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观》的不解之缘

归来的川宜浪子

文/叶落城市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观》创刊十年了,我也惊叹自已与之走过的这十年的蜜月之旅!</p><p class="ql-block">与《大观》最初的交集是在遥远的1999年9月,那会我在桂林市文联《南方文学》杂志做编辑部主任,因我的打工生涯和文学生涯是从河南巩义开始的,做了文学编辑后,我便开始与郑州的《传奇故事》、《百花园》、洛阳的《牡丹》、南阳的《躬耕》、开封的《东京文学》等交流刊物,时任《东京文学》常务副主编的张欣山老师,在刊物出版后第一时间会用挂号给我邮寄刊物,让我非常感动。</p><p class="ql-block">2000年6月,我策划了“ 《南方文学》首届打工文学万元文学征文活动”,在张欣山老师帮助下,《东京文学》免费刊登了征文启事,有力地促进了《东京文学》作者、读者参与和支持该次征文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我离开了《南方文学》杂志社,也结束了与《东京文学》一年半的刊物交流之旅。但是开封和《东京文学》一直印在了我的心底,在以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心里面想念着一座叫开封的城市,想念着那份叫《东京文学》的文学刊物,想念着相交一年半而从未谋过面的张欣山老师……</p><p class="ql-block">2012年秋,我在QQ上邂逅了时任《东京文学》杂志社社长、后来将之改版初创成《大观》、开启了杂志新气象的张晓林先生,我在QQ上留言告诉了他自己与《东京文学》的这些往事,并流露出渴望阅读杂志的心愿。</p><p class="ql-block">张晓林先生阅读我留言后,立即按我留下的地址,为我寄了几份最新的刊物,从此我们建立了联系,因为张晓林年长我几岁,所以我喊他晓林兄,不久,《东京文学》正式改版成了《大观》,我和从《东京文学》改版的《大观》开始了正式联系。</p><p class="ql-block">2013年,深受爱戴的河南省周口市著名作家、中国小小说大王孙方友大哥去世,得知噩耗,我心情十分沉重悲痛万分,组织与孙方友有交集的文朋诗友写了一批悼念文字,组织好稿件后,我与张晓林兄电话沟通,希望他主持的《大观》能刊发其中一些文字,晓林兄听后,二话不说,当即安排版面编发了作家吴万夫写的《亦师亦友孙方友》和我写的《亦兄亦友孙方友》两篇文章,令我感动不尽。</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网络和短视频的兴盛,传统纸媒和文学刊物日渐没落,作为刊物掌门人的张晓林为了《大观》的生存和发展四处奔波,作为一名资深传媒人、《大观》的老朋友,我帮不上别的忙,只能在心底默默的为《大观》有一个好的未来而虔诚的祈祷。</p><p class="ql-block">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张晓林兄的努力和开封市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大观》杂志重回了河南省重点期刊方阵,并成为了中国文学报刊协会杀出的一匹黑马,为新时代的文学期刊繁荣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其推出和主办的《大观》作家群现象、师陀小说奖、蔡文姬文学奖更是成为了今日中原靓丽的文化品牌。</p><p class="ql-block">这些年,为了生存,我远遁文坛,离文学越来越远了,但我一直坚持阅读《大观》,把《大观》当做我常态化阅读的文学期刊——当工作累了、身体乏了、心情倦了,我就手捧新一期《大观》静心品嚼,浮躁的心灵便得到了净化,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在《大观》的陪伴中,我再次对文学充满了虔诚和感恩!</p><p class="ql-block">如今,《大观》创刊十周年了,而我,也与《大观》相依相伴走过了十年的蜜月期,因此,在《大观》创刊十周年来临之际,我想由衷地说一声:有《大观》相伴真好!祝《大观》的明天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