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刘汝春松林岗博客博文汇编之七(2015年)

陈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汝春松林岗博客博文汇编之七</b><b>(2015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01-24</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永 远 的 纪 念</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在毛主席接见演出队50周年(刘汝春)<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1965年1月17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及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包括85团战士业余演出队在内的,来自四大军区的四支战士业余演出队、连队演唱组,到今天已经整整50年。我当年作为八五团战士业余演出队的领队,也受到了接见。历经50年的沧桑岁月,毛主席接见演出队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被接见时的激动情感至今常常奔涌心头。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的重要意义不仅没有丝毫淡化,而且随着时空的发展变化,与毛主席接见演出队相关的参照系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接见的光辉更加灿烂,接见的意义更加深远。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我认为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值得永远纪念。<br ></br> 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是鼓舞青年战士放飞梦想的强大动力。毛主席的接见对演出队的所有小兵们都是极大的鼓舞,是人生一次难得的辉煌。演出队的同志更加热爱部队业余文艺活动,更加积极投身兵写兵、兵演兵的部队业余活动之中。他们初入演出队时大都怀揣着各种朦胧的梦想,作为业余文艺爱好者,当然也包括了作家梦啊、诗人梦啊、演员梦啊。但他们当时还很稚嫩,笔杆子还哆哆嗦嗦,难以相信能够梦想成真。然而毛主席的接见让他们产生了新的希望、新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毛主席历来对青年寄予极大的希望,曾把青年称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毛主席接见战士演出队不仅是对这些年轻战士们创作、演出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对他们创作、演出更多精品佳作、涌现出新时代文艺人才的信任和期待。此时他们似乎听到毛主席在亲切地呼唤:“年轻的战士们,让梦想腾飞吧!”从此他们中不少人进入了放飞文艺梦想的新里程,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文艺方向在革命文艺的殿堂中放射出自己的一缕微光。他们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放飞文艺梦想的佼佼者。<br ></br> 如雷子明,当年战士演出队的演员兼创作员。从战士、副班长、班长、营部书记、团俱乐部主任一路走来,矢志不渝地把部队作为放飞文艺之梦的广阔天地。毛主席接见当年,便勇敢地拿起笔,在人民日报、曲艺杂志发表了作品和文章,并在1965年、1966年先后出席全国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军作家会议。后来从85团调入原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创作组,成为专业作者。转业地方后任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所长、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几十年来,他潜心创作,笔耕不缀。先后出版了两部诗集、四部歌词集以及音乐剧、作词音乐带专辑等等。有50多部(首)作品获全国、全军奖励,包括层次很高的全国性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大型组歌《告诉明天》被省博物馆收藏,有的作品被选入大学教材。不少由他作词的歌曲列入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晚会节目单,由著名歌唱家搬上舞台。由于其文艺创作硕果累累,这位当年的85团战士成为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歌词作家和诗人、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及主席团荣誉委员。至今他仍然活跃于文坛艺海,每年都有新作问世。