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我们家老陈和他的五位同学,六位60多岁的老头老太单车自驾西藏,一路游山玩水。当时在西祠胡同一中老三届论坛上发了一路的见闻,但是时间长了,现己找不到。今章熙韦同学整理了当时的日记,发在他的朋友圈,我赶紧用美篇记录下来,留作日后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8天自驾游日记》——15年后“回放”</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今天,(2009年7月18日)是我和陈志新,高皖生、王瑾夫妇,唐金鑫、张蕴灵夫妇六位校友、同学、插友自驾去西藏出发的日子。这一趟历时38天,途径苏、皖、豫、晋、陕、甘、青、藏、滇、川10个省、自治区,行程12757公里的自驾游,既有愉悦也有艰辛,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旅行!因当年还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及时将所见所闻传给大家分享。当时一中老三届的众校友对我们如此长途的自驾游非常关注。我每天入住宾馆后,便把一天的行程用短信发给校友吴大坤,(吴当时是西祠胡同一中老三届论坛的版主)吴大坤再把我的短信发送在论坛上。我们行走的地区都是西部偏远地区,15年前网络通讯更是落后。在有限几个条件较好的城市,我们入住的宾馆有电脑网络时,唐金鑫就会从我们沿途所拍照片选择一部分发给志新兄的夫人李少渊,请李少渊再转发至一中老三届论坛上,用这样的方式来满足校友们的关心。15年的飞速发展,如今通讯联络比过去好太多了!从今天起,我把当年38天的日记用图文逐日发在“朋友圈”里,用这种“回放”的方式,作为对“38天自驾游”15周年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晴</p><p class="ql-block">上午7点,我们在新庄南京林业大学门口路边集合。我女儿、陈志新的夫人、儿子也来为我们送行。我们这次自驾游的车是高皖生夫妇的瑞风七座商务车。安放好行李,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就出发了。我们从二桥过江,先走宁洛公路,后上连霍高速,全天行车约12小时(高皖生和陈志新两人轮换开),于晚上8点左右抵达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风陵渡镇入住。行程1006公里。</p> <p class="ql-block">自驾游的六位同学、校友、插友出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右一是志新兄夫人李少渊,右三是我女儿。</p> <p class="ql-block">正在放行李,左一是志新兄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15年前高速上车辆稀少</p> <p class="ql-block">路过黄河上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风凌渡</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二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睛到多云(一)</p><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我们从风陵渡出发到山西省永济市的几个景点游玩。先游览了4A级景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的普济寺。千年古寺自1986年修复后更显气势宏伟。相传该寺是张生和崔莺莺谈情说爱后奉旨成婚之地。普救寺是著名戏剧《西厢记》的发祥地,由于该剧中张生、崔莺莺、红娘等人物、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外观</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外观</p> <p class="ql-block">普救寺外观</p> <p class="ql-block">寺内供奉宋代菩萨的“菩萨洞”建筑。</p> <p class="ql-block">崔莺莺住的梨花深院。</p> <p class="ql-block">崔莺莺的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张生翻墙处。</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著名佛塔——始建于唐代的莺莺塔,塔高36.76米,共13层,内外呈四方形。以石扣击此塔会传出清脆的回音,它与北京天坛回音壁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回音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9日(二)</p><p class="ql-block">游玩普救寺后就来到蒲津渡遗址公园。永济市在古代称为蒲州,现仍保存蒲州的古城墙和东、西门等遗址。蒲津渡就是古蒲州西门外古代黄河上的一大渡口。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下令铸造铁牛做为蒲津渡浮桥的地锚。该浮桥使用长达500年,后因黄河改道,开元铁牛沉入泥沙。1998年考古队对蒲津渡遗址进行发掘,完整出土铁牛、铁人各四尊。这铸造于距今1200多年的铁牛、铁人,做工之精细,雕塑形态之完美,冶炼、铸造技术之高超,令人钦佩!堪称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蒲津渡遗址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蒲州古城东门</p> <p class="ql-block">蒲州古城西门</p> <p class="ql-block">恢复仿制的浮桥</p> <p class="ql-block">恢复仿制的浮桥</p> <p class="ql-block">仿制的铁牛、铁人浮桥地锚。</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栩栩如生的铁牛及形态各异的男、女铁人。</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9日 (三)</p><p class="ql-block">中午11:30了,我们又来到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游览。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位于黄河岸畔。该楼因唐朝诗人王之涣著名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闻名。公元1222年该楼遭大火焚毁,现楼是1997年重建,2002年正式开放,楼高73.9米。</p> <p class="ql-block">“鹳雀园”大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远观近看鹳雀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诗人王之涣的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鹳雀楼后小憩</p> <p class="ql-block">俯瞰“鹳雀园”全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现登楼已不见“黄河入海流”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9日 (四)</p><p class="ql-block">我们一鼓作气把永济市的三个景点游完,才在汽车上吃了点干粮当中饭。因明天要去壶口瀑布,下午便驱车往山西省的吉县赶。我们沿黄河一路向北,黄土高原的景色吸引了我们,一道道沟壑一片片塬,特别是黄河大峡谷气势非常壮观!