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奧

雁蕩山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瞻彼淇奧,綠竹有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溪緩不聞聲,魚翔忽潛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長楊垂絛密,翠竹夾岸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時人語靜,萬叢觀鳥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何適而非快,自放涯涘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雁蕩山人丙申初夏於楊子東岸江濱水上別墅。</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到江濱酒店彎彎曲曲的水流和夾岸翠竹,山人想起詩經風·衛風《淇奧》篇“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p> <p class="ql-block"><b>  瞻彼淇奧(yu)</b>——奧,水流彎曲長滿植被也就是蘆葦或竹子等水草植被的幽深水岸。淇奧,淇河彎曲茂盛的水岸。瞻彼,遠遠望著那。遠望那彎曲的茂盛的淇水之岸。這裡不是淇水,是江濱酒店一條無名小溪,無名怎麼稱呼,為了增添詩意文化概念,就借用詩經裡淇水之奧的詩意,不然,你稱江濱小溪彎曲水岸為“瞻彼濱奧”?誰聽得懂?詩經地理概念權切當做今天的一種文化概念。</p><p class="ql-block"><b> 綠竹有依</b>——依依,就是依依不捨。依依不捨,不是捨也不是不捨,就是捨與不捨之間。風吹送起來,濃密的竹子隨風搖擺,去而歸,往而復。詩經雅·小雅《采薇》篇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很多書註解“依依”就是隨風飄動貌。好像風來回吹,導致小竹林或者鋪面楊柳來回擺動,其實,更準確是,風是一直再吹,竹子或者楊柳因為有根,自身有重量力量,掙脫風的力量極限返回,返回擺動的一半,不是風力,是竹子柳條自己的力量又回來,即去也不是,回也不是。是比喻難分難捨的情景。詩經《淇奧》篇描寫淇奧邊茂密細長的小竹子隨風擺動,來回搖曳,也是表現出難分難捨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b>  溪緩不聞聲</b>——水上別墅自然是在水中,對水的關切也就成了山人話題。等待任務過程中,山人不能遠離,就在別墅圍著水周圍轉悠。別墅南邊大約三十四十米的地方,有座木橋,也算是轉悠的打卡地,山人以前詩文好像提到過不少次,就如同以往所說,同一個地方,因為無奈反復多看幾眼,所得就會更深一點,就會“四時之季不同,而樂已無窮矣”。山人想看到的小橋流水人家,就是古代氛圍的小橋流水,這座橋太現代化了,但完全復古仿古穿越古代也是不可能的,差不多有點那個意思也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  別墅所在的溪流不寬,到岸邊的水面沒剩下多少,十米估計沒有,有點“舟不容泛”的感覺。不熟悉的人,會以為水是不動的,耐心觀察,慢慢的看,實際上是流動的,流量還不小,只是水流太緩慢發不出響聲罷了。</p><p class="ql-block"> 想起宋玉《高唐賦》佳句,“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併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江南春天水量充沛可不缺水,只是不明白揚子水北流活活(guoguo),而江堤外的別墅小溪反而往南流。</p> <p class="ql-block"><b>  魚翔忽潛影</b>——水面上的小魚很多,密密麻麻,根據長短,可以看得出是不同批次,是那種又細又長的野生魚苗,黑色的脊背,速度很快,反應也很機敏,遠觀自由自在圍繞著別墅暢遊,一旦有人靠近,刷——的一下就統一潛入水底。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幾個句子描寫的很貼切“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浮光耀金,靜影沉璧……”可惜,這個地方太小,實在享受不了這些句子,只是山人空有一點點想強拉這些句子充門面的這份心意。</p> <p class="ql-block"><b>  長楊垂絛(tao)密 翠竹夾岸青</b>——楊柳枝條已經長成,又厚又密,像一條條垂向地面的絲帶。小橋南的兩岸,種植的是茂密的小竹子,鬱鬱蔥蔥,密不透風,順著彎曲的溪流岸幽冥深奧,彷彿感覺就是按照《詩經》詩意種植布局,“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青青……瞻彼淇奧,綠竹有簀……”,面對如詩如畫的風景,山人自命便是那畫中之人,得意之情,溢於言表。</p> <p class="ql-block"><b>  此時人語靜 萬叢觀鳥鳴</b>——酒店別墅區人不多,但不時還是有的 ,只是暫時在山人設定的畫面區域內沒有,在山人眼裡靈魂裡設定一塊兒淨土、樂土、樂國。相由心生,山人趁勢在心中塑造這麼一塊兒淨土出來。</p><p class="ql-block"> 觀鳥鳴——估計有人有非議,鳥鳴不是聽的嘛!?聽當然是對的,但綠竹很茂密,只能聽到鳥鳴,不知道是什麼鳥叫,具體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心有不甘,是不是要搜尋一下看一下這些鳥在那裡,到底長的什麼樣兒?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山人不是觀音菩薩,看不到聲音,但,想看到什麼鳥,鳥在哪裡。只能鎖定一片一片區域,大致感覺在那裡。</p><p class="ql-block"> 山人是不是有點神神叨叨,山人不是觀音,是不是也想研究一下,體味一下觀音的本事?俗話說,靜能出鬼,還能出神!美妙的環境,暫時與世的隔絕,自己出神入化一下,體會一下觀音的感覺吧。這世界不僅有形色構成,音也可以構成一個世界,閉上眼睛,能接受的世界的主要信息不就是聲音嗎,盲人的世界不就是由聲音為主題構成的嗎?</p><p class="ql-block"> 用心聽,用心看,眼耳鼻舌身,都是通向世界的通道。當然,有人會說,還有“念”,在這裡,“觀”不就是“念”,就是我們的“觀念”“意識”嗎?靜下心,不僅能聽到聲音並且還能看到聲音,讓大家心都靜一下,慢慢就能通過看鳥鳴的地方,鳥的形狀姿態就會顯現出來,就像過去沖洗照片,把照片放到顯影濟裡,影像就漸漸出來了。這就是觀音的過程,用心聽,用心看,心眼就會開通,就用這個方法讓大家一起來過一把“觀音”的癮。</p> <p class="ql-block"><b>  何適而非快 自放涯涘(si)中</b>——語出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意思就是放棄一切物慾,保持內心快樂,到哪裡都開心快樂。</p><p class="ql-block"><b> 涯涘</b>(si),水邊水岸。無涯涘,是沒有邊際的意思,本詩是“無涯涘”的縮寫,語出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句“貞元十九年,<span style="font-size:15px;">(柳宗元)</span>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州司馬,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氾濫停蓄,為深博<b>無涯涘</b>,而自肆於山水間。”是說劉宗元被貶不僅沒有頹喪,反而更加努力學習,沉浸在無邊無際的學海中。</p><p class="ql-block"> 山人也佯裝仿效,將心自放於水岸風情之間,在自己設定的樂國樂土裡,心靈暫時得到安歇,暫時逃離一下世俗,不也是一種“快”嗎!快然自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