<br ></br> 如雷河清,这位当年的85团120炮连战士,他为演出队创作的《刺刀颂》在部队广受欢迎,没想到在大家云集的北京也引起轰动效应,《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刊登、还出版了《刺刀颂》单行本。毛主席接见大大鼓舞了他的创作信心和创作激情,他一直怀揣的“诗之梦”从此展翅飞翔。以后虽然职务不断变化、升迁,在部队从连队战士、师宣传科干事、军区文化干事、副科长、军文化处长、直至师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永远不忘毛主席对业余文艺战士的殷切期望,总是挤时间激情澎湃地进行文艺创作。1972年,由他撰写歌词的歌曲《工农的子弟工农的兵》,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荣获优秀队列歌曲创作奖,总政治部发通知全军学唱,并由总政歌舞团演唱录音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放,流传广泛,影响巨大。他在任军文化处长期间,继承发扬八五团老传统,也培育了一支优秀战士演唱队,参加全军业余文艺汇演。他转业后从事中共党史和地方革命史研究,任湖北省《地方革命史研究》杂志主编、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副总编缉、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参与编辑、编修、出版《李先念传》、《李先念年谱》等各类专题史、论文集40余部,获正高职编审职称。在史学研究工作百忙中创作出版了电影剧本《慧梅》,40集电视连续剧《威逼武汉》、20集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长诗《狂飙之歌—1946》、文集《史海乐章》等,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br ></br> 又如张业胜,战士演出队副队长,当年的八五团五连战士。在八五团战士业余演出队的几年磨砺,不仅培育了他对文艺的爱好,也大大提高了他的表演能力。毛主席接见后调原武汉军区文工团,历任话剧团演员、分队长、京剧队副队长、京剧队导演。武汉军区文工团解散后调入广州军区文工团。退休后仍然在广东省军内外积极从事文化工作,成绩斐然。他担任了电视剧《李硕勋》、《黄埔虎将》等多部电视剧的制片人或制片主任。还曾多次策划、导演军内外大型文化活动,其中包括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赛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导演。<br ></br> 放飞梦想,是青年人永恒的人生主题。当年毛主席接见演出队,成为青年战士放飞梦想的不竭动力,确实有着永远的纪念意义。<br ></br> 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是不断增强部队“文化基因”的有力促进。基因,也叫遗传因子,而“文化基因”这个词,我是从张林在松林岗博客发的文章《一个步兵师的文化基因》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张林,上世纪90年代我们师的报道员、新闻干事,后来的兰州军区师职宣传研究员,现在的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任)。他这篇文章的意思,我的理解是讲我们师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着重视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事实正是如此。29师及其下属的85团正是一支历来重视文化工作的部队,是一支枪杆子里出英雄、笔杆子里出人才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毛主席的接见,使我们部队各级领导更加认识到抓好文化工作,对鼓舞部队士气,发扬英雄主义精神,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实际工作也是“蛮拼的”,出现了文化建设全面开花的好形势。报道组、演出队、篮球队、放映队等等都是腿上绑铜锣,走到哪响到哪,在全军区经常拿冠军的角色。其中对影响更大的文学创作更注意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如果说部队驻防湖北时期在文化工作上培育了饮誉全军的战士演出队,驻防西北时期则培育了全国闻名的作家群。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张林外,还可以顺手拈来几个实例。<br ></br> 曹树莹,1972年入伍进入我师,历任特务连战士、排长、副指导员、组织科干事,那时在写作上便小有名气。1979年后他调任军政治部、兰州军区政治部,直至湖北省军区咸宁人武部政委,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其作品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采用。