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小人物

文学丛刊

<p class="ql-block">  作者:刘文华,男,江苏三强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州大学法律硕士,注册税务师,英语翻译,江苏省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写作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中有所谓用权术,有人说这是糟粕。封建王朝,用权术无所不在,无所不用其极。老实巴交者,循规蹈矩者,在用权争斗中肯定吃亏。皇帝虽处权力顶峰,但也不是稳如泰山。大臣一方面臣服皇权,另一方面又觊觎皇权,并伺机夺取皇权。皇亲国戚,一方面尽享皇恩浩荡,另一方面也是夺取皇权的最大隐患。相煎何太急?这是皇族中老实无用者的感叹。兄弟相残、父子相残、宗亲相残,几乎家常便饭。风平浪静只是暂时,风平浪静只是皇权威压之下的短暂平衡,风平浪静中永远暗藏杀机,只是杀机未熟,未成气候。杀机一旦成熟或成气候,立即化为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p><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非民主制国家,常有政变。政变就是夺权,与封建王朝夺权没有什么不同。政变需用武力,借助军队,只有掌握军权者才有条件发动政变。民主制国家,政府更迭通过选举。选举也是夺权。与政变不同,选举夺权,采用文明、和平、程序手段,而非军事手段、武力手段。选举虽然文明,但为了夺权,选举有时也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贿选、拉票、造假、黑对手、给封口费,虽然非法,只要不浮出水面,成功也就成功了,没有人会计较成功的手段。</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用权是大人物的事,与普通人关系不大。错。严格讲,每个人,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社会的一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权。一个机关,局长有局长的权,科长有科长的权,科员有科员的权。当然,角色不同,权力的大小不同,内容不同。一个农民,有权吗?当然有。比如,这位农民,收了一千斤麦子,他可以决定卖还是不卖,可以决定何时卖、卖给谁,这就是权。一个小区门卫,他的权就是检查进出小区的人员、车辆,形迹可疑的、鬼头鬼脑的、东张西望的,他可以盘查、询问、限制进入,甚至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告。一名会计,老板通知他付款,他可以立即付,也可以拖延付,还可以分期付,还可以搪塞不付,让客户拿他没办法。</p><p class="ql-block"> 权无论大小,都有价值。大权大价值,小权小价值。所谓以权谋私,就是把权的价值转化为物质利益,然后占为己有。以权谋私,本是人之常情,无褒贬之别。比如,农民收了一千斤麦子,出售权的行使与否,最终取决于此权能否谋取最大的物质利益。这就无可厚非。农民对一千斤麦子的出售权是自己的私权,不是他权和公权,以私权谋私,天经地义。如果是他权或公权,以权谋私就是侵权或犯罪。老板让会计付款,会计的付款权,是他权,老板权,而不是会计的私权。如果会计以付款权刁难客户,逼客户给点好处,不给不付款,就侵害了老板权。一名公务员,担任公职,手里的权是公权。公权是干什么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如果用来谋私,就侵害了公众利益。公权可用,但不能滥用、歪用,滥用、歪用就是犯错或犯罪。</p><p class="ql-block"> 最近,美国总统大选弄出不少事情。拜登80多岁,早是带重孙子的年纪,明显老态龙钟,说话语无伦次,经常说错话,还想竞选连任,再赖一届。拜登好在还有自知之明,在舆论压力下,选择退出,支持女副总统哈里斯参选。特朗普也不小了,为了再次复出,不顾刑事指控,耳朵被枪打伤,差点送命,却并没有抱头逃窜,而是立即勇敢站起,握拳振肩,精神可嘉。这都是何苦呢?说到底为了夺取总统这个最高公权。可见为了权力,可以脸都不要,命都不要。</p><p class="ql-block"> 大人物如何用权,不再多说。</p><p class="ql-block"> 本文说说小人物用权。小人物在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权力不大,用权艺术也不差。大人物都是从小人物来的,做小人物时,已经掌握用权套路,驾轻就熟后,很快成长起来,变成大人物。小人物用权不起眼,不被关注,总被忽视,其艺术性不可小觑。隔行如隔山,但不隔理。小人物用权的手段、套路、策略与大人物大同小异。小人物滥权也有危害性,但危害性有限,不一定出大事。有的小人物大错没有,小错天天有,即使群众有反响,但查起来都是鸡毛蒜皮,高射炮打蚊子,精度再高不一定打着。