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调研纪行(一)2024.6.18—21;2024.8.19—23

五川人

<h3><br>一市三省参事室、文史馆联合调研太行八陉。旨在以太行八陉为核心区域,通过对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的联合调研,系统研究太行八陉沿线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经验做法。通过深入研究太行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要素,加强对其文化内涵与遗产价值的阐释,为申报太行山国家文化公园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同时推动四省市在文化、旅游、自然环境等领域的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太行山的文化IP,服务太行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h3> <h3>听说姥姥大中午要出差,弟兄俩一个拉箱子,一个拿小扇准备边走边给姥姥打扇——着实令人感动。不过小区林荫大道,微风吹拂,居然没有暑热感。送至地铁口,弟兄俩自己回家,顺道一人买了一根冰激凌🍦</h3> <h3>头天晚上到北京,第二天上午开会、座谈,安排调研考察事项,下午即开始紧锣密鼓走走看看,马不停蹄。</h3> <h3>北京市参事室,文史馆院内参天大槐树诉说着历史、现在与未来。</h3> <h3>下午第一站是第八陉:军都陉,居庸关长城。</h3> <h3>居庸关文创产品口感不错。天热,正应时。感觉来参观的游客都在品尝。</h3> <h3>刚刚还是烈日高悬,该登长城了,太阳躲起来了,心情大好!</h3> <h3>没有了太阳,拍照光线显然不够,但凉爽啊!夏日的凉爽太难得!</h3> <h3>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五桂头山洞,现在铁路已改道不用。五桂头山洞高7米、宽4米、长30米。此地原名乱柴沟,传说元末明军进攻居庸关,乱柴沟有元兵防守,当地火氏五兄弟用火炮轰开乱柴沟,为明军立下功劳,但明军将领担心火氏兄弟以后为敌所用,于是以蒙古奸细的罪名杀了他们,把五颗人头悬在附近道旁示众,人们遂称此地为五鬼头。明朝得胜后,为了安抚人心,封火氏五兄弟为五显财神,并立庙于水关长城附近石佛寺西,人们改称此地为五贵头,修京张铁路时又改名为五桂头。</h3> <h3>军都陉,水关古道。远远地看了看水关长城。</h3> <h3>詹天佑纪念馆</h3> <h3>八达岭长城</h3> <h3>河北怀来县鸡鸣山驿。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而鸡鸣山则是唐太宗李世民命名。据有关史书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军北伐驻跸此山,黎明时分听见鸡鸣,遂称此山为鸡鸣山。明、清两代,这里称鸡鸣堡,是北京至宣化驿道上的著名站点。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堡时,围墙用夯土筑成。嘉靖四十二年(1563)城堡毁于战火。隆庆四年(1570)重建,围墙外层改筑青砖,内实夯土。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城墙,周长达2330米,高12米,四周有角楼,东西二门建有城楼,北墙正中建玉皇阁,南墙正中筑寿星庙,城四角分筑角台,整个驿站占地22000平方米。城墙角楼高耸,城墙厚重,不禁感到鸡鸣驿可能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驿站。<br></h3> <h3>据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当年的8月19日,他们在指挥署住了一夜。院门处“鸿禧接福”四字,讲解员说是当年慈禧亲笔题写,后来将其雕刻在院墙上而留存至今。没有考证,图个吉利,在此留影。</h3> <h3>8月19日下午六点到了石家庄。</h3> <h3>在河北工作的弟子在我们下榻的酒店——河北中国大酒店相谈甚欢。</h3> <h3>娘子关:位于山西,是太行山脉中著名的雄关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这里的长城陡峭险峻。</h3> <h3>提起埃菲尔铁塔大家都知道在法国。但是,要是问起“躺着的埃菲尔铁塔”在哪里?估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不知道!躺着的埃菲尔铁塔的原名叫做娘子关绵河大铁桥,位于山西省平定县,是阎锡山所修建的铁路大桥。于1903年动工,1905年建成并正式通车。这座大桥是一座钢梁结构与石头拱桥相结合的铁路大桥,当年由法国人埃菲尔设计修建的正太铁路线上最长跨河桥梁,因此被人们誉为“躺着的埃菲尔铁塔”。这座桥梁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就,其中包含了“埃菲尔铁塔”的元素。这座具有独特结构和设计的大桥,今天依然雄伟壮观地横跨在绵河之上,成为娘子关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 <h3><br>秦皇古驿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太行八陉”自南向北的第五陉,也是中国仅存的古道陆路交通道路的实物之一。这段古驿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陕西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秦皇古驿道不仅是古代燕赵通往秦晋的交通要隘,还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交通、军事、邮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世界遗产协调员亨利.克里尔先生2000年8月17日在这里考察时认定,这条古道从秦始皇时期算起,至少要比罗马古道早建成100年。