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罗绒扎西、洛绒扎西</p> <p class="ql-block">康南·得荣觉央文化的过去、现在将来“觉央”礼赞</p><p class="ql-block">礼赞当方神,礼赞保护神!</p><p class="ql-block">动听的觉央为您而供上!</p><p class="ql-block">礼赞上师,礼赞三世佛祖!</p><p class="ql-block">优美的觉央为您而敬上!</p><p class="ql-block">礼赞官人,礼赞三界主人!</p><p class="ql-block">古老的觉央为您而献上!</p><p class="ql-block">文/罗绒扎西、洛绒扎西</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又名徐龙“扎聂”,是一种流传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徐龙乡境内的四弦琴弹唱艺术表演,与得荣的“九步锅庄”一同闻名康区。</p><p class="ql-block">相传源自宗喀巴·洛桑扎巴之手,由其弟子“德拉金”推广盛行,流传至今。“觉央”不仅是民间弹唱艺术文化的瑰宝,更是今中国西部太阳谷得荣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奇葩,也是广大藏区风格不一,形式多样的弹唱艺术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任何一种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文化都是大众的,更是世界性的,但如今其生存的空间正面临着诸多中西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强烈冲击,加之其本身的局限性和地域深层次文化内涵不足的影响,“觉央”正在悄然地从我们身边慢慢地走向消融。</p><p class="ql-block">曾经“琴音赛龙声,歌声似狮吼,舞步如地动”的辉煌场景以及三五成群在田间地头,绿茵草地、房前屋后、屋内野外悠闲起舞,放声弹唱的情景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如今逢年过节时偶尔的展示和表演却也变成了众人心中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甚至大部分农村年轻人对其歌词,舞步、节奏、含义等已经生疏,对本土的原生态弹唱文化艺术的认同感随之减弱,反而盲目的对本土的原生态弹唱文化艺术进行“四不像”的创新改编,这既不尊重本土文化,更有盗版侵权之嫌,所谓经过创新改编过后的弹唱词曲要么严重走调,要么词意过于庸俗,步骤相对紊乱,甚至失去了“觉央”特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现有的大部分“觉央”弹唱词曲多以得荣方言和书面语相搅和的形式存在,由于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的得荣广大农牧民群众对藏语书面语的理解消化能力有限,大部分不能全面理解词曲大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觉央弹唱艺术保持原生态的持久性和延续性,更不利于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加之对原生态文化资源的整理收集工作力度不大,层面不深,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很多优秀的原生态民间文化资源正在以超低价的形式流向周边地区,成为别人的“产品”。</p><p class="ql-block">觉央的原始词曲资源也有类似的流失现象,这对长期形成并经几代人辛勤培育出的地域优势文化资源是极其不负责任地行为,因为其原始词曲本身的创造源已经枯竭,环境发生了变化,新创词曲始终没有原始的古香和古味,所以现在我们仅有的各类原始词曲资源容不得任何人随意的馈赠相送。因此,本人处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将从如何抢救、继承和保护好“觉央”文化方面谈几点个人见解。</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大师在深山中闭观修炼时,时常有一只毛猴前来洞口探望讨食,慢慢地与大师相处和谐后就经常出入洞中嬉戏玩耍。毛猴来讨寻食物的同时经常不忘给宗喀巴大师摘来一些野果和鲜花,当然一心慈悲从善的宗喀巴大师也从来不亏待这位特殊的朋友,这样日复一日的不知过了多少年。</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正在修炼的大师忽然发觉猴子已有两三天没来洞中玩耍了,该到哪里去了呢?想到这里大师起身就向洞口走去,离洞口不远处有一面碧蓝的湖泊,湖旁开满了七色的鲜花,湖边的草坪上长着一棵巨大的古树,树顶挂满了诱人的果实,一阵微风吹过,树叶之间传来了“当啷当啷”的响声,特别悦耳动听,于是大师从湖边走到树下细心观察,发现树上垂挂着两根透红的长线,顺着那根线继续往下扫视时让大师不由的吃了一惊,平时给自己结伴嬉戏的猴子却掉在了湖中……</p><p class="ql-block">经过大师的仔细推测,那只猴子在湖边玩耍时看到了古树上诱人的果子,想摘下来与自己共同分享时不幸从树上摔了下去,尖锐的树枝划破了细嫩的肚皮,钩住肠子之后掉入湖中淹死的。树上透红的长线定是炽热的阳光晒干了猴肠,悦耳的声音便是微风吹拂时树枝敲打猴肠后的响声。想到这里大师心情十分沉痛,盘腿坐在湖边为其亲密的朋友猴儿颂经超度。猴儿走了,大师心里依旧思念,为了纪念猴儿,大师再次来到湖边从古树上锯下一块木头做成木瓢状,镶上皮子,剪下猴肠绑在上面,用树枝弹奏出了动听的音符,做好后带入洞中,以示悼念。</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的过去</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以其独特的形式流传在徐龙乡徐堆村境内</p><p class="ql-block">“觉央”在该乡的形成、发展历史有几百年,从健在的老人口中得知大概在150年前全乡各村都流行这种四弦琴弹唱表演,甚至有些人家户将其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常年奔波在外进行弹琴卖唱以求谋生。</p><p class="ql-block">在当时“觉央”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堆谐”“邛谐”“冲谐”“谐哇”“甲宗”“锅桌”“夏姆”“自咯”(情歌)为主的词曲和弹唱表演风格,其舞步轻松,词曲动听,琴声悠扬,节奏刚强,韵律婉转,蕴意深层,让人回味无穷。有些深层的词曲可以让人琢磨几年还不能彻底明白大意,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艺人指点后方能让人恍然大悟,如梦初醒。</p><p class="ql-block">其词意主要以歌颂英雄人物,赞扬达官贵人、宏扬真善美、倡导环保理念以及追求和平生活等方面为主。