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出发第一站__瑞金麻地

庄子

<p class="ql-block">风入松.红军长征第一站麻地(晏几道体)</p><p class="ql-block">张永林</p><p class="ql-block">秋风萧瑟路茫茫,雾锁残阳。</p><p class="ql-block">挥鞭马道难开口,别梅坑,泪眼回肠。</p><p class="ql-block">北上前途险阻,西倚栈道轻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田深处且浆汤,鼎沸村庄。</p><p class="ql-block">钱粮米果全援助,宿民营,备足行囊。</p><p class="ql-block">本地参军壮汉,英名激荡山乡!</p> <p class="ql-block">万田麻地:红军长征第一夜宿营站</p><p class="ql-block">张永林</p><p class="ql-block">初秋时节,天空万里无云,骄阳仍然似火,日间温度飙升三十八九度,室外走上几步,汗水瞬间湿透衣衫。但此时的我们驾驶七八辆车不惧高温,兴致盎然向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进发。</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冒着酷暑去麻地?原来,1934年10月10日,中央军委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漫长征程中煅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激励广大诗友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赣南诗词楹联协会携瑞金诗词楹联学会等单位于8月24日开展了"英雄花开二万五 . 长征精神颂歌吟"采风活动。我们的行程里,就有红军长征第一夜(站)麻地。</p><p class="ql-block">车队在平坦的云万公路行驶,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忽然间来到了一片宽阔的地带,车子停在了一个象公园的地方,这里有花有草,空气清新,稻果飘香,有小溪周围潺潺流过,中间还有一个可以跳广场舞的小舞台,前面还有一个比篮球场大的广场。但这与公园又不同,左右两边是一层层的稻田,长势喜人。前后则屋舍俨然,有鸡犬相闻。广场的四周,有好几棵郁郁葱葱的柿子树,满树青涩的柿子象是在向游人招手。"大家好!欢迎欢迎!"这时一个约一米七高、身材精瘦的汉子大步流星地赶来,与我们一一握手。朋友介绍说,这就是麻地村的刘海东书记。</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问起长征第一夜(站)的缘由时,看着我们疑惑的眼神,聪明的村支书连忙介绍说,不错!这里是万里长征第一夜(站),不信,我带你们参观参观。他指着广场边的一座旧厅堂说:"这里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时毛主席住过的地方!"随后又带领我们参观了中革军委指挥部旧址、红军休整亭、红军医院遗址等地方。然后,带我们到了麻地村村史馆,刘书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当时的情况来:"万田乡位于瑞金西部,是瑞金的'西大门',距城区43公里,是瑞金、于都、会昌三县(市 )交界要地。全乡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因有能产稻谷万石(古代以十斗为一石)的稻田而得名,素有'瑞金粮仓'之称。而麻地村是万田境内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勇敢。"</p><p class="ql-block">麻地村在苏区时期属于高围区,由于麻地村与瑞金九堡、云石山相邻,是瑞金通往于都的交通要道之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经常前往麻地一带调查研究。据《中国共产党瑞金历史》(第一卷)载:1931年9月底,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转战麻地、茶亭等地,驻在板仓,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受骗群众下山参加打土豪斗争。至1931年冬,万田乡内成立了木瓜、青坝、万田、东池、茶亭、麻地等6个苏维埃乡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从10月10日至12日,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中央领导和党政军群中央机关人员组成的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陆续从云石山梅坑、九堡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根据中革军委发布的《中革军委5号命令》和《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的行军路线就是经过万田乡境内的麻地古栈道等地往于都方向前进。中央各部长征出发后第一个晚上主要驻扎在从麻地圩到万田圩之间,其中麻地村是重要的驻地之一。为了便于联系和领导,中革军委专门在万田与麻地之间架设了长途电话线,并设置电话总机,接通了有线电话。因此,麻地村是中央机关长征出发后驻扎宿营的第一站。境内现仍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驻扎过的大量旧居旧址。红军在麻地驻扎后,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路旁屋檐下打尖。村民看到这种情况后,纷纷邀请红军战士到家里住宿,经上级允许后,战士们才陆续住进村民家中,一家人大概能接待四、五个红军战士。战士们也主动帮村民做家务,干农活。有个小战士帮村民挑水,不小心把水桶弄破了,急得他坐在路旁大哭,村民安慰说不要紧,自己补一下还能用,但红军还是送了两只小木箱作为赔偿。麻地村还积极响应扩红号召,纷纷参加红军,当年全村102户496人,有73户169人支前参战,同时麻地群众把家中粮食、干菜、银元等都毫无保留地捐献给了红军。许多村民把家中珍藏多日用于秋收请帮工的黄元米果拿出来给红军做干粮,还有的把淀粉含量高的红薯也送给红军,这两种食品都很耐饱扛饿,是行军打仗方便携带的好干粮。</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走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麻地村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麻地群众并没有因此被吓倒,而是斗智斗勇,掩护红军及其家属,救助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伤病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当年参加红军的青壮年无一生还,给这个地方带来了历史性的创伤,甚至出现解放后连续三年当地的出生率几乎为零的情况,导致“边远穷”一度成了这个村的代名词。"这种情况影响很大,长时间村里都很落后。"刘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我自己就是红军后代,是光荣烈属,象我这样的村里有很多。"</p><p class="ql-block">苏区时期麻地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因战争创伤加上地处偏远,麻地村曾一度发展滞后,被列为省十三五贫困村。"但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麻地村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积极创建红色文化名村",讲到这里,刘书记如数家珍:"借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东风,在上级政府和有关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完善了道路、桥梁、水利、路灯等基础设施,推进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建成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便民服务等功能阵地,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秀美乡村建设等惠民项目,同时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黄元米果传统民俗,2019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多届万田黄元米果节,迎接了'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重走长征路'等中央媒体采访及央视《美丽中国行》《生财有道》等栏目专题报道,打响了'万里长征第一站'、'中央红军长征宿营第一村'、'黄元米果第一村'等品牌。现在麻地内外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是啊,如今的麻地村变化巨大,就连当年红军行军走过的羊肠小道,也平整了路面,铺上了水泥,我们大家有说有笑,在红军走过的栈道开心地走了个来回,轻松地体验一把重走长征路的味道。</p><p class="ql-block">"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在新的长征路上,麻地人民有红色文化历史源头,有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活水,不忘初心,饮水思源,必定全面奔赴小康,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第一站:麻地。</p> <p class="ql-block">七律.战地紫薇盼亲归</p><p class="ql-block">张永林</p><p class="ql-block">麻地村沿一紫薇,</p><p class="ql-block">有花无叶绽而岿。</p><p class="ql-block">可听战马摘铃过,</p><p class="ql-block">有见红军绑腿飞。</p><p class="ql-block">并蒂芙蓉开又落,</p><p class="ql-block">离群白鹭滞还归。</p><p class="ql-block">英雄化作繁星泪,</p><p class="ql-block">报与亲人永放晖。</p><p class="ql-block">(图为麻地村里的一株紫薇花绽放,花多叶少,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麻地村史馆门前。</p> <p class="ql-block">众人纷纷参观村史馆。</p> <p class="ql-block">村书记刘海东(右)向大家介绍红军长征当年在此宿营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认真观看村史介绍。</p> <p class="ql-block">麻地村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诗友们在毛主席旧居调研红军长征第一站历史。</p> <p class="ql-block">麻地村毛主席来此调研介绍。</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麻地荷塘秋景。</p> <p class="ql-block">长征第一站标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长征第一站标志前留影。</p><p class="ql-block">(瑞金市诗词楹联学会张永林于2024年8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