五代广政四年建。像高2.1米,身著圆领宽袖官袍,腰际垂一紫金鱼袋,双手执笏(已毁)。龛外左右有《聂公真龛记》碑文。据传此南山五代造像系由他主持,特刻像记之。 地藏十王经变,中央雕刻手持禅杖的地藏菩萨,右下方可三只狗,正壁和左右上下两层刻冥府十王和司官、小吏。正中下部一大圆圈,即“孽镜”。雕刻展示了生前杀生的青提夫人,死后下地狱的场景。 毗沙门天王龛,五代作品,双层龛,正壁正中刻守护财神的毗沙门天王。他双足各踏一地鬼,右侧一武士穿战袍,右手握剑扛于肩,左侧一武士头戴风帽,穿胡服,右手执长矛。左右侧壁各刻一文官、一武将立像。 东方三圣龛,龛内正壁正中刻药师琉璃光佛、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佛、菩萨像之间刻有两弟子站像,两旁各刻一飞天。 佛道造像合龛,此龛雕刻于唐,天尊居中,免冠束发,身着对襟道袍,身后有桃形项光,左右各一道教侍者,慈航道人和一护法神将。 除此之外,还有千手观音、药师佛造像、十六罗汉等。 圆觉寺景区除了有精美的雕刻外,还是纪念陈抟的地方,这是太极广场。 陈抟,安岳县龙台镇观音沟人,号图南,道号扶摇子,为五代末宋初道教著名人物,有宋代理学鼻祖之称,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和《易龙图》等,被道教尊为陈抟老祖。 陈抟殿原名真相寺,在陈抟墓前,是云居山最早的寺院,因1999年在殿内塑陈抟像,俗称陈抟殿。 陈抟墓,明洪武年间由他的弟子从华山迁移的云圆觉洞后山,墓门正中嵌有石碑一块,正中为陈抟阴刻画像。墓门两边对联曰“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横额为“华嶽归来”。 圆觉寺景区中,还建有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秦九韶的纪念馆。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汉族,祖籍鲁郡(今河南省范县),出生于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他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西方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称: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纪念馆正殿左侧有一多宝塔,该塔座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城南道场山巅,建于宋元斗(1078-1085)年间。秦九韶寓居湖州时常去离居所几里外的道场山游览,他观察到多宝塔有倾斜现象,经过一番仔细测量,提出了调换塔心木,防止日久倒塌的设想,从而写出了《数书九章》中第四章最后一个题目——表望浮图。 右侧象征天文台的建筑表达对他永远的怀念。《数书九章》中第二章为“天时类”,设计到有关天文、历法和雨雪量等内容,反映出秦九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纪念馆正殿右侧是秦九韶生平陈列馆。 左侧是恐龙馆,展出了在安岳出土的两具马门溪龙化石。该化石出土于安岳龙桥乡水月村采石场。安岳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的生活环境是湖滨地区,以植物为食,四脚行走,头小、颈长、尾长,抬头离地面可达10米,身体全长21.3米,为四川最长、亚洲第二。 安岳石刻,镌刻在山岳上的传奇,北来工匠用刻刀雕刻出人们的精神寄托与信仰,也刻画出一段旷世奇缘的故事,成就了中国石窟史上的艺术盛典。卧佛院、毗卢洞、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玄妙观、木门寺等九处石刻景点等待着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