</p><p class="ql-block">与弦子、笛子及其他乐器具有本质的区别</p><p class="ql-block">首先在制作的工艺、选材和外形上“觉央”注重扁短薄精为一体;其次主次音弦的搭配、长度和具体的弹奏手艺上注重主重次轻、轻重相交,同时弹奏过后的节奏、音符主要以“当”声为主,更为独特的是得荣“觉央”还可以进行“反弹”表演,这与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的琵琶反弹表演相类似,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为得荣“觉央”文化的追踪溯源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但稍有遗憾的是当时如此丰富的词曲却没有被记载成册,艺人与群众间相互的传授,学习均以口头传承为主,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化,随着一批又一批老艺人的离去,古老而原始的词曲随之失传,词曲的总量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在这个流行音乐盛行的年代这种现象极为突出。</p><p class="ql-block">“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习俗使优秀的“觉央”文化失去了艺术本身所特有的大众性特色,加剧了其走向失传的进程,也导致了今天徐龙全乡只有徐堆三村才有“觉央”文化的局面。那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徐龙 “觉央”民间弹唱艺人有沙堆良·扎西(僧人),色吾·扎西、扎吾·达吉、贡达·奔巴四人,他们为得荣“觉央”文化的弘扬和辉煌作出过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的现在</p><p class="ql-block">岁月流逝,光阴更替。自1958年以后受各种政治运动冲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很多制作精美,材质优良,琴音绝佳,很有欣赏价值的“觉央”琴拿给疯狂的造反派砸烂烧毁,十年的时间里词曲也失传了不少,给如今 “觉央”文化的系统全面整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给抢救保护、整理挖掘工作带来了难题,为使徐龙“觉央”这个古老的民间乐器重放异彩,我们应该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履行义务,尽早行动,尽快抢救,及时收集整理和完善现有各类民间文化资源,建立健全“觉央”文化资源数据库,积极探索符合得荣实际的民间文化资源抢救保护新路子,从源头上扭转本地留不住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尴尬局面,让属于我们的民间文化资源服务得荣的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得荣特点的自身优势文化产业链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徐龙作为得荣“觉央”文化的故乡,当地干群由衷热爱“觉央”文化,对其具有特殊感情,从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入手,在乡村两级学校中以音乐课为载体,发挥师资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授“觉央”词曲知识,鼓励学生学习“觉央”弹奏技巧和步调步伐,支持学生动手制作“觉央”琴。同时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在课间广播体操音乐中插播十分钟的“觉央”曲目,广大师生尽情舞动,其乐融融,既达到了强身健体,提振精神的效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觉央”文化的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的未来</p><p class="ql-block">得荣“觉央”的未来发展之路依旧任重道远,虽然当前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仍然显得渺小微薄。民族民间文化是得荣的一大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形成重视民间文化,支持民间文化,热爱民间文化的浓厚氛围。因为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犹如没有灵魂的肉体,没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产业就像空中楼阁,所有的一切就如失去色泽的藏族壁画吸引不住大众的眼球,展现不出迷人的画面,这就是当前我们文化产业内的真实反映,更是今后需要攻克的难题。因此,怎样让民间文化焕发生机,如何让“觉央”文化重获生命,成为了决定得荣“觉央”文化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执笔在此,每个人的脑海里肯定会折射出地方重视是前提,保障投入是关键,挖掘整理是核心的固定思维理念,但仅有以上三个环节不足以让“觉央”文化重获生命,经过考究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应填加形成规模是要求,参考借鉴是手段,创新载体是重点,提升品牌是必须,加快转化是目的的理念。因为收集整理出来的民间文化资源只有形成规模才有供我们筛选提炼的余地,同时在文化产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先进的经验,优秀的理念可供我们参考借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我们宝贵的时间,而且有助于缩小我们与周边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p><p class="ql-block">在此平台上我们要善于对自身优势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新,着重做好品牌提升这篇文章,包装打造出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产品,通过各种载体进行推介,让外界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共鸣,使我们的优势文化资源尽快的转化为优势文化资本,造福人民,促进发展。</p><p class="ql-block">总之,我们以得荣“觉央”的来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为主线,将“觉央”文化的历史,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冲击以及今后该采取的抢救和保护措施等形成文字内容与广大朋友共同分享。</p><p class="ql-block">目的有二</p><p class="ql-block">? 一则让广大朋友对得荣的“觉央”文化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 二是如文所撰希望社会各界力量尽早行动,尽快抢救已经濒临失传的得荣“觉央”文化,使之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