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回 晋都戏辱智伯颅 豫让桥下践忠魂</p><p class="ql-block"> 智伯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结果被随行卫士逮了个正着。</p><p class="ql-block"> 如此忠心不二为主人报仇,深深地打动了赵无恤。他动情的对豫让说:“你走吧,念你是个忠义之士,以后好自为之。”</p><p class="ql-block"> 此后,豫让报仇心不减,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溃烂,又吞下炭火使自己声音嘶哑 ,剃掉了自己的胡子和眉毛,以至于当他乔装沿街乞讨时,连他的妻子也没认出他。</p><p class="ql-block"> 一位朋友辩认出豫让的惨状后劝他道:“凭着你的才能,暂时假意归顺赵无恤,赵无恤肯定会亲近你,然后借机行刺定能成功。豫让说:“怀着异心侍奉主公,非君子所为。我知道这样行刺很难成动,可是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那些怀着异心侍奉主公的人感到羞愧。”</p><p class="ql-block"> 后来,豫让摸准了赵襄子出行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前一天,埋伏于汾桥下。赵襄子所乘的马车刚要过桥时,马突然受惊,他猜到可能有人行刺,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发现了豫让。他来到五花大绑的豫让面前,问豫让:“你在侍奉智伯之前,曾侍奉过范氏、中行氏,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又做了智伯的家臣。如今智伯死了,你为计么单单如此急切地要为他报仇呢?”</p><p class="ql-block"> 豫让答:“自古君臣靠一个义字共处,君待臣亲如手足,则臣就会将心奉献给君主;君待臣象一般的常人,则臣也象平常人一样对他。过去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向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却诚心把我当国士看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p><p class="ql-block"> 赵襄子很受感动,但有再一再二而没有再三再四。正忧豫间,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无恤的誓愿,就请求赵襄子把衣冠取下,让他象征性地完成刺杀,死而无憾!赵襄子滿足了他的这一要求,脱下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衣,仰天大呼曰:“我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p><p class="ql-block"> 豫让之死,赵襄子感动不已!遂下令厚葬!并将所在汾桥改名豫让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六回 剖心扉孟谈辞官</p><p class="ql-block"> 遵祖制传位侄孙</p><p class="ql-block"> (故事梗概)</p><p class="ql-block"> 晋阳之战后的一个夜晚,赵襄子在殿内看书,同时想着智伯的愚顽和豫让的义忠,一时感慨万千!突然内侍报告大夫张孟谈求见,快快请进,未及穿好鞋便迎了出去,“张先生辛苦了”!张孟谈见状很受感动地说:都是臣下职责所在,谈何辛苦。”客套话说完,大殿内暂时陷入了沉寂。气氛一丝丝变得凝重起来。良久,赵襄子开口道:“先生此来,何以教我啊?”</p><p class="ql-block"> 张 孟谈又施一礼,说道:“臣下想把所有的封赏还给君上,告老还乡,回老家务农。”这句话不啻炸响了一声炸雷。惊得赵襄子一下从座椅中跳了起来:“什么?先生如果觉得封赏不够,本君可以再赏,为什么又要提出辞职还乡呢?</p><p class="ql-block"> 赵襄子本能地觉得张孟谈是因为没有得到首功在发泄不满,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周围的人为张孟谈没得到首功而叫屈,这句略带诛心的话出口,一旦张孟谈回答不妥,恐将大祸立至。</p><p class="ql-block"> 张孟谈也感觉到了这句话的杀气,他抬头直视着赵无恤,就如同那一夜间君臣间的对视。“君上是不是要听真话?”</p><p class="ql-block"> “讲!”</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赵襄子已经不是那一夜的赵无恤,但有一样没变,他想听真话。</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简公治理赵氏留有遗训:国君的权势要足以控制群臣,文官不能亲近武将,武将不能担任文职,如果一个臣子大权独揽,国君就有被驾空的危险,是不是这样呢?”</p><p class="ql-block"> 赵襄子听出了张孟谈话中的含义,大笑道:“先君确有遗训,可是先生对赵氏一贯忠心耿耿,不辞辛劳,而且对赵氏有再造之恩,先生放心,我对先生完全放心。”孟谈道:“又有哪一个君主对立下大功的臣子不是信任的呢?文公时代,韩魏赵都是晋国的大功臣,可是现在,晋国的国君又是怎样的处境呢?”</p><p class="ql-block"> 赵襄子根本没有想到张孟谈会说这些话,真是一石击起千重浪,一语惊醒梦中人!听的冷汗直冒。</p><p class="ql-block"> 这些事不是作为君主的自已才应该担心的吗?张孟谈没有给赵襄子过多的时间思索,继续说了下去:“如今,我的声誉已经太显赫,赵氏文武大事我都能一言而决,而且,您的臣下们都乐意听从我的命令,我的权势几乎可以和您抗衡了,您给高共的第一功,有多少人为臣下叫屈,主上难道还不明白吗?”</p><p class="ql-block"> 沉默,大殿内气氛更加凝重。