结集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梦中的钟声》、中篇小说集《人们每天面临的河流》、诗集《无岸之河》、《幽蓝的柔波》、长诗《巨澜》等6部,作品多次获奖。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br ></br> 王久辛,1978年参军来到我师,历任高炮营指挥排战士、排长、宣传科新闻干事。在我师重视文化人才的激励下,入伍第二年便发表作品。几年的历练,大大提高了他的创作视野和创作才能。以后调兰州军区政治部,曾担任《西北军事文学》执行副主编;又调武警总部,担任《中国武警》杂志主编,编审。他的作品很多,获奖也很多,不做赘述,仅举一例便可见其创作成果之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墙上,有一块长39米、宽1.2米,名为《狂雪——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的铜质诗碑被镶嵌在墨色大理石内。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架势,绝不是一般成名作品可以入选的。它的作者便是从我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王久辛,他这首诗荣获我国最高文学奖之一的首届鲁迅文学奖,与冰心、季羡林等大师级作家同列获奖名单。<br ></br> 师永刚,1989年参军来到我师,先在炮团后在师宣传科工作6年。他才思敏锐,文笔很好,为了不让他复原,师里通过张林从军区弄一个报道骨干提干名额,留住了他。在我师期间,他就发表了不同体裁作品200余篇,创作了《西北望》、《天苍茫》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天苍茫》改编成电视剧《最后的骑兵》在央视播出。后来上调兰州军区文化部工作,2000年转业任凤凰卫视周刊主编。他是著名作家,出版小说、诗集十多部;更是全国有名的出版策划人,是我国画传热潮《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二十多本各种名人、大事画传,还策画出版了数十本畅销书。他受聘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在两岸三地出版界都有一定影响。<br ></br> 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人民文学杂志出版了一套五十年作品精选,从我师走出来的张林、王久辛、师永刚三人的作品一同入选。这在全军的师级单位可能是罕见的。<br ></br> 我想,从所有部队都应牢记“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都应代代继承发扬重视文化工作的传统来说,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也是值得永远纪念的。<br ></br> 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是一段历史的精彩闪光。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不是一件孤立的盛事,而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那段历史的一次精彩闪光。为什么毛主席要在人大会堂以宏大的场面郑重其事地接见这些普普通通的年轻战士?为什么来自最底层的战士业余演出队、连队演唱组被安排到宏伟的人民大会堂,为国家最重要的人民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演出?为什么要让中央及来自全国的各级政要、人民代表观看这些普通战士的文艺节目?为什么敬爱的周总理特地邀请战士演出队、演唱组到中南海给国务院做专场演出,而且周总理再次观看,再次与大家合影留念?为什么那么多中央一级的报刊争相发表业余演唱队那些初出茅庐的战士作者的作品?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那是一段普通工农兵最受尊重的历史,是“卑贱者”的创造力、精气神最受重视的历史。如果我们联想到,那时树立的最受社会敬仰的英雄、模范典型,是普通战士雷锋,是普通工人王铁人,是修建红旗渠的普通农民集体,那段历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其实也正是这些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典型才能永立历史的潮头,战士雷锋不是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国人民心中无可替代的人中骄子吗?<br ></br>那是一段值得永远仰视的历史,是一段值得永远记忆的历史。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作为那段历史的一个闪光点,当然也值得永远纪念。<br ></br> 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是反思中国文艺现实的一片明镜。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战士业余演唱队绝不是随意而为,也不仅仅是对这些战士个人的褒奖。而是要通过接见引领中国文艺的方向,要告诉人们文艺是什么?