这一段的黄河因峡谷地势显得很窄,我们边前行边拍照,不想漏掉一处美景。</p><p class="ql-block">因永济市的三个景点靠得很近,加上大家才出来精力充沛又玩兴盛浓,今天都感到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晚宿山西省吉县丰泽园酒店,行程387公里。</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母亲河~黄河</p> <p class="ql-block">黄河最窄处,也称“龙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黄河上的公路、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三天 (一)</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多云</p><p class="ql-block">昨夜突降雷阵雨,凌晨四点钟被一声响雷打醒。早晨雨仍在下个不停,气温骤降。快九点雨停了,我们开车出发去著名的5A级景区,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游览。</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瀑布面前,看到黄河水从远方奔腾而来,一泻如注的磅薄气势非常壮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得到那浊浪翻滚、水花飞溅,狂涛怒吼、惊心动魄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口牌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朱镕基题字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当年景区的游客不多,当地卖旅游小商品的摊位还允许摆在景区内。</p> <p class="ql-block">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多云 (二)</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我们进入到“龙洞”来到瀑布面前,近距离地从下往上看那倾泻的瀑布,真被眼前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场景震撼了!洞内就是我们六个人,亲眼目睹了“水底生烟”、“群龙掀浪”的奇观,尽情地观赏那黄河水汹涌翻滚,瀑布咆哮磅薄的气势。我们在山西省境内看了后,又驱车从黄河大桥过河到陕西境内再次观看。大家都被壶口瀑布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所吸引,听它那湍急水流的轰呜声,欣赏那腾起十多米高的水雾。在那里待了两个多小时仍依依不舍不愿离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部是华国锋题字的龙洞入口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当年立在龙洞口的“龙洞简介”石碑,我后于2019年4月和2020年10月又去过壶口瀑布两次,龙洞均末开,也不曾再见过此石碑。(我也去过两次,龙洞也是没开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六人在龙洞内观瀑、拍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从龙洞内拍瀑布又是一番景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从陕西境内观瀑布,特别从图7中部右边就可以明显的看到河床岩石有一个凹陷的洞,那就是龙洞。</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多云</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离开壶口瀑布就按计划往延安进发,下午三点左右路过南泥湾,(现在已是南泥湾镇)田里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下车拍了几张照片就又继续赶路。四点多到达延安市区,入住在延安“名贵宾館”。看时间还早,我们就到延河大桥、宝塔山附近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就找饭店吃晚饭,然后回宾馆休息。今天行程195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南泥湾合影</p> <p class="ql-block">延安的延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在饭店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四天 </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多云到中雨 (一)</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是在延安游览,</p><p class="ql-block">早饭后我们先到延安的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结果是刚落成还没开放。我们拍了张照片就去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在延安时的旧居及七大会议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没开放的“延安革命纪念館”。</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地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旧居</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二) 中午在延安吃了中饭后即向黄陵县行驶,途中见到了“亚洲第一高墩”(应该是当年“亚洲第一”)。下午四点左右抵达黄陵县5A级景区——黄帝陵,它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1号。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寝,被誉为“中华第一陵”。抵达景区后雨越下越大,我们冒雨游览了历史悠久的轩辕庙、人文初祖殿、气势恢宏的轩辕殿、参谒了黄帝陵。园内3千多株千年古柏,特别是五千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更使人感到黄帝陵的历史悠久及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碑上“黄帝陵”三字由郭沫若题写。</p> <p class="ql-block">轩辕殿外观</p> <p class="ql-block">轩辕殿内貌</p> <p class="ql-block">人文初祖殿外观</p> <p class="ql-block">轩辕庙外观</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冢</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三)</p><p class="ql-block">因雨下得大了,为了安全起见,决定不再前行。今晚宿黄陵县朝阳宾馆。今天行程192公里。</p> <p class="ql-block">中华世纪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黄帝手植柏</p> <p class="ql-block">黄帝手植柏碑</p> <p class="ql-block">亚洲第一高墩</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五天 </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阴到多云 (一)</p><p class="ql-block"> 早晨起来都快八点了,可是街上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没早饭吃,我们只好不吃早饭就上路了。