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和赏析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齐鲁

<p class="ql-block"> 《卜算子.咏梅》</p><p class="ql-block"> 作者: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p><p class="ql-block">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p> <p class="ql-block">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词意而创作的咏物词。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韧;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全词运用逆向思维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手法,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这是毛主席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合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词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行,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p><p class="ql-block">诗词赏析</p><p class="ql-block">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必然会实现的信心。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词前小序说明这首词是逆向思维,反向立论。毛泽东是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这说出了创作这首词的主观意图。</p> <p class="ql-block">  上阕四句描绘的是寒梅傲立风雪的挺拔形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用人所共知的自然界节序更替现象,先为梅花描绘了一个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环境,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启示人们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现实,不要像陆游那样,局囿困窘于一时一地而不能自拔。开篇透露出的春讯,为下文咏赞梅花催春和报春设下了伏笔,定下乐观的情感基调。</p> <p class="ql-block">  ″已是悬崖百大冰,犹有花枝俏″两句咏赞梅花催春的英姿,描摹出一幅玉骨冰心的梅花挺立于严寒中坚韧不拔地迎风斗雪的伟大形象。“已是悬崖百丈冰",足见隆冬之深,严寒之冽。梅花的如此处境,较之陆词中的那春天“黄昏",“风和雨"中的″驿外断桥边",不知要严酷多少倍。而毛泽东词中梅花昂首′′悬崖″,傲视″百丈冰″之坚强、无畏、风流,使陆词中那叹″无主″″独自愁″的形象显得脆弱、可怜、颓丧。二者的不同风骨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下阕赞美梅花大公无私、谦逊自处的崇高精神境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两句从正反两面揭示了梅花虽然冲寒绽放、俏丽无比,但她不是为了与百花争艳,争占人间春色,而只是一个报春的使者,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和谦逊自处的风格。这和陆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所体现的与世无争而又怨愤牢骚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结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句显示出梅花的意愿是满足于担任一个报春的前驱者。当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之时,梅花却隐身掩映在百花丛中展露出安详而又欣慰的微笑。这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谦逊宽容、光明磊落的笑,展现的是梅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风亮节的内在美。这又是对陆词″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那种孤傲清高、遗世独立的反其意而用之。</p> <p class="ql-block">  咏梅,是梅花的赞歌。梅花的形象和风格,可以使我们想象到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毛泽东这首词写得很蕴藉,词句极其俏丽,使人一读再读,越咀嚼越有味。</p> <p class="ql-block">  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一气呵成,书写了此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写此词,越写越投入,以至于有种穿越到毛泽东时代的那种感觉。请书友多指正。</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美友阅读此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