为什么?靠什么?她应该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应该靠深入火热的生活,扎根于人民的土壤之中。当年战士业余演出队的演出正是体现了这些根本要求。而反观现在的文艺,这些也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这些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在学习讨论中,有人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对毛主席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如果用毛主席为什么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来思考当前文艺界的现实,也许会有更具体、更深刻的感悟。<br ></br> 社会主义文艺需要在不断反思中前进,这也是文艺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应该成为一块闪光的明镜,永远映照各个时期文艺现实的反思。<br ></br> <br ></br> 以上就是我认为毛主席接见战士业余演出队值得永远纪念的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战友们指教。<br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1.17.毛主席接见演出队50周年纪念座谈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1.17.毛主席接见演出队50周年纪念座谈会合影</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扫码看视频)</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02-15</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贺永保老战友来信引发的感想</b>(刘汝春)</div><br> <br> 2月4日,远在郑州的贺永保战友,通过他女儿在我的邮箱里发来一封给我和王远炽及在汉战友们的信。因我的电脑出了点故障,两天后才看到信件,当即转给王远炽老科长。现将贺永保战友的来信发到松林岗博客,同时,结合近日与永保同志及其家人的电话联系、近年来对永保同志的浅薄了解,谈几点接读来信后的个人感想。<div><br>贺永保战友来信原文如下:<br><br>尊敬的刘汝春、王远炽等亲爱的战友们:<br> 一个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今天也是2015年第一个节气——立春,向你们及其家人问好、拜年!<br> 半年多没与松林岗博客照面,也没能给你们打个电话,请你们谅解!<br> 去年10月至11月,我和老伴回老家照顾百岁母亲(现在她老人家身体一直很好,勿念。)11月下旬回到郑州两天后,老伴突发心梗,紧接着我也感到身体不适,我俩先后住院,我做了个手术,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刚刚出院,现在一切尚好,只是身体虚弱,在家休养,请放心!<br> 住院期间,尤其是病重时,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女儿、女婿们,日夜守护在我的身旁,在我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是他们一勺一勺地喂水、喂饭,甚至连大小便也需由他们帮助才行。孩子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看在眼里,记里心里,常常感动地流下眼泪。我更深深体会到,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多么需要亲人的陪伴。待我病好后,还要再回老家好好照顾我的百岁亲娘。尽一份做儿女的孝心!<br> 住院期间,当我病情稍有好转时,我总想看看松林岗博客,看看和我在军营中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近况如何,看看你们的诗文……我的女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不但买来我爱看的报刊读给我听,还经常拿出手机,让我浏览松林岗博客的内容。我不会写诗也写不出好文,但我会积极参与到你们中去,和老领导及战友们共渡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br> 祝你们及全家幸福安康!新年快乐!<br> 战友 永保<br> 2015年2月4日 <br> <br> 看了永保战友的信,我立即给他去电话告知信已收到,并了解他现在的身体情况。他对自己的病情不愿多谈,只是说正在康复之中,战友们不要为他操心。为了弄清他前段住院情况,我直接拨通他女儿的手机,这才了解到永保战友这次病得不轻,真正的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他因肠子上长囊肿,住院开刀,这是开肠破肚的大手术,需要全麻。在全麻过程中突然出现心脏停止动跳的严重险情,急忙送监护室抢救,实施电击,因电击力度很大,造成胸腔损伤,多根肋骨折断。