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生命的回归》一、认识的回归 晴空播读

水莲

<p class="ql-block">一、认识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一、认识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除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能对我们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生观。我们会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都离不开观念的影响。观念和行为又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观念会指导行为,决定我们的各种选择。另一方面,这些行为的结果也会影响并改变观念。可以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和人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错误的。因为观念来自认识,而认识又是以感觉为基础的。通常,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同自己的感觉,将见闻觉知的现象当作唯一真实。那我们的感觉是否值得信赖呢?事实上,人的感觉是有很大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的感觉非常迟钝。在嘈杂的环境中,微小的声音会被淹没,使我们无法听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听觉如此,那我们的视觉呢?在黑暗中,即便最亮丽的色彩、最优美的风景也形同虚设。如果不借助科学仪器,人类所能觉知的范围极其有限:太小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显微镜;太远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望远镜……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故事中的盲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仅凭感官,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大千世界呈现的微小局部,却看不到背后更为巨大的整体和真相。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执著于自己对世界的肤浅认识,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观念,能有几分准确性呢?</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的感觉带有错乱性。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月亮何尝有过这些变化?我们的地球时刻都在自转,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谁也感觉不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地球当作宇宙中心,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首次提出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的发现是令人震惊的,是大逆不道的邪说。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当时,大约也很难相信这个和感觉全然不同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天上的星辰在我们看来,小得似乎可以抓在手中,但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它们中的许多,比地球要大得多。而其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看到时早已不复存在,只是因为它们散发的光芒,需要几千甚至几万年才能抵达我们的视线范围。当我们坐在船中,感觉两岸青山在缓缓移动,实际两岸是静止的,是船的前进使我们造成了错觉;当一支笔插入水中,看起来像是弯的,那是水的折射欺骗了我们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那么,感觉的错乱能否通过科学得到纠正呢?现代人相信科学,以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其实在过去几百年中,随着科学的进步,每个时代都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一些貌似真理的结论,在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被推翻。由此可见,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我们的感觉固然不可靠,处于发展中的科学也不是绝对真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受到情绪的影响。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的缺点,我们会视为优点;而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优点,我们会当作缺点。当我们心情舒畅时,眼前的一切显得无比美好:阳光格外灿烂,天空格外明朗,树木在向你点头,花朵在向你微笑,小鸟在为你歌唱,蝴蝶在为你起舞……世界到处充满勃勃生机。而当我们心情压抑时,同样的世界却失去了色彩,笼罩在一片沉重的灰色中。</p><p class="ql-block">  亲情和血缘,则使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显得特别重要,时时牵动着父母的心。而在不相关的人看来,这个孩子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不会有任何区别,甚至他的存在都是可有可无的。热恋中的男女,彼此把对方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对方的一举一动,都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欣喜或伤害。对旁人而言,那不过是缤纷世界的一段小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感觉和情绪的影响,使我们难以正确认识世界。而在一系列颠倒的认识中,名称和实质的混淆,更是常犯的错误。事物都有名和实两方面。比如桌子,既有构成桌子的实物,也有定义桌子的名称。那么,名和实究竟是不是同一样东西?事实上,名只是后天的约定俗成,是帮助我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符号。但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一点,以名为实,并因为对名的执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恼。</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们最敏感、最在乎的名是什么?是自己的名字。其实名字不过是父母为我们取的代号,就像一号、二号那样,没有特定自性。但我们有了这个代号后,就会执著代号为“我”。听到别人提起自己名字时,耳朵马上会变得很长:是不是在说我?在说些什么?如果听到赞叹和恭维,就欢喜;如果听到诽谤和攻击,就难过。对名的执著,使我们无法忍受他人的谩骂。听到别人骂你是驴、是猪、是笨蛋,会无比气愤,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事实上,驴、猪、笨蛋只是假名而已。如果对不懂中文的老外说“你是驴”,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也不会因此愤愤不平。</p><p class="ql-block">  错觉又使我们把假相当作真实的存在。从佛法观点来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比如眼前这张桌子,只是一大堆材料的组合,包括木材、铁钉、人工等。由这些非桌子的条件,组成一个用品,古人出于使用的方便,为它安立“桌子”的名称。倘若有一天,这堆条件中的某一位提出辞职或病故,桌子也将呜呼哀哉!由此可见,桌子并不是独存不变的实体,也不是天生就该叫作桌子,只是一个沿用至今的约定而已。如果古人称它为妖怪,那我们现在看到的桌子,就个个都是妖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听到妖怪一词,就觉得极其平常,更不会谈妖色变。桌子是这样,万事万物都是同样。</p><p class="ql-block">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存在都是缘起的假相,并没有独存、不变、可以主宰的自性。如果我们对所见一切都能如此分析,就不会产生种种执著,也不会被它们的变化所影响,所谓不以物役,不随境转。</p><p class="ql-block">  人类认识上的另一误区,是对永恒的期待。我们总希望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都能永恒:希望生命永恒,希望事业永恒,希望财富永恒,希望家庭永恒,希望人际关系永恒……然而,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放下对永恒的期待,就会因此受到伤害。我们希望财富永恒,就无法面对公司的破产;希望家庭永恒,就无法面对家庭的破裂;希望人际关系永恒,就无法面对朋友的疏远;希望爱情永恒,就无法面对情人的变心……但变化时刻都在发生,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就会陷入痛苦,演绎出一幕幕人间悲剧。</p><p class="ql-block">  所以,改变人生首先要从改变认识开始,从树立正确人生观开始。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探讨宇宙本体,到16世纪后开始转向认识论,正反映了认识能力的重要性。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度过什么样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的认识回归世界的真实!在每个当下都能如实观察,不被假相蒙蔽,不受情绪影响,也不为任何外在因素干扰。就像桌上有五个苹果,在我们的认识中也是五个苹果,不要增益,也不要损减。包括对生活、生死、生命的认识,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如实认识,建立正确观念?这离不开佛法智慧。时至今日,即使在不同信仰的人看来,佛陀也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正如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所说:“从我所见闻的大师或是哲人的著作中,从我所深入了解过的那些社会里,从西方人引为骄傲的所谓科学中,我究竟懂得些什么呢?即使把它们全加在一起,与坐在树下的圣贤的沉思冥想相比,也不过是些片言只语罢了。”</p><p class="ql-block">  这种智慧是通过修行证悟的,是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揭示,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佛法认为,一切迷惑都源于众生的无明,这是错误观念的根源,也是烦恼、痛苦乃至犯罪的根源。所以修行首先要建立正见,从闻思修、四法行到八正道,都是以正见为前提。</p><p class="ql-block">  正见无常,可以摆脱对永恒的执著。人总是生活在永恒的情结中,希望身边的一切不离不弃。然而世事无常,结果时常面临事与愿违的痛苦。正见无常,可以正确面对所有变化,不论挫折还是顺利,也不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暂时的,都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都处在不断的转变中。</p><p class="ql-block">  正见无我,可以摆脱由我执产生的烦恼。这是贪嗔痴的根源,由此造下杀盗淫妄种种恶业。正见无我,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烦恼。</p><p class="ql-block">  正见因缘因果,可以避免主观、片面、狭隘的认识,如实看待世界,善巧处理事务。正见因缘因果,我们就有能力坦然面对种种顺逆境界。面对顺境不必骄傲自得,因为那是过去种下的善因所招感,无法永远拥有;面对逆境也不必怨天尤人,我们只是在承担自己犯下的过错,又能怨得了谁!正见因缘因果,还可以为未来生命规划出美好的蓝图。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未来,现在就该播下什么种子,从因上改造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