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中,天津的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都受到了较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北洋大学(后更名为天津大学):</p><p class="ql-block">• 合并与更名: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天津大学成立了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 <p class="ql-block">系科调出:在院系调整中,天津大学有5个完整的系——物理系、地质系、采矿系、冶金系、数学系被调出,其后电信系、纺织系、水利系、土木系等系科或专业也调出。到1961年,天津大学作出了连续10多次的调整。例如,一直是学校优势所在的采矿系、冶金系以及相关的地质系一并调出,充实其他院校或组建新的院校。</p> <p class="ql-block">形成多科性工业大学办学格局:经过调整,天津大学逐步形成了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办学格局,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如30多所院校在他们的校史中都写入了他们的血脉源自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p> <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 学科结构变化: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一所学科齐全的大学成为了一所文理基础学科学科为重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4个系,3个专修科。例如,南开大学的工学院打包交给了天津大学,而并入南开大学的有天津大学的数学系和物理系,津沽大学的贸易系、会计系和企管系。</p> <p class="ql-block">部分院系调出:1958年,南开大学的贸易、企业管理、会计、金融、财政、统计等经济管理科系调出,参与组建河北财经学院(如今的天津财经大学)。1965年,南开大学物理二系的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两个专业的师生,整体并入了兰州大学。</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基本框架如下:</p><p class="ql-block">• 调整原则:学习苏联模式:“向苏联学习”是这次院系调整的主方向,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大学和学院完全是两种类型。大学里不设学院,直接分系,只设文理各专业,不设工、农、医等专业;学院的专业性很强,分科较细,专业较窄。</p><p class="ql-block">• 培养专门人才: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为原则,着重培养对口型专门人才,满足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例如,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p><p class="ql-block">• 服务国家建设: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计划需求设置新专业,如为适应工业建设需要,“新设专业的面则常比西方大学生主修的专业要窄”,使高校专业设置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调整内容:高校类别与数量变化:</p><p class="ql-block">• 综合性大学减少:经过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到1986年更跌至4.3%。例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优秀综合性大学被改为工科院校或其他单科性院校,其学科结构和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p><p class="ql-block">• 工科院校增加:大量单科性的工科院校得以设立和发展,如北京“八大学院”等,以满足国家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p><p class="ql-block">• 其他专门院校发展: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医药院校等专门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得到相应发展,为各行业培养了专门人才。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缩减为182所(也有资料显示为183所),其中包括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等。</p><p class="ql-block">• 院系专业设置调整:</p><p class="ql-block">• 拆分与合并:对原有高校的院系进行大规模拆分和重新组合。例如,将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的工业高等学校;清华大学文、理、法三个学院及燕京大学的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改为综合性大学,撤销燕京大学。同时,撤销了一些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如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大学、同德医学院、南通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等,将其系科并入其他公立高校。</p><p class="ql-block">• 新增与裁撤:根据国家建设需要新增了一些专业和院系,如新设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空学院等;同时,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由于与紧迫的工业化建设不直接关联而遭到否定和裁撤,相关学者有的转行,有的从事其他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师资力量调配: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教师队伍根据新的院系专业布局进行重新分配和调配,以充实和加强各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力量。</p><p class="ql-block">• 高校管理体制变化:国家成立了高等教育部,加强了对高校的集中统一管理。高校丧失部分教学自主权,如在专业设置、学制、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定和调整。例如,学习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有计划、分专业培养技术人才;取消学分制,实行学年制;全国高校开始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使用苏联教材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