好在经过多天抢救,心脏功能逐渐恢复。然后转入胸腔外科进行肋骨联结治疗,以后又转入胃肠科再次全麻进行肠道囊肿切除手术。手术虽然比较顺利,但经过长时间危重病患的折腾,身体已经虚弱不堪。住院两个月后回家疗养,当前身体仍处于虚弱状态,未曾迈出过家门。从永保战友这次重病后的来信及过往的一些故事,我有三点感受至深。<br> 一是永保同志对战友的深情厚谊。还在他住院时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情况下,便念叨着要给武汉的老战友们写信,向大家报个平安,捎个祝福,拜个早年。儿女们劝他,你现在病这么重,动弹都很困难,怎么能写信?先还是安心治疗,等出院后再写不迟。他当时也的确无法执笔,但甫一出院,他便在身体极为虚弱的情况下坚持着写了上面这封信。真是纸短情长,文字不多,付出很大。他最关心的是老战友们的健康。我们在不长的通话中,他逐个询问老战友的身体情况,反复叮嘱要保重身体。还向我谈及,周边的战友谁身体不好,谁已经去世。说到动情处,他几度哽咽,难以成句。我感到永保同志对老战友的情感发自内心,极其诚恳、非常真挚。我联想到2012年,他来武汉参加电影队老战友聚会时,带来了一大堆刺绣作品分送给在汉战友,这都是他行前带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刺绣出来的。一个年近80的老人,要用小针细线刺绣一副副像样的作品,该要付出多大精力和心血。如今他送给我的奔马刺绣图仍摆放在我的书房,我既欣赏那栩栩如生的奔腾骏马,更感动于永保同志一针一线织进去的深厚战友情谊。<br> 二是永保同志对松林岗博客的热爱依恋。永保同志过去对电脑、网络很少接触。自从得知武汉的战友建立了松林岗博客后,便对电脑不离不弃,从一个电脑盲,到现在只要情况允许,几乎每天都要打开电脑,到松林岗博客徜徉一番。在他看来,打开松林岗博客就像回到了培育自己不断成长的老部队;读到那些回忆文章,就像重新经历铭心刻骨的过往战斗生活场景;看到战友们一次次聚会的报道,就像自己也融入其中,和大家一起共度欢乐时刻;看到战友们的诗文佳作、摄影书画,就为老战友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感到高兴、鼓舞…..。他曾用诗的语言这样形容自己和松林岗博客的关系:<br> “松林岗博客就像我的家。几天不回,想家!<br> 松林岗博客像一间冬暖夏凉的书屋。几天不去,想读!<br> 松林岗博客是战友们欢聚的乐园。几天不见,思念!”<br>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在经历生死大关的重病之中,还经常要女儿在病榻前用手机打开松林岗博客让他浏览。松林岗博客似乎成了永保战友重病中的有效治疗剂,高级营养品。这只能出自一种深深热爱老部队,深深思念老战友的情怀。<br> 三是永保同志带出了满门的孝悌家风。在上面那封篇幅不长的来信中,永保同志前后两次谈到侍奉百岁老母的事,可见孝敬老母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在电话中说到,现在最急着要做的事情,是去乡下侍奉年逾百岁的亲娘。其实他这次重病前刚与老伴在老家侍奉了老母两个月,老人身体很好;而且乡下还有兄弟与老母在一起,处于重病康复期的他少回去一趟实属正常。但他觉得孝敬亲娘是自己的本分,是不能由别人代替的。永保同志曾经这样表达自己孝敬老人的心情:“我虽年近八旬,能照顾生我养我的百岁母亲,这是我的福分!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是何等的人伦境界!应该见报刊,进课堂,成为社会的伦理教材。如今能这样做这样想的人大概不是很多了。大家都知道,永保同志有一手精湛的刻字功夫,这功夫就源自于对老娘的孝敬。2011年他老母满99岁时,眼看就到百岁了,大孝子永保同志想在家门上挂一块“五世同堂”的匾额,让老母和全家高兴。无奈乡下找不到刻字的人,他下决心自学刻字。对老娘的孝敬是强大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日夜操刀,一块一米多长红底金字的大匾终于高高挂上门庭。老娘高兴,家人满意,村民称赞。永保同志在这次来信中,对自己重病中,女儿、女婿无微不至地侍奉床前非常感动,实际上这正是他长期来以自己的孝悌垂范带出的优良家风啊!<br> 最后:<br>祝愿永保战友安心调养,早日康复!<br>期待永保战友康复后常来松林岗博客与大家交流、互动!<br>给永保战友伉俪拜年!祝两老及全家新春安康、幸福!<br>特别要给永保战友的百岁老母恭恭敬敬地扣首请安,祝老人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br>同时我也在这里给远远近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战友们拜年,祝大家新春健康、愉快、幸福,阖家欢乐!<br><br> 刘汝春、王远炽科长及张林、雷子明、雷河清、袁西刚等战友:明天就是除夕了,向你们及全家拜年问好:祝新春愉快,全家幸福。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问候!我现在身体、精神等都好多了,请你们放心。我对“风雨过后艳阳天”充满信心!<br> 亲爱的战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老家豫北清丰县是远近闻名的“孝道之乡”。据历史记载:隋朝有个大孝子,名张清丰,家境贫寒,以卖烧饼为生。