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70年六月底下放到安徽省阜南县会龙镇的,72年四月离开。以后我又六次重访,今年五月份我和隔壁大队的知青老万一起再次回到了会龙镇。</p><p class="ql-block"> 当送我们的两部车到达会龙街上时,刚刚还有说有笑的我眼眶湿润了,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四个专程送我来的学生尴尬地看着我,我想叫他们掉头回去,可是嗓子眼哽住了,说不出话来。事后我经常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现在终于想明白了,我的情绪激动缘于两个原因,时间上,七0年到现在54年过去了,对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来讲,这几乎是大部分了,我为逝去的青春、岁月伤感!地点上,当年的敞篷卡车炎炎烈日下把我们送到这里,从此开启了与我此前想象完全不同的道路。我是68届初中生,根据66、67届的分配经验,论家庭条件,我是可以留在上海的,买部自行车,天天骑车上下班,拿36元工资。现在最高指示把我派到这里,这里是我人生道路新的起点,今天又回到原点,怎能让我不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74年75年两次回来主要是看望一起插队的知青弟兄们的,以后他们都离开了农村,我还回来干什么呢?我就是要看看农村的变化,看看乡亲们过得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先来说说吃的变化。71年年末我参与了生产队的分配,到手的有小麦50斤,黄豆30斤,玉米30斤,高粱20斤,豌豆、小米、豇豆等40斤,其余就是红芋了,红芋是保证我们一年能将就吃饱的基础。生产队每年还能给我们三个知青分10斤芝麻油。我们知青户一年下来除了实物分配还应该盈余二十几元钱,队里就让我们和欠账的农民兑账,可我们哪里能拿到钱呢,平时关系好,不好意思讨要,人家也压根没想过给。队里给了我们三分自留地,在农民指导下种了一点小麦其余种各种蔬菜。口粮对于我们三个知青问题不大,春节回沪粮食就省下来了。对于孩子多的农民家庭,精打细算也可以保证一年能吃饱,而家里只有劳动力的人家粮食反而不够吃了,来年春荒要靠国家发放回销粮来度过,农村的分配政策不合理。我们三个知青的到来并不能给队里增加粮食产量,还要从队里那口大锅分他们的粮食吃,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对不住他们。那年头给我的印象是能吃饱就是幸福,能吃上麦面馍就是奢侈,春节期间我们生产队长一共就吃了五个白面馍,那还是来亲戚了,要面子陪着亲戚一起吃的。</p><p class="ql-block"> 79年6月28日我又回了一次生产队(因为9年前正是这个时间我行驶在这条下放的路上,所以记得特别清),农村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吃饱饭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因为农村有端着饭碗集中在一处吃饭的习惯,我看看他们碗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面条,白面馍了。94年再去,提及农民的口粮问题,他们都说,红芋还在吃,不过已经属于调剂生活偶尔尝尝的那种吃法了。2001年粮站招待的,没想到在乡旮旯里居然还吃到了带鱼,2011年是在农民家里吃的饭,没有准备,就剥了几只鸡皮蛋,炒了两碗蔬菜,喝了点啤酒,主人对我说,现在的生活比你们在的时候好了几十倍都不止,就是娶媳妇太难了,原来他养了两个儿,为娶儿媳妇耗尽了一生精力。这一次和老万回乡看望乡亲们,我打算借个自行车,到哪家赶上饭点,让主人擀个面条吃个馍,结果接待的朋友笑了,说现在你借不到自行车,最起码也是助动车,农村不再自己擀面条蒸馍馍了,都买来吃,已经安排饭店请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这是农民朋友在饭店里招待我们菜品,我不能说“又吃到家乡的饭菜啦!”因为当年再有想像力也想不到有这样丰盛的饭菜。来时和老万商量好的,我们请他们,结果乡亲们说:你们上海知青,几十年了还想起来看看我们,在我们这地儿,怎么能让你们请我们呢!现在这顿饭我们还是能请起的!乡亲们这话说的硬气,不好拒绝,我们吃得畅快舒心!民以食为天,为如今乡亲们能吃饱吃好感到高兴!</p> <p class="ql-block"> 农村的馒头、面条店</p> <p class="ql-block"> 街面上遍布的点心店,能吃到各式点心甚至上海小笼包。</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人问我,你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下回答“知道了天高地厚!”我的这个回答主要还是针对吃饭问题讲的,以中国这样的自然条件和人口数量,要让全国的老百姓吃饱饭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从开国领袖起,土改,合作社,人民公社,八字宪法,开河挖渠,农业学大寨,粮食超纲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年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取消农业税,种子化肥农业机械化……历经了70多年的奋斗,才有了端在自己手里较为富足的饭碗!我们真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