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古城】:(古迹篇)锦江桥畔土鼓城

金章丘历史文化

古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而且是一幅记录辉煌历史变迁的画卷。城因名显,地因势彰。历史上,章丘出现了许多古城,明水最早的城池就是土鼓城,现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的土鼓城 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绘制的土鼓城 <font color="#ff8a00"><b>“先有瓮城,后有明水”</b></font>。土鼓城(瓮城)初建于西汉,是明水最早的城池。说起土鼓城,先从汉朝设立土鼓县说起。<br> 据《汉书·地理志》载,“济南郡,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景帝二年为郡。莽曰乐安,属青州。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领县十四,五曰土鼓。”就是说,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改济南国为济南郡。王莽时(章丘)叫乐安。(济南郡)人口六十四余万人,管辖十四个县,第五个就是土鼓县。《后汉书·郡国志》亦载,“济南国,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著、於(於陵)、台、菅(有赖亭)、土鼓、梁邹、邹平、东朝阳、历城(有铁,有巨里聚)。”可知土鼓是汉时设置的旧县,曾几经兴废,至南北朝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而入卫国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卫国县为亭山县;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废亭山县入章丘县(《旧唐书·宪宗本纪》)”。从西汉置县,到南北朝北齐并入卫国县,土鼓城作为县治存在了711年。<br> 关于土鼓城的具体位置,史学界曾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土鼓城是西汉在逢陵故城址上设置的土鼓县城,属济南郡,县治在今周村城区西南21 公里。主要依据是《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土鼓城,县(今淄川)西五十里,汉置土鼓县,属济南郡。后汉因之。晋省。刘宋复置,仍属济南郡。后魏因之。”然而,根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土鼓城在县治(今绣惠)东南二十五里明水镇(今明水街道)东”。并引《水经注》云:“济水右纳百脉水,百脉水出土鼓县故城西。又云:杨绪沟水经於陵故城西南,又西北经土鼓城东。按:土鼓城,百脉水出其西,杨绪沟水经其东,二水之间其城在焉。郦注甚确。《金史地理志》:章丘东有长白、东陵山、百脉水、杨绪沟水。考章邑之山水则知土鼓城之所在矣。省志载入淄川古迹,非是。《通典》云:汉般阳县隋改淄川县。《隋书》:淄川旧曰贝丘,北魏《地形志》:於般阳下注云:有朱虚城、大岘山、甑山、钜平山、太山祠。於贝丘下注云:有莱芜城。《金史》云:淄川有黉山、夹谷、商山、淄水。《明史地理志》:淄川西有孝妇河,自益都县流入,合泷萌盘诸水下流入小清。前史无言淄川,有百脉水、杨绪水者,安得土鼓城之为淄川古迹欤?”可见,清代的《章丘县志》就专门撰文考证土鼓城不在淄川,而在章丘了。其中重要的一句就是“土鼓城,百脉水出其西,杨绪沟水(今东巴漏河)经其东,二水之间其城在焉。”所以,土鼓城在“二水之间”,就否定了在杨绪沟水源头,即逢陵故城“源头论”。 《酉阳杂俎》书影 清朝《章丘县志》记载的鲜卑城 另外,笔者在读《酉阳杂俎》一书时,见有一段文字,从一个侧面也史证土鼓城在章丘。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载:“高堂(应作唐)县南有鲜卑城,旧传鲜卑聘燕,停于此矣。城傍有盗跖冢,冢极高大,贼盗尝私祈焉。齐天保初,土鼓县令丁永兴,有群贼劫其部内,兴乃密令人冢傍伺之,果有祈祀者,乃执诸县案杀之,自后祀者颇绝。《皇览》言,盗跖冢在河东。按盗跖死于东陵;此地古名东平陵,疑此近之。”经考证,北齐天保年间的高唐县县治在黄巾固(水寨土城村),高唐县南界与土鼓县接壤。故而,土鼓县令“密令人冢傍伺之”。如土鼓城在淄川,相距甚远,也不符合历史事实。<br> 清代乾隆年间举人、世居明水的康腾蛟曾写过《土鼓城怀古》,也进一步证实了土鼓城的具体位置:<br> 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的康腾蛟诗《土鼓城怀古》 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的康腾蛟诗《土鼓城怀古》<div><br> <font color="#ff8a00"><b>土鼓城西百脉泉,<br> 安澜入海几千年。<br> 水经曾载郦生注,<br> 县志何尝古迹传。<br> 东北白峰千里横,<br> 西南脉水一川明。<br> 至今未绝乡人口,<br> 犹指桥东号瓮城。</b></font><br></div> 康腾蛟明确指出了土鼓城的位置在绣江河上的锦江桥以东,并且指出土鼓城在乡人的口传中又俗称瓮城,即城门为双门,似翁,至今仍有“先有瓮城,后有明水”的说法。<br> 清代著名诗人吴连周在《高唐齐音》中也记载:<font color="#ff8a00"><b>“土鼓城西脉水源,锦江桥北瓮城存。</b></font>”而且考证“锦江桥北俗呼为瓮城,即古土鼓城也”。<br> 清康熙《章丘县志》记载的锦江桥 《高唐齐音》封面 《高唐齐音》扉页 《高唐齐音》记载的“土鼓城西脉水源,锦江桥北瓮城存” 《高唐齐音》详细记载了土鼓城的位置 再考证土鼓之名,古书记载:明水西北马棚山(今查旧村以南,济青公路以北)盛产中药材土鼓藤,故名。由此可考证:该城应在马棚山之南或附近。考证马棚山,金朝时曾设明水驿站,山南旧名千家店。有通往东南的官道。山之西北发掘了隋朝周皆墓,出土的墓志铭记载墓主人乃“周公之苗胄,周瑜之末孙”。其曾祖周群曾任平原郡守,其祖周柃为夏义县令,其父周贤为郡主簿。 《周皆墓志铭》局部拓片 绣江河源头之一百脉水 综合《水经注》《通典》《酉阳杂俎》《章丘县志》《高唐齐音》等文献记载,笔者认为土鼓县治(土鼓城)应在今明水百脉泉景区东北,其南门瓮城就在锦江桥东北不远处。 <b>(文/图:翟伯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