他每天打出的第一个烧饼,不管是谁,出多少钱都不卖,总是留给父母享用。时间久了,他的孝行传遍三里五乡。据说清丰县就是以张清丰的名字命名的。<br> 我身为“孝道之乡”一员,理应带头弘扬光荣历史。<br> 向陈德、王德安、朱立志、戚永安等战友拜年问好,祝全家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战友 永保<br><br>永保战友:<br> 新春佳节将到,祝你们全家新年快乐,生活幸福。<br> 当我读了你亲切而情深的来信,使我想起过去的一些往事。<br> 那是部队驻湖北花园的日子,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冻手冻脚的冬季,你总是身背照相机,跟随部队野营拉练,战备练兵,或者奔波在田头地边,把部队日日夜夜训练和生产的场面,摄入镜头。鼓舞指战员不畏艰苦,排除万难,完成任务。<br> 如今你重病住院,病刚好,就想着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千言万语,望你多多保重,好好养身。病刚好,你“总想着看看松林岗博客,看看和我在军营中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这种好学上进的求知精神,给以我力量。当前,你还是静心休息,好好养身。<br> 同时,我借此机会,你送我的《永保绣》,表示衷心的感谢! 战友王远炽<br><br><br>忠厚家风出孝子,<br>世世代代逐传递。<br>好人一生多平安,<br>一世幸福天恩赐!<br>祝永保兄早日康复,祝百岁老太期颐长寿! 禾青<br> <br> 问候贺老师,问候老科长,也问候56师所有的兄弟姐妹,平安是福,多多保重,新春快乐。 张林<br> <br> 谢谢刘老科长---让我们读到永保大哥的信,知晓了他的近况。孝悌---乃中华文化的DNA;仁之根本;做人、做事之根本。永保大哥之家风,乃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实为我等效法之楷模。愿好人一生平安,早日康复!祝羊年吉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西刚二月十五日<br><br></div><div>百岁老母活神仙,<br> 一代家风情无边。<br> 好人自有好人福,<br> 风雨过后艳阳天!(雷子明)<b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反腐惊雷迎八一 </b>(刘汝春)</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近半年来,在中国的天空一直滚动着隐隐雷声。这雷声预示着什么?人们在互道“你懂的”声中等待着、等待着….。就在八一建军节的前夕,这隐隐雷声终于化作一道惊雷落地炸响。——中央媒体报道: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对郭伯雄组织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决定给予郭伯雄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严重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br> 在八一前夕这一特殊时刻,党中央反腐再出重拳,让全国全军进一步看到了党中央、习主席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尤其让全军将士进一步认识到反腐与加强军队建设的关系。<br> 回顾十八大以来,直到这次对郭伯雄的处理,军队已有包括两名原政治局委员、原军委副主席的40名军级以上军老虎落马。正是随着军老虎的纷纷倒下,人民军队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与促进。这表现在:抹去腐败尘霾,军魂更加闪亮;割除腐败毒瘤,军心更加凝聚;扫除种种歪风,军风更加纯正;清走沉疴流弊,军纪更加严明;搬掉改革障碍,军力更加强大。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见,随着反腐的继续发力,我三军将士必将以崭新姿态在强军兴军征程中奋力前行。<br> 军队反腐是全国反腐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敢担当,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强力反腐,取得了累累硕果。截至2015年7月末,除军队外,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领导,全国已有76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落马,其中包括原中央常委,原政治局委员及15名在任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刑不上常委已成不再潜规则,零容忍、无禁区已成反腐新常态。人们日益相信,在党中央、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赢反腐这场攻坚战、生死仗。<br> 有感于兹,附上打油一首,表达我对反腐的点赞、加油。