上了高速后又遇上修路堵车,滞留的车辆绵延约三公里。延误了三个半小时,到中午才抵达咸阳。进城后赶紧找了一家羊肉泡馍店,一人吃了一大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泡馍。</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左右赶到扶风县的5A级景区——法门寺游览。该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寺内“舍利塔”1981年坍塌半边,1988年4月重修该塔时,考古人员发掘塔下地宫起获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及珍贵法器、文物2499件而轰动全国。</p><p class="ql-block">法门寺景区占地1300多亩,新建的山门高大气派,宽阔的佛光大道直通气势恢宏的“合十舍利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新建的法门寺山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佛光大道</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是标志性建筑,建于2004年,呈双手合十状,塔高148米,建筑面积达7669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供奉佛祖指骨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佛祖指骨舍利照片</p> <p class="ql-block">部分展出文物</p> <p class="ql-block">部分展出文物</p> <p class="ql-block">部分展出文物</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2日(二)</p><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完“合十舍利塔”后,我们便来到“法门寺寺院”游览。寺院内有大雄宝殿、千佛阁、舍利塔等建筑。我们从三点一直玩到五点半才离开。上车后就开始下雨,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夜宿扶风县。</p><p class="ql-block">晚宿扶风县招待所。吃完晚饭出来下台阶时,王瑾不小心一脚踏空跌倒在地上,左脚崴了一下,高皖生搀扶她回房间休息。</p><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312公里。</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部分文物</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寺院大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内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寺内修复后的舍利塔,十三层八角形,为唐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寺内千佛阁</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咸阳吃鲜美的羊肉泡馍。</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自驾新疆时也找到这家吃了泡馍,确实好吃。)</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六天</p><p class="ql-block">一早起来去看王瑾,见她脚踝肿了起来,脚不能落地。大家商量早饭后由高皖生、张蕴灵陪同她去附近的县中医院检查治疗,主要是担心怕伤着骨头。拍了片子骨头没问题,就是扭了筋,高、王两人决定继续西行。上路后我们的车子沿着渭河在山里转,穿隧道过桥梁,翻过一座座山头,绕行了150多公里,于下午四点钟到达麦积山石窟景区,此山因酷似一个麦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著名石窟之一,距今有1600多年。它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館”。它不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窟中石佛像形神兼备,壁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王瑾在高皖生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坚持和我们一起游览完,按现在的话说应该给她一个大大的赞!我们六点半才出景区,随后就开车前往天水市投宿。今天行程328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各个方位远观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高皖生全程搀扶着夫人坚持游完石窟</p> <p class="ql-block">和石雕菩萨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石窟里人物神态各异,壁画清晰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石窟里人物神态各异,壁画清晰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七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晴到多云</p><p class="ql-block">今晨从天水出发往兰州、西宁方向前行,中午抵达兰州。我们先去找寻“黄河母亲”这一著名雕塑,在雕塑前大家拍照留念。然后就去看了“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原名黄河铁桥),这座铁桥始建于光绪年间(公元1907年),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竣工通车,至今已一百年了。这是一座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中国近代史上,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也是黄河上第一座铁桥(以前兰州这里是座浮桥,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当时这座“中山桥”因已超过“保质期”,故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改为“步行桥”。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兰州做短暂停留后就往西宁行驶,下午四点多就到西宁,大家发现时间还早,就一致决定不下高速继续前行。傍晚6点半到达青海省湟源县,晚入住湟源县丹青城宾馆。</p><p class="ql-block">此地海拔已达3200米,拎着东西上楼感觉有点气喘。</p><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585公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塑</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塑</p> <p class="ql-block">在雕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黄河第一桥”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远观“中山桥”全景</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近景,已不让机动车辆通行,只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通过。