又是良久,张孟谈打破沉默继续说道:“主上仁慈,臣下不想发生不好的事,也不愿意我的后代在赵国发生悲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说罢,张孟谈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转头不顾而去。</p><p class="ql-block"> 大殿上,默然端坐的赵襄子此刻想起的也许是在国君面前趾高气扬的智伯瑶,那不正是晋国的大功臣吗?同时联想到自家祖上的下宫之乱和赵氏孤儿。</p><p class="ql-block"> 大殿外,疾步行走的张孟谈此刻想起的也许是一心辅佐赵氏赤胆忠心的董安于,那不正是赵氏的大功臣吗?</p><p class="ql-block"> 赵襄子在床上躺了三天。期间他曾派内侍去张府问道:如果那一夜张先生不是挺身而出,甘冒大险游说韩魏,赵氏会怎么样?内侍带回了张孟谈的回答:“我们都会死。”</p><p class="ql-block"> 三天后,宫中传了旨意,准许张孟谈辞官归隐,并赏其大量财物。</p><p class="ql-block"> 张孟谈接旨谢恩,丢下丰厚赏赐,收拾好简单扬品,一家人乘着一辆牛车,悄然回到老家肙丘,开始了务农生涯。</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三天,赵氏宫中传出一个爆炸性消息:赵襄子要宣布拥立赵伯鲁后人为太子。此时急坏了夫人“空同氏“,空同氏是赵无恤当年领兵灭掉狄人小国的一个女俘,因姿色俊美被收作夫人,也有人说是狄人小国的和亲工具。赵襄子共有五个子,因家教甚严,个个能文善武,但也各怀心思。其长子赵嘉(?——公元前424年)是空同氏所生,年方十八,虎背熊腰,能文善武,一幅王者之象。众大臣及长辈都看好这个孩子,他自己觉得也志在必得。其他几个儿子也勤学苦练,有父王的前车,总想在优选中取胜。空同氏还在做着王太后的春秋美梦时,听到选定太子的事,急匆匆来找赵无恤理论:“不立长也必须在五个儿子中选优,何必将爵位传给外人?”无恤平静地对夫人说:“你知道我的爵位是怎么来的吗?是大哥伯鲁兄让的,如果没有长兄的大度和众兄弟的扶佐,很难有赵氏的今天和我赵无恤的今天。”同时,他又讲了大夫张孟谈的善举和直言。动情地说:“你没有发现吗?五个犬子对爵位的觊觎各怀心思、暗流湧动。处理不当赵氏将血流成河,面临灭顶之灾!一席话说得空同氏汗流浃背,心惊肉跳!</p><p class="ql-block"> 夫妻对视许久后,赵襄子平静地说:“我要学习尧舜,同时也遵循祖制,将爵位传给长兄伯鲁的后人。只有这样方能化险为夷长治久安,保我赵氏兴盛不衰。方能保我们的子孙后代,香火久远。”夫人空同氏点头赞许道:“还是夫君站位高远!〞随后召来五个儿子进行了说教,五个儿子均表示赞同,只有长子赵嘉态度暧昧。赵无恤看出了长子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知道我过去地位低微,今天的爵位是你们的大伯让的,是拼打出来的,不是凭空等来的……今后,你们兄弟五个要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功绩谋发展。”言毕,众子皆散,独留下长子赵嘉,语重心长地说:“知子莫如父,我预封你代地为君,一切从零开始,否则将万劫不复……”孩儿谨记!唯唯诺诺的退出王宫。赵无恤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对身后事难以预料?!</p><p class="ql-block"> 翌日早晨,赵襄子召集家臣、门客及众子女,宣布重大决定:选故长兄伯鲁后人为太子。而此时伯鲁子代成君赵周以逝,于是便立其子赵浣为太侄孙,而把自己的长子赵嘉封代地为新的代成君。实现了其完位归兄(其后人)的夙愿!同时,也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此时的晋国已名存实亡,当时的三晋大地只知道有韩赵魏三位上卿在主持军政大事,很少有人知道晋侯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回头再表一下张孟谈。</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韩赵魏三家联盟的蜜月期已过。韩魏两家开始对瓜分智氏土地时赵家多占十城表示不满,并且联合了齐楚两个大国向赵氏施压。一时间,山雨欲来,乌云压城。苦无良策的赵襄子,第一时间想起了那位在老家种地且足智多谋的张先生。局势紧急,赵襄子已经来不及派使者,为了表达他的诚意,于是,亲自到了张孟谈隐居的肙丘,请张孟谈出山。张孟谈分折情势思索了一会儿,在赵襄子耳边嘀嘀咕咕说了一番耳语。赵襄子看着张孟谈道:“非要这样吗?”张孟谈也看着赵襄子,依然是平静清澈的目光:“必须这样!”</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肙丘附近的居民看见了一幅百年难得一见的场景:赵家主君赵襄子亲自驾着车,背着剑,身边端端正正坐着老农张孟该。这样的场面一直维持到了赵氏国都邯郸,沿途观者云集,万人轰动,议论纷纷。到了都城邯郸,赵襄子驾车直奔太庙,当堂拜张孟谈为第一客卿,就住在宫中前殿,以备随时请教咨询。</p><p class="ql-block"> 张先生回来了!而且君上亲自给他背剑驾车,备极殊荣,这次赵氏再也不怕任何强敌了!军民如是说。邯郸轰动了,朝野轰动了,本来有些浮动的军心民心立刻平静了下来。消息早被各国探子报告了国内,就在各国君主惊疑不定之时,分别接到了张孟谈派出的使者。 出使韩氏的是其长子,出使魏国的是其次子,出使齐国的是其小儿子,出使楚国的竞然是其妻子。可以说一家齐上阵。使者们到底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只知道不久,四国先后派出使者到赵国修好,很快就得成了和解,一场大祸瞬间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然后,张孟谈再度归隐。其长子张柳朔因为出使韩国,与韩国国君建立了良好关系,就此在韩国生活。三家分晋后,张柳朔在韩国出仕为官,张氏在韩国也成了旺族。其后世(第几世)嫡孙便是西汉名相张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