<br>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反腐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狐社鼠久为灾,反腐惊雷滚滚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打虎抡锤无禁忌,灭蝇扑拍不虚栽。</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冲天正气零容忍,浩荡廉风扫雾霾。</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还我神州清净地,复兴圆梦待花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08.01晚10时急就于武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网页留言</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br> 可我要说:“当了将军的士兵,未必就是好士兵!”<br> 关键要看:你是为自己,还是为人民!<br> (雷子明)<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抹去腐败尘霾,军魂更加闪亮;割除腐败毒瘤,军心更加凝聚;扫除种种歪风,军风更加纯正;清走沉疴流弊,军纪更加严明;搬掉改革障碍,军力更加强大。--------代表了我们的心声。写得好,点赞一个!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未清</span></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08-27</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战老兵王兰江的红色足迹 </b>(刘汝春)</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战老兵王兰江的红色足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8月23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在“人民不会忘记”栏目中报道称:“在陕西西安古城墙上展出的抗战老兵图片展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看,共展出了120位健在抗战老兵的照片,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9岁,年龄最小的也已84岁高龄。当92岁的抗战老兵王兰江在家人的陪伴下出现在展览现场时,游客们立刻围了上来要和老人合影,一位小朋友还数起了老人胸前的军功章,总共18个。”<br> 看到悬挂在西安城墙上老政委的巨幅照片,听到央视唯一呼唤着王兰江的名字,望着老政委老当益壮的身影及他与小朋友们合影的场景。我感到非常亲切,很受鼓舞。因为他是曾经多年直接领导我们、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老主任、老政委。这时,他在《红色年轮》中对其抗战事迹的描述,又在我脑海中萦回。而且我进一步领悟到抗战对老政委全部红色人生的重大意义。<br> 抗战奠定了他红色人生的坚强基石。抗战老兵王兰江参加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1937年全面抗战刚爆发,13岁的他便担任了抗日儿童团团长,16岁担任了村青救会相当于主席的秘书,18岁但任民兵队指导员、党支部副书记,以后又担任总抓全区武装斗争的区武委会主任。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干出了响当当的成绩。为什么一个抗战胜利时才21岁的小青年,在八年抗战中能够叱诧风云,名震乡里?正如他在红色年轮中所说:“在咱县哪里斗争最艰苦最危险就把我放到哪。八年抗战我都是打冲锋的”。是的,正是打冲锋、争第一,奠定了他在抗战中的行为基石,这是腥风血雨中奠定的基石,是出生入死中奠定的基石。抗战胜利后,老政委参加了解放军,先后在九纵轮训队改造俘虏,15军随校轮训干部,担任133团政治处副主任、15军坦克团政委、29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19军副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离休后担任干休所党委副书记,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这块基石从未有过松动,他总是以打冲锋、争第一的姿态向前迈进。他从13岁担任抗日儿童团长到90高龄当选离休党支部书记,从18、9岁多次介绍民兵队的战斗经验到80多岁介绍饮誉全军的先进干休所经验,人们可以看到从打冲锋、争第一这块基石上迈出的近80年未曾间断的鲜红脚印。<br> 抗战谱写了他红色人生的辉煌业绩。王兰江老政委一生中创造了不少骄人业绩,但我认为最耀眼的辉煌,是在抗日战争中,他作为民兵队的指导员与民兵队长王来法共同创造的举世闻名的地雷战。地雷战早已拍成了电影,写入了抗战史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省军区在老政委的家乡李峪村修建了地雷战纪念馆,仅70年代,全世界就有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到那里参观过。