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忆旧事、古镇怀旧说龙圩

我心飞翔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忆旧事,龙圩古镇说历史</p><p class="ql-block"> 今天龙圩镇东风小学721班的部分同学相约苍海湖畔游玩拍照,畅聚畅饮。将近60岁的人了,回忆起小学几年相伴的趣事,快乐无比。仿佛又回到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说起几十年间的变化,物是人非,不胜唏嘘。镇上几所小学是按照街道,根据路段来分配学校和班级学位的。分到一个班级是一种缘分。又因为那个年代每个家庭至少有3-5个孩子,通常我们是同学,我们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又是同学,从幼儿园到高中。旧戎墟,隋开皇三年(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同年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十九年遂城县改名戎城县。史上有“瑶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是桂东地区最富盛名的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戎圩其实就是一个军事要塞或古战场。遥想当年,秦始皇派主帅屠睢攻打西瓯(广西)时,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一书对秦军的这场战斗做出了如下描述:秦军占领西瓯,越人不服。公元前214年,屠睢率军深入西江畔的三罗地域时(广西、广东交界),中土人埋伏,屠睢中毒剪坠马死亡。此战秦军50万大军几近覆没。攻势顿减,战事陷入僵局。可见古戎圩军事地位。俚族(壮族的祖先,汉以后对壮族人的一种称谓)首领李世贤在今新地镇殿村城山歌罗筑城屯兵反隋,歌罗城遗址目前尚依稀可见。隋文帝即派宰相虞庆则南征,驻营遂城县(即戎圩),李世贤败亡。从此遂城县就改为戎城县四百多年。宋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戎城县,改为戎圩镇,归苍梧县管辖,元、明、清、民国达八百多年都称为戎圩。现在新苍梧县搬到石桥,龙圩作为梧州的一个城区。</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龙圩镇,依大王山而建,有以垂直于浔江的峡顶街以及新街(高冲街)发展到后来的新建街,下郭街。镇上有三棵古榕树现存大街口一棵。逆西江而上的广东人最早建的粤东会馆在城东江边(我在会馆里面住到初二),苍中龙中雄琚西麓,我们的小学(以及我初三以后居住的)公检法、电机厂、印刷厂在东南麓,那里曾经是一个地主的庄园。我在南麓的苍梧师范工作了10年整。</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古镇一派山水相依水网交织的江南水乡景象,大圆塘是四方水塘构成,人民医院是在两个水塘之间,县政府门前的通道在两大张鱼塘中间。新塘冲就由延绵到师范、苍中、东风小学的几张鱼塘、水田构成。小学时,我们曾在水田里耕种!在山上校园里面种瓜菜,在山脚下种水稻。县府隔着新建街对面山上是公检法单位山脚下的水田由犯罪较轻的犯罪分子耕作。</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至上世纪龙圩有东风小学、共青小学、工农小学、反帝小学四所学校。东风小学、教研室,初中高中、教师培训学校(师范)都在大王山上。小小脚板,从千家万户从四面八方,沿各条小路走成了大脚板,浩浩荡荡的学生教师大军走出无数小路走去学校又走出学校,离开故乡。大王山上书声琅琅,山上的林木伴我们成长,成才!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见证、刻录着小城的风土人情及沧海桑田的变换!苍海湖就是下小河一片湿地河湾拓展而成的6000亩城市综合水体,东风小学下面就是大操场,有体育馆田径场场,现在,那里已经搞房地产了。</p><p class="ql-block"> 龙圩粤东会馆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面积1373平方米,1994年定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粤东会馆成了文化大院,艺术殿堂。母亲工作的单位,从5岁到14岁我生活在那里,让我的童年少年的生活趣味无穷。那是我的城东旧事。</p><p class="ql-block"> 广西四大圩镇,明代为桂林大圩、苍梧戎圩、宾阳芦圩、贵县桥圩(贵港桥圩);清代则为桂林大圩、苍梧戎圩、平南大乌圩和桂平江口圩为广西历史上四大古镇,戎圩是明清前期谷米集散地。有“八桂门户”之美誉的梧州在明清时期是广西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到了咸丰四年(1854年),随着其他通商口岸的设立,戎圩的商业才有所衰落。但是,留存的古迹不多。龙圩粤东会馆则是建于广西境内最早的会馆,现在仅剩这两座殿堂。留存的古迹不多百色粤东会馆(广西最大的)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镇上当时有三棵古榕树,现仅存伫立在防洪堤内大街口的一棵,也是古镇的标志物。</p><p class="ql-block"> 我在离故乡的十多公里的梧州工作生活。杂务缠身,近乡情怯,所以很久没来这里细探,真正旧地重游,唤起我儿时记忆的是覃炜明老师的《忆苍梧》、《草木吾乡》、《活在吾乡》里搜寻故乡龙圩印记。</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相聚,与小时候捉迷藏,互相串门,一同成长的小学的小朋友们回忆龙圩这座逐渐被遗忘的圩镇。已经面目全非的故园啊,它只能长在我脑海里,很亲切很温馨。满满的回忆、满满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探望班主任梁伟老师,她是我的语文老师和启蒙老师!</p> <p class="ql-block">梁老师记忆力超强!很多同学以及他们家人的名字她居然能不用停顿地说出。她现在还看自己摘录保健的资料,发觉梁老师比年轻时俏丽。其实,梁老师家庭富有,父亲毕业于华南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前,龙圩出口仓的物业是与她家的地产置换而建。</p> <p class="ql-block">她和很多学生有微信联系,班群里常发一些正能量文章。</p> <p class="ql-block">梁老师和我说她的理想,其唱歌的梦想以及成绩,曾经作为合唱的主唱,她很自豪。</p> <p class="ql-block">梁老师的字</p> <p class="ql-block">小学班主任梁伟老师像拿出她女寄给她的点心让我吃。</p> <p class="ql-block">会馆的侧门,我住过的宿舍成为了原苍梧工会旧址的院子,苍梧县政府搬去石桥镇后,三年前的工会也搬到新县城石桥。我5-14岁在这里生活的。</p><p class="ql-block">原苍梧文化馆有院墙的。这个门洞是当时的正门改成的,现在密密麻麻的建满了房子门前有8-10级台阶,面对正门,右侧有棵高大的龙眼树。这几张鱼塘被填成了街道,成了热闹的街市。</p> <p class="ql-block">旧苍梧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通往峡顶街的坡,右侧往前有间粉店。4分钱一碗粉(带上家里的2两米)</p> <p class="ql-block">苍海湖国家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旧图书馆在里面,很适合看书的场所。古朴的台阶、鼓形的石墩、朱红的梁柱,飞檐斗拱,小姑娘常在这里穿行。</p> <p class="ql-block">童年少年时期住过的宿舍被拆掉了,成为工会的院子右侧的部分,但方正的庭院、幽深的巷道,肃穆的殿堂,热闹的戏院,成为给了我童年丰富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体委对面这家粉店,相信很多老龙圩都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龙圩大街口大榕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