</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八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阴转雨</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从南京出发的第八天了。早晨起来凉意甚浓,赶紧穿上厚长裤、长袖衬衫和外套。早饭后就从湟源出发前往日月山景区。该景区位于湟源县西南4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必经山隘。日亭和月亭是景区内的两座标志性建筑。这是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西藏途径此地,将唐太宗送的日月宝镜扔于此地而得名。日月山海拔3520米,上山登高爬坡都有明显气喘吁吁的感觉,大家都放慢脚步。山上特别地冷,我们抓紧时间拍了些照片赶快下山。</p> <p class="ql-block">远观日月山</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上的标志性建筑——日月亭近景</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内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雕像</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纪念館</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阴转雨</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日月山便驱车直奔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当碧波万倾的青海出现在眼前时大家都兴奋不已。我们一直沿着环湖公路行驶,沿途山坡上都是成片的油菜花如一块块“黄地毯”,湖边的油菜花绵延不绝有数十公里。中午找家饭店吃了中饭后仍继续环湖前行。发现一处离公路较近的湖边,我们便开心地下车骑牦牛、拍照,与青海湖近距离地接触,好好地“疯”了一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公路边、沿青海湖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蔚蓝色的青海湖碧波荡漾,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在青海湖边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见到好的景色随时停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2009年 7月25日 星期六 阴转雨</p><p class="ql-block"> (三) 在湖边拍完照上车后雨越下越大,高皖生一心想去青海湖的鸟岛看看,我们多数人觉得下这么大雨,现在又不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进去怕看不到东西。车开到景区门口,见门票115元/人,但60岁以上老人免费。这一下大家就又都兴奋起来,决定既然免费就进去看看。车开到停车场雨停了,下车后我们翻过一个山坡来到鸬鹚岛边,岛上停滿了鸬鹚,飞来飞去。见状我们兴奋不已,拍照留念。因时间关系不能跑得太远,又怕下雨不敢久留匆匆离开。上车后大家还在谈论着刚才游鸟岛一事,一致感谢老高的执着坚持,让我们没留遗憾。车一直在雨中前行,天黑才抵达原子城,即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当晚入住西海镇海北宾館,今天行程417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从各个方位拍鸬鹚岛</p> <p class="ql-block">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来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九天2007年7月 26日 星期日 多云 (一) 今天雨后放晴,大家心情都非常好。早上七点半吃完早饭,先在原子城——这座清洁、静谧的小城里绕了一圈,在纪念碑和两弹博物馆门前照相留影后,就上车向西宁方向出发。</p> <p class="ql-block">中国原子城简介</p><p class="ql-block"> 中国原子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位于海北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腹地,原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有18个厂区,4个生活区,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对外曾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基地分为甲乙两区,甲区在今西海镇,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乙区在海晏县城,主要是生活区。基地始建于1958年,1964年正式投产,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作出了撤消221厂的决定,同时对基地核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经国家级验收完全符合有关规定。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全退役"。1993年7月,海北州接受221厂旧址并开始州府搬迁,1995年经国务院,青海省委、省政府批准,国营221厂旧址整体移交海北州政府,并更名为西海镇,成为海北州政府所在地,是自治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爱萍题字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原子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在“两弹博物馆”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26日 星期日 多云</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在去西宁的路上堵车,耽误了近一个小时,于中午十二点半才到达湟中县(现为西宁市湟中区)。找饭店吃过中饭就去藏传佛教的圣地——塔尔寺游览。</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创建于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因此该寺具有极高的宗教地位。如来八塔和大金瓦殿是寺内标志性建筑,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p><p class="ql-block"> 在玩塔尔寺之前因没做好功课,关于塔尔寺的关键标志性建筑——大金瓦殿,我的日记里和所拍的照片里均没有记录,非常遗憾!</p><p class="ql-block">游完塔尔寺,我们往西宁市进发。进入市区找了一家4S店,对车子进行了维护保养。