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宋仿唐的盘龙纹玉镜

叶生

<p class="ql-block">宋代的“重文抑武”政策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宋代的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学者皆以收藏青铜器为好,热衷于金石学,因此仿古之风盛行,体现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在玉器制作上也不例外。本文仅以一件宋代用玉器仿做唐代盘龙纹铜镜的实物来加以说明。</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铜镜多以仿汉、唐时期流行较普遍的铜镜的为主,如仿汉代的规矩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等,但宋仿镜保留了宋代的特定标志,即镜钮为扁平状,而不是汉、唐时期的圆钮。上图所示的宋代玉镜就是按照宋仿唐代盘龙纹铜镜的制式雕刻的。该玉镜为八出葵花形,直径8厘米,厚0.4厘米,平钮。装饰图案为一条龙以镜钮为中心盘曲,龙角后翘,昂首卷尾, 眼珠圆瞪,前肢伸张,后肢曲伸,脊背卷曲有力,身体矫健,神志轩昂。</p><p class="ql-block">唐代的龙纹使用非常普遍,在石刻、壁画等艺术品,甚至实用器物上如器皿、铜镜上多用龙作装饰图案,盘龙镜是其典型代表(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传说中的龙是吉祥和威严的象征。盘龙镜流行在盛唐时期,从皇室到民间都喜爱用盘龙镜。李白的《代美人愁镜二首》就有:“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余晖”的诗句。孟浩然的诗《同张明府清镜叹》也有对盘龙镜的描述:“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p><p class="ql-block">该玉镜无疑就是仿唐代盘龙镜的纹饰所雕制,运用减地技法使盘龙的形象呈浅浮雕效果,具有立体感。线条雕刻得飘逸舒展,整体纹饰极富动感,形象生动灵活(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在浮雕的基础上,再用阴线雕刻龙的细部特征,包括龙的五官、龙体上的鳞片、毛须等,线条简练流畅,布局紧凑,雕工精湛。</p><p class="ql-block">这件玉镜为何确定是宋代仿的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阴线刻的线条虽然较为粗疏,但整体看起来委婉流畅,刀法娴熟,增强了作品的动态感和美感,使得盘龙更加生动逼真。其二,由于千年岁月的侵蚀,玉质内部发生质的变化,由外至内出现局部钙化现象和与其他物体长期接触留下的斑斑沁色(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其三,玉镜通体包浆醇厚,光泽柔和,阴刻线的内外包浆一致。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阴刻线运行路线完全符合砣具带动解玉砂的痕迹(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宋仿唐代盘龙纹玉镜究竟作何用途,笔者无法判断。玉镜不可能作为实用镜,因为它不能反光,也不能用于佩挂,因为玉镜体上没有穿孔。也可能宋仿唐代玉镜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也反映了宋代人的审美意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