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摇篮——斯莫尔尼宫

舒文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宫始建于1748年伊丽莎白女皇时期。她的初衷是要在斯莫尔尼女子修道院的基础上建筑一个宏达的,有俄罗斯帝国最高钟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建筑群。设计者是著名的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拉斯特雷利。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该地区发生了战争、政治变动等诸多因素,因此,不仅建筑时间一直延续,最初的目的也始终未能实现,甚至还一度被废弃,被多次改变用途。后来,它是十月革命的指挥中心,苏维埃政府的总部。十月革命胜利后它成为了列宁格勒市政府办公楼。现在它仍然是圣彼得堡市政府、陆军部、内务部等部办公地及博物馆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宫一瞥。</p> <p class="ql-block">随着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罗斯的重心从莫斯科转向圣彼得堡,城市建设开始全面西欧化。</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修道院所在的这个地方,早在圣彼得堡奠基前,它是瑞典的地盘,修筑有防御工事及民居。</p> <p class="ql-block">彼得大帝从瑞典人手中夺得得这片土地后,修建了彼得堡城。当时此地成为一座专门存放沥青的仓库——斯莫尔尼工场。“斯莫尔尼”意为沥青,从此以后,这个地区便称为斯莫尔尼。</p> <p class="ql-block">原本这里是一座东正教修女院,彼得大帝的小女儿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被取消王位继承权后,在此出家修道。1741年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夺回皇位后(史称伊丽莎白一世),于1748年在此举行兴建斯莫尔尼修道院的盛大奠基典礼。</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女皇把斯莫尔尼修道院的建筑设计交给意大利天才建筑设计家、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人物——拉斯特雷利,当时规划设计在建筑群里建一座全俄国最高的钟楼,预计1748—1764年建设完成。因伊丽莎白一世于1762年去世,计划未能完成。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后,强烈反对巴洛克风格,断了钟楼建筑资金,失去了资金来源后,庞大的钟楼终未建成。</p><p class="ql-block">图为拉斯特雷利和他的斯莫尔尼建筑群模型。</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建了部分房屋,将其作为贵族女子学校,最终由于修道院的楼舍不适合作教室用而迁出。</p> <p class="ql-block">为适应变化了的建筑风格,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时期的1832—1835年,帝国样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瓦西里斯塔索夫为修道院增建了新古典主义的部分建筑。</p> <p class="ql-block">拉斯特雷利的设计模型就永久性的保存在殿殿内。图为宫殿内摆放着的斯莫尔尼宫最早的设计模型。</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宫殿的正门经过扩建,增添了8根壮观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与右侧的巴洛克风格斯莫尔尼修道院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斯莫尔尼建筑群的独特风貌。这些建筑的不断改动及扩建,展示了斯莫尔尼宫在俄罗斯历史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宫广场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看到的坐落于市中心,涅瓦河畔的斯莫尔尼宫建筑群和圣彼得其它建筑一样,按照俄罗斯传统建筑形式,遵守对称性原则,外观气势恢宏,色彩清新淡雅。</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建筑群的整体色彩和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相同,为蓝、白、黄相间的巴洛克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相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诸多宫殿里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四个角上是四个家庭小教堂。圆顶金尖,淡蓝色的墙壁,黄色勾勒的线条,金色镶嵌的门窗,精美雅致。</p> <p class="ql-block">5个圆顶形金色洋葱头的大教堂是中心建筑,洋葱头上的鎏金十字架十分耀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感觉置身于一种神秘的、浓浓的宗教氛围中。斯莫尔尼宫以其宏大的场面引人注目,正面长度达到300米,两翼延伸,每翼40米,和其右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斯莫尔尼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拱形门廊,壮观的圆柱,洁白的墙壁、神秘的圣像与金色的祭坛共同构成了大殿气派,简洁明了,清新高雅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斯莫尔尼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建筑群里的共产主义祖师马克思塑像。</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建筑群里的共产主义祖师爷恩格斯塑像。</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国家创始人列宁同志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它是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总部,是十月革命的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1917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本来就尖锐的社会矛盾,俄军在战场上的系列军事失败,导致对沙皇统治不满情绪高涨,一场革命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链条”俄国酝酿,沙皇统治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图为沙皇尼古拉检阅哥萨克骑兵</p> <p class="ql-block">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彼得格勒爆发了妇女大游行。她们高呼“打倒战争!”“打倒沙皇!”“把在战壕里的丈夫还给我们!”等口号走上街头。</p> <p class="ql-block">数天后,抗议运动演化为工人起义和士兵哗变,一周后,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以致有人说统治俄国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是被妇女们推翻的。因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是俄历2月23日,所以史称”二月革命“。</p><p class="ql-block">图为俄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p> <p class="ql-block">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俄国出现了列宁领导的代表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和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的两个政权并立的特殊局面。由于工人和底层士兵才是二月革命的真正领导者,所以革命之后几乎所有的政权都被无产阶级革命者所把持着。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代表的临时政府得到社会承认是有名无权的政府,他们将政府的办公地点直接设在了沙皇的冬宫内。</p> <p class="ql-block">流亡在瑞士的列宁几经辗转,于4月中旬回到彼得格勒,受到革命者的热烈欢迎。4月17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著名的《四月提纲》的报告,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指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p> <p class="ql-block">“七月流血”。