一个不到20岁的小青年,能创造出这样的辉煌,实为罕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创造地雷战这一重大荣誉应该归功于谁的态度。老政委自己也承认,“我的特点是胆子大,点子多,地雷战中我出了很多点子。”但当年他在向上级报送开展地雷战的材料中,将地雷战完全归功于队长王来法,对作为民兵队主心骨的指导员即他自己则隐姓埋名只字不提,因此上级授予了王来法地雷大王的称号。后来有人提出地雷战的功劳主要是王兰江的,这种说法实际上符合老政委智勇双全的特点,但他坚决反对,并耐心地向人们解释,说明突出王来法的道理,还指出,“评功论奖也是对革命觉悟和战友感情的一种检验。”我深深感到抗战老兵王兰江不仅参与创造了地雷战这一辉煌战法,也放射出了见荣誉就让的辉煌思想。<br> 抗战铸造了他红色人生的坚贞品格。老政委在红色年轮中多次提到,他在抗战时期最大的特点是胆子大、点子多,被群众称为“王大胆”。在战争中大胆意味着什么?就是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胜利。大胆是因为对日本鬼子恨之切,对国家人民爱之深。抗战中的王兰江正是这样。他成天想的、做的就是如何多消灭敌人,保卫好乡亲。他曾孤身趁夜摸入敌人驻地,从窗子里摔进手榴弹消灭敌人;他曾单身陷入敌人围困而临危不惧,设法脱离险境;他身上总是带着一颗马榴弹,随时准备和鬼子同归于尽。在敌人扫荡中,他从不钻洞子躲藏,而是冒着危险在山梁上东一枪西一枪地迷惑、扰乱敌人,保卫乡亲。他和王来法创造的地雷战更是大胆与智慧想结合,敢于以弱胜强、以土胜洋的经典。因此,老政委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大胆,不止是个人生就的性格,而是战争中磨砺出来的恨敌人、爱人民的坚贞品格。这种品格也一直闪耀在他以后长期的部队领导工作中。抗美援朝初期,他本来留在国内15军随校担负培训干部的工作,志愿军在朝鲜前线艰苦卓绝的战斗让他按耐不住,深感自己必须到最艰险的地方去。他趁往上甘岭送兵的机会,找领导磨蹭,主动请缨,投身于“世界最残酷”的上甘岭战役。1955年调任坦克团政委,面队苏联顾问遗留下来的单纯军事观点和教条主义影响,甫一上任,便大张旗鼓地把不符合我军建军原则的东西一个一个地改正。在文化大革命7.20事件中,部队少数干部战士受到社会上派性的冲击,一度出现思想混乱,他和师的其他领导及时站出来,大胆、细致地开展工作,迅速稳定了部队,保护了邱少云部队这面光辉旗帜。<br>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抗日老兵王兰江作为受到群众崇敬的英雄在新闻联播中亮相,这是实至名归。老政委已经92岁高龄,在这里,也让我们这些老部下向抗日老兵王兰江致以最崇高的敬礼,祝老政委晚年健康幸福,频添福寿,永葆光荣。<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b>2015-12-29</b></div><div style=";"><b><br></b></div><div style=";"><b>83岁诞日戏作(刘汝春)</b></div><div style=";">1932 ——2015</div> <div style=";"><b><br></b></div><div style=";"><b>人生苦短勇登攀,</b></div><div style=";"><b>暂获耄龄八十三。</b></div><div style=";"><b>碌碌唯求身永健,</b></div><div style=";"><b>拳拳寄望国长安。</b></div><div style=";"><b>诗词吟咏抒情志,</b></div><div style=";"><b>网络行文寄寸丹。</b></div><div style=";"><b>难舍当今时运好,</b></div><div style=";"><b>祈求岁数再加翻。</b></div> <br> 后记:今年以来,由于自己和老伴健康不佳,许多时间辗转于求医问药,盘桓于病房卧榻,以致全年少有拙作见诸松林刚博客,特别是近五个月来,除评论外竟无片言只语的正文。眼看2015年即将过去,为了填补五个月的空白,将我83岁生日当天的打油戏作献丑于众战友,惹大家一笑罢了。<br> <br><div style=";"><b>2016的钟声即将敲响</b></div><div style=";"><b>祝战友们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阖家幸福</b></div><div style=";"><b><br></b></div><b>网页留言</b><br>汝春医院发诗文,松林岗上热心人。<br>愿君来年身康健,无病无恙好精神。<br>放开嗓子高声唱,诗坛文苑传佳音。王蓓 <br><br>八三人生迈雄关,超越期颐只等闲<br>诗词歌赋精气神,夕阳无限霞满天---- 雷河清<div><br>张绍鸾<br>祝愿老首长开心快乐、健康长寿!<br><br>永不褪色的军装<br>拜读刘师八三感,受益匪浅心中念。<br>耄耋之年学不断,身心康健过百年。<br><br> 老师八三我七三,慢赶紧追战犹酣。<br> 师徒取经何惧远?眼前才过火焰山!(雷子明)</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