<br>秦皇古驿道不仅是一段保存较好的古驿道,更是“车同轨”的重要历史见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政策,即每辆马车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这使得古驿道上的车辙路体现了这一特点。古驿道上的车辙是在一整块山脊石上碾压出来的,体现了古代高级公路的实物道路特征。<br><br><br><br>秦皇古驿道不仅是一段保存较好的古驿道,更是“车同轨”的重要历史见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政策,即每辆马车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这使得古驿道上的车辙路体现了这一特点。古驿道上的车辙是在一整块山脊石上碾压出来的,体现了古代高级公路的实物道路特征。<br><br>此外,秦皇古驿道还见证了多场重要历史事件,如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伐赵之战和汉将韩信的背水之战等。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丰富了古驿道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场所。</h3> <h3><br>秦皇古驿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太行八陉”自南向北的第五陉,也是中国仅存的古道陆路交通道路的实物之一。这段古驿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陕西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秦皇古驿道不仅是古代燕赵通往秦晋的交通要隘,还曾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交通、军事、邮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世界遗产协调员亨利.克里尔先生2000年8月17日在这里考察时认定,这条古道从秦始皇时期算起,至少要比罗马古道早建成100年。<br>秦皇古驿道不仅是一段保存较好的古驿道,更是“车同轨”的重要历史见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政策,即每辆马车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这使得古驿道上的车辙路体现了这一特点。古驿道上的车辙是在一整块山脊石上碾压出来的,体现了古代高级公路的实物道路特征。</h3> <h3>古驿道的保存状况良好,长约2千米,宽约5~10米,其中有一段近千米的石质道路被保存下来。古驿道中间有一座关城式建筑群,占地约1000平方米,当地人称作东天门,由东、西两座城门构成,像两把铁锁牢牢地扼守住驿道关隘。东天门北约400米处,有一座由白石砌筑的石屋,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驿站建筑之一。这座石屋内部设有展厅,存放着“将军火票”“排单”等文物,为研究古代驿传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h3> <h3>山西灵丘</h3> <h3>山西灵丘觉山寺相传为北魏孝文帝报母恩而修建的皇家寺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飞狐陉,也称飞狐口、飞狐峪,是太行八陉的第六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之南。飞狐陉山峰怪异、谷幽奇捡,地形南北走向,神幻复杂,逶迤蜿蜒20公里,最宽处达百米,最窄处不过十几米。时而陡壁挡面,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而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条被现代人称为京西绿色大峡谷的飞狐古道,曾是南往华北平原,北通塞外大漠的商贸要路。同时,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两军厮杀的战场,有“中原兵得之则可北控大漠,塞外之兵得之则可直取中原”之说。<br>  飞狐陉地处恒山山脉与太行山脉的交汇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间,历史上多次造山运动形成了其山姿百态、峰奇景秀的自然风光。当地百姓说:“四十里飞狐七十二道弯,弯弯有洞天,处处含胜景。”<br>“一炷香”,是一根高32米,粗9米的石柱,是飞狐峪谷中一大景观,在进峪千回百转之中蓦见一峰如柱,上接云霄,雾盘云绕,下垂谷底,沉重稳健。有人传说李广 、杨六郎都曾在这里拴过马,所以又称拴马柱。百姓说这是“镇山棒”。</h3> <h3>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从战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属于太行八陉之第七陉。</h3> <h3>河北顺平县大悲乡古长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古长城的一部分,分布于保定市西部太行山区的涞源县、唐县、顺平县、曲阳县四县,总长约89公里。这段长城以主干城墙为主体,并在一些险要的关口筑城或筑墙扼守;在城墙内侧修筑较大的城址为屯戍点,或在城墙附近驻兵防守,共同构成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顺平县界内的长城总长约为24公里,这段长城不仅是中山国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与军事防御工程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及建筑技术等方面提供了直观的资料。<br></h3> <h3>第七陉,蒲阴陉</h3> <h3>这个山头将这里的唐河一分为二,世人称之分水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