为了转嫁国内的危机,资产阶级政府的领导人居然继续参加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面对资产阶级政府的倒行逆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终于达到了顶点。7月4日,忍无可忍的群众、工兵在彼得格勒集会游行时,遭到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镇压,导致流血事件。当天下午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列宁被迫避居芬兰边界。史称“七月流血”事件。</p> <p class="ql-block">8月29日,俄军最高总司令、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发动了一起反革命叛乱。目的是消灭革命力量,解散苏维埃,建立反动的军事独裁,恢复君主制。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赤卫军反对叛乱,8月31日,叛军瓦解,叛乱平息。</p> <p class="ql-block">由于以末任总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继续推行以下反革命措施:1、继续参加协约国方面的作战,以取得到英法美支持,扑灭革命。2、用一切手段打击布尔什维克党,瓦解工人士兵代表,推翻苏维埃。3、枪杀示威群众,制造七月流血周;发动八月政变;4、加紧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这些举措激化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一场疾风暴雨的革命即将来临。</p> <p class="ql-block">山雨欲来风满楼,反战情绪高涨,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蔓延到工人,士兵,农民中。</p> <p class="ql-block">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列宁主张发动武装起义。并于1917年10月7日,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10月10日,党中央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决定在近期开始武装起义。出乎意料的是有两位委员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不仅发言反对起义,而且还背叛组织,出卖同志,向罗将柯和克伦斯基泄露了自己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在这成败攸关的时刻,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党决定提前起义。总指挥部设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p> <p class="ql-block">10月24日夜晚,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指挥起义。</p> <p class="ql-block">1917年10月中旬开始,直到在1918年3月首都迁到莫斯科为止,列宁一直在这栋小楼的二楼办公和居住。之前斯莫尔尼一直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现在这里也成为了圣彼得堡市政府及机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列宁同志在演讲。下图为守卫斯莫尔尼指挥中心的士兵和武装工人。</p> <p class="ql-block">10月24日革命部队和赤卫队通宵达旦地向斯莫尔尼宫开来。</p> <p class="ql-block">列宁命令部队迅速包围临时政府的老巢冬宫、占领电报局、电话局、火车站、桥梁、政府的所有机关。口令声,口号声响彻斯莫尔尼宫场地上空,被点燃的火堆在熊熊燃烧,满载着武装人员的卡车向指定地点开去,消失在10月的夜色之中。</p> <p class="ql-block">参加包围临时政府的老巢冬宫的起义军和水兵。</p> <p class="ql-block">公元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夜里9点45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发射了无弹头的信号弹。工人赤卫队和水兵发起冲锋。</p> <p class="ql-block">现在仍在服役的英雄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此时保卫冬宫克伦斯基反动政府仅是士官生和妇女营,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冬宫就被占领。</p> <p class="ql-block">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临时政府官员见到起义军冲进来只有乖乖举手投降了。</p> <p class="ql-block">起义军冲进冬宫。</p> <p class="ql-block">起义军占领东宫除了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逃跑以外,其他成员全部被<span style="font-size:18px;">逮捕。</span></p> <p class="ql-block">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十点四十五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到会代表673名,其中布尔什维克390名,其余属于各个小党派或无党派。大会宣布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一律转归苏维埃。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胜利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从此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是人类新纪元的文明曙光,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向全世界宣告了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的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它第一次尝试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消灭了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现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为世界各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找到了观察世界和掌握自己命运的思想武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先进分子,使他们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力量不是不可战胜的,增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勇气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苦历程,正朝着伟大复兴的道路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追根溯源是我这次来俄罗斯旅游的主要目的。</p> <p class="ql-block">其实”斯莫尔尼”这个十月革命的圣地,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除了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摇篮,还有就是我们们小学语文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讲述了列宁被卫兵拦下检查证件的故事。故事歌颂列宁以身作则,尊守规则,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品质及卫兵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这是我们最早知道斯莫尔尼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注重文化传承,每逢过节或者有重大喜事,他们都会到承载历史、文化、英雄雕塑这些地方去参观,表达心中对先辈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刚好遇到一群学生来这里过节,其中有个同学看到我在拍照,就比手势配合,结果一个,两个,后来看到我的同学都比上手势,我按下快门,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我好感动啊,愿中俄两国人民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宫不仅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更是历史记忆的载体 。愿俄乌战争尽快结束,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不用上战场!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