</p><p class="ql-block">晚宿西宁撒玛尔罕宾馆,今天行程162公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大门入口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金瓦殿(借网上照片)此殿位于塔尔寺正中,是塔尔寺最主要、最古老的建筑。其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其上下三层,飞檐四只,建造精美,金碧辉煌,是塔尔寺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大瓦金殿收藏着明代以来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如来八塔,也是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这八座塔貌似相同,其实造型各不相同,八座塔象征着佛祖一生八大功德。除了寓意之外,八座塔的名字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寺内藏式风格建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如来八塔前合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11天</p><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 28日 星期二 晴</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今晨从张掖出发,目的地嘉裕关。</p><p class="ql-block">甘肃张掖因丹霞地貌而出名,尤以临泽县的“七彩丹霞”和肃南县的“宫殿式丹霞地貌”最为突出。 我们先沿S213往西行30公里,抵临泽县的彩色丘陵丹霞景区游览。临泽七彩丹霞地貌是中国北方干早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我们漫步在景区栈道上,眼前一座座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的丘陵,许多山体上有不同的色带沿山势铺展,山峰像是穿上了一件绚丽多彩的锦衣,色带分布均匀,线条流畅。景区的游客极少,但范围很大,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开发。</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晴</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游完临泽县的“七彩丹霞地貌”,开车继续沿S213西行,抵肃南县康乐乡“冰沟丹霞”景区游览。冰沟丹霞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是国内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发育最好、规模最大的地质地貌遗迹,被称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景区范围很大,有4、5公里长(我们是开车进去的),景区内广泛分布着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有似堡状、锥状、塔状,有似人、似物、似鸟,真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离开景区,在前往嘉裕关的路上一睹河西走廊戈壁滩的风光。一会儿见到的是一望无边的荒漠,一会儿又见到绵延几十公里的绿洲,和昨天的路边景色反差太大了!</p><p class="ql-block">今晚宿嘉裕关国泰大酒店。</p><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316公里。</p> <p class="ql-block">“冰沟丹霞”风貌</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12天</p><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 29日 星期三 晴到多云</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九点半出发,因从市区到嘉峪关仅七公里,所以很快就抵达景区。</p><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万里长城的西部起点,也是目前我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保存最完整的。它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在那荒漠上高耸着三座城楼,非常雄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大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天下雄关</p> <p class="ql-block">在关外与三座雄伟的关楼合影</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长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两翼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29日 星期三 晴到多云</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我们12点半离开嘉峪关,向敦煌莫高窟进发,路程有四百多公里。车行驶在高速上,公路两边基本上都是荒无人烟的荒漠,途中难得见到一片有树有庄稼的绿洲,大部分都是荒凉得才草不生。有时车开几十公里,公路上都不见一辆来往的车辆,仅见到几处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机群。</p><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左右抵达5A级景区——莫高窟,因为比较迟了,景区里空空荡荡没什么游客。莫高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五个开放的窟就结束了。莫高窟距今已1700多年了,我们见到壁画色彩鲜艳,佛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保存得非常完好,真是不易!可惜不让拍照摄像,就拍了些外景留做纪念。七点钟我们离开景区去市区找地方吃饭住宿。</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在敦煌市的莫高镇,现在敦煌不仅有飞机场也通火车了。</p><p class="ql-block">晚宿敦煌市飞雨宾馆,今天行程426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外景</p> <p class="ql-block">在莫高窟合影</p> <p class="ql-block">途中见到的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途中见到建设中的风力发电机群</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13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 30日 星期四 晴到多云</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今早从敦煌市区宾馆开车5公里,去国家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该景区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沙漠景观,被誉为“塞外风光一绝”。</p><p class="ql-block">我们进景区较早,租了鞋套,很快就骑上了骆驼。骆驼虽然较温顺,也有人牵着,但毕竟是生平第一次骑骆驼,一开始心情还是很紧张,走了一会儿就放松了许多。