</p><p class="ql-block"> 小人物用权的技巧是让没权变成有权,小权变成大权。精明的小人物,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觉得有权。常见这么一种现象,有人身居要职,大权在屋,但由于不会用权,常常大权旁落,有权变得没权。有人却正好相反,那些看上去不起眼、没权的岗位,一旦被会用权的小人物占据,会变得十分有权。我有一位老友,也是同学,在外县机关主管职称。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当时正是职称热,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评职称,职称与工资、升迁挂钩,大家削尖了脑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弄职称。大单位都设职称科,我的这位老友就是职称科办事员。他的职责就是收材料、报材料,发职称文件和本子。这个岗位看上去没权还挺忙,大家都不肯干。抽调人员时,领导物色了好几位同志,都一口回绝。最后选中了我的这位老友,他没有推辞。</p><p class="ql-block"> 上报材料前需要领导审核、签字,这个权属于领导,我的这位老友不敢觊觎。他所发现的权在是否把材料送到领导手上审批。本来,送领导审批是应报尽报,不可截留,如果真这样,我的这位老友就无权可言。他自己私下设定了一个初审环节,这样,权就来了。于是,他就在上报的职称材料中找瑕疵,只要找到一点瑕疵,他就打电话让人把材料拿回去重弄。他曾跟我说过,所有人的职称材料在他手上都有被退回重弄的记录。有人的材料被退回重弄过好几回,实在没招了,就约请他吃饭,或送烟酒,请他“指点”。凡是经他“指点”过的材料,都顺利通过,并很快报到领导手上签字上报。没有经他“指点“过的材料,仍然一而再、再而三的退回重弄。</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他打电话约我喝酒,我应约去了。他情绪不好,我坐汽车再坐三轮车到饭店时,他已半瓶酒下肚,话开始多起来,说今天被人投诉,一位未请他“指点“材料的人投诉。领导把他叫去问原委,他把那人材料中需要“指点”的地方跟领导汇报,领导虽没说他做得不对,但最后扔下一句话:以后所有材料只能退回一次,不准退第二次。这就是后来上面发文要求的“一次告知”制度,比这位领导的做法落后了大约整整十年。</p><p class="ql-block"> 从此,请他“指点”材料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所有需要修改、补充的内容必须“一次告知”,我的这位老友也没办法,只好服从。这也打击了他在材料中吹毛求疵的积极性,于是,出现了另一个情况,他又请我坐车去喝闷酒。由于没有人请他“指点”材料,他就提不起精神审核材料,就这么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就报给领导签字上报了。没过几天,上报的材料被市里退回。市里说的话很重,所有材料未经严格审核,错误百出,无法上会参评,影响了全市职称评定进度,下不为例。领导把他找去狠狠训了一顿,问原来材料从未被市退回,最近究竟怎么了。我的这位老友虽然知道原因,但不敢直说。</p><p class="ql-block"> “指点”少了以后,我的这位老友又找到了“新权”。上面职称文件下来,他通常不立即下发,而是锁在抽屉等。很多人等了着急,就请他吃饭,或送烟酒请他“多关照”。有一次,一批工程师职称文,市里下发后被他锁在抽屉里一个月。机械厂的一位工程师从市里得知,职称文早已下发,却未收到。厂里调资正好职称派上用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必须等下次调资再说,心情非常着急,于是夹了两条香烟请我的这位老友给点“内部消息”。我的这位老友见他没有“空手”,十分爽快,将抽屉打开一条缝,两眼贴住抽屉缝隙,一张一张翻看市里职称文,终于找到这位“打探者”的名字,他忽然把抽屉一推,斩钉截铁说:“恭喜你,你的职称下来了!你先回去,明天请你单位办职称的同志来拿文。”这位“打探者”千恩万谢:“职称文真是及时雨,一点都没有耽误调资!”</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的这位老友顺利退休,我开车去看他,两人还喝了庆贺酒。他说,混了一辈子,还是机关中层,退休前职级并行,给了个四级主任科员。还好,总算平稳着落。回想当年,他有点怅然若失,为没有掌握大权而后悔,但转一想也感到十分庆幸,说自己如果掌握大权,可能后果不堪设想,也算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DczNDI1MQ==&mid=2247483768&idx=1&sn=a697fe201683f4a31396bb2f326ca508&chksm=fe7dfcbcc90a75aaa4a084e4ff7984eec9b35540272677c8d59281360b2496ee130309acfbf7#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