我们边骑边拍照,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山顶,然后又骑到月牙泉附近结束。</p><p class="ql-block">来到月牙泉,放眼望去周边都是高高的沙山,唯独有这一处清泉,永不干涸,只有这一块绿洲,树木枝繁叶茂地活着,在沙漠里显得那么生机勃勃。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p><p class="ql-block">在景区内游玩了两个小时,11点钟离开。</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湖景区的大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合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内骑骆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边留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景色。</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 30日 星期四</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我们吃过中饭离开敦煌前往青海格尔木。翻过祁连山的当今山垭口时有一检查站,武警和公安对过往的人员登记身份证,并说前方山上有鼠疫,车辆要消毒。高皖生在向检查站人员问路时又得知,我们原计划走的那条路在修路无法通行,只能绕道,这一绕就要多走210公里左右。没办法,既然定下来了就抓紧出发。我们将横穿柴达木盆地去格尔木,道路全是新铺的柏油路,非常平坦,但路两边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有的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特别是我们的车子驶入了沙尘暴区,风把细粉似的沙子吹得在公路上流淌,遮天蔽日的风沙使得能见度只有五十多米,天昏地暗,非常恐怖!大家担心天气、担心汽车的油量、担心道路(一旦沙子把路面淹没看不清道路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心都悬了起来。高皖生沉着冷静,终于冲出了沙尘暴。我们一路前行开到格尔木市郊见到了加油站,敲门把值班的人喊起来加上油,于10点半才到达格尔木市区,住下来吃完晚饭都快12点了。</p><p class="ql-block">晚宿格尔木田野宾馆。全天行程83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当今山垭口做稍事休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沿途路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子冲出沙尘暴后回拍沙尘暴的风沙</p> <p class="ql-block">路上停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14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 31日 星期五 晴</p><p class="ql-block">离开南京今天已是第14天了,决定在格尔木休整一天。上午,我们六个人开会研究了进藏的路程、时间安排和游玩线路。中午大家睡了个午觉,下午进城购置了一些进藏必备的干粮、矿泉水、食品、小氧气瓶等物品。</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唐金鑫生日,我们晚餐在饭店为他祝寿,还买了生日蛋糕,祝他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过生日——高寿”。</p><p class="ql-block">今晚仍宿田野宾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家举杯祝唐金鑫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宾馆</p> <p class="ql-block">格尔木市街边盛开的格桑花</p> <p class="ql-block">15年前的《38天自驾游日记》——回放第 15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 1日 星期六 多云到雨</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今晨8:45从格尔木出发,正式踏上进藏的路程。起先一路都很顺利,中午抵达昆仑山口,这里有很大一块空地,建有多块纪念碑、牌,大家在此拍照、合影留念,也稍微休息一下。昆仑山垭口海拔4700多米,走路要注意缓慢些了。车行至五道梁时突然发现路边草原上有几只藏羚羊,立即停车下去拍照,可惜距离太远,拍得不是很清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昆仑山垭口路牌前合影,海拔4767米。</p> <p class="ql-block">在昆仑山口石碑前合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图有藏羚羊雕塑的是“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碑,下图是“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纪念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位藏族烈士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拍到的依稀可见的几只藏羚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多云到雨</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目的地是沱沱河(唐古拉山镇)。离开昆仑山垭口后道路越来越难走,到处都在修路。虽有便道,但都被重型卡车碾压得坑坑洼洼,有时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让空车在便道上歪歪扭扭地前行。车行驶到二道沟镇被修路工人拦住了,他们在铺摊沥清,不让任何车辆通行。这一等就是三个多小时。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们只好待在车里躲雨,雨停了再出来透透气。快九点钟天黑了工人下班才放行。这时又下起了大雨,天又黑了,我们原定的到唐古拉山镇住宿,现只能冒雨在黑夜中继续前行。车一直开到夜11点终于到了唐古拉山镇。先找加油站加油,然后找了武警兵站住宿,住宿费300元/人。 从早晨8点45分出发,原估计400多公里的路程最多10小时肯定能到,谁知一路上开开停停一共化了15个小时,今天真是一段艰苦的行程!大家实在是太累了,最辛苦的是驾驶员高皖生,虽然今天开车里程并不多,但时间长,特别是天又黑还下着雨,太难开了!下车后他两腿发软,被搀扶着走,疲劳之极!住下后洗都没洗,倒头就睡。因住地海拔有4700多米,住下来后大家都感觉心慌、头疼,高原反应很强烈。</p><p class="ql-block"> 今晚宿唐古拉山镇武警兵站,全天行程441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途都是终年积雪的高山,雪山上的冰川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车徒步在修的路上走,照片左侧两辆载重卡车走的就是临时便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众多车辆被拦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车外乌云密布,下着大雨,只能待在车上避雨。</p> <p class="ql-block">雨停后见到了彩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