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宋朝第一才女。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她六岁能诗文,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词。还与赵明成一起创作了《金石录》,并为此做了后序。除了诗词文赋,考古,她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茶艺,斗草、荡秋千、喝酒、打马(赌博)……无不精通。她的一生比别人十辈子经历的还多。当然这完全得益于他那充满着艺术气质、通情达理、教女有方的开明的老爸老妈。</p> <p class="ql-block"> 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美男子,宋史记载李格非“俊警异甚”,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到极致。他29岁中进士,曾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太学录、太学士,校书郎,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等。又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具有文名,受知于苏轼,成为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还是的大苏轼书法真谛的著名的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母亲——李格非的妻子王氏。说是王拱辰的孙女,一说是宰相王归的女儿。不管怎样总是出身名门。</p><p class="ql-block"> 他们夫妻二人没有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流束缚。对女儿从不严加管束,只是尽可能的给女儿创造一个轻松的、自由的、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社交的环境,任其自由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成长环境中,早就养成了率性活泼的性格,也领略了那时的闺阁女子无法企及的风物。</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她能随意出入父亲的书房,能和当时的大咖们交流,也能尽情任性玩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透汗轻衣透”,嗨,忘情地玩得把内衣都打湿了。家中来了客人,她赶紧“袜铲金钗溜,和羞走。”然而小娃娃家对陌生人又感到好奇,走出门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刚出门就假装嗅青梅,回头悄悄打量来客耶。怎样也不会担心被父母呵斥。她经常在侍女的陪伴下,带上一壶小酒出门游玩,一玩就是一整天。就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所写的:“常记溪头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p> <p class="ql-block"> 下雨天,不能在院内玩耍更不便外出,她就在家里看书写诗词,或者一边看雨景一边小酌。然而她对外界也有着女文人特有的敏感。有次不小心喝过了量,睡到第二日天大亮才睁开眼睛,起身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边的海棠如何了?”侍女说:“还不是那样儿。”李清照笑着说:“不对不对,红花少了,绿叶看起来多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p><p class="ql-block"> 秋来了,雨过天晴,出去泛舟看看湖光山色。“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双调忆王孙》“红稀香少”多么绝妙啊!</p> <p class="ql-block"> 令人羡慕的是她与赵明城的夫妻生活。赵明诚喜欢金石古玩,李清照和他有共同的爱好。门当户对又爱好相同的一对文艺小青年,生活不要太美好。</p><p class="ql-block">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夫妻俩一起出去逛街,妻子买了一枝花,丈夫夸这花太美了,妻子把花戴在头上,硬逼丈夫说花好看还是自己好看。“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丑奴儿》把夫妻间的调情入诗,自古以来谁敢这么写?还一波一波地撒狗粮啊!</p><p class="ql-block"> 然而,老天爷并没有让他们一直这么幸福。</p><p class="ql-block">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面对叛乱弃城逃跑而被罢了官。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赵、李分别时,赵明诚说,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年仅49岁。从此,李清照开启了她孤独愁苦的下半生。</p> <p class="ql-block"> 她的前半生有多幸福,后半生就有多悲苦。</p><p class="ql-block">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p><p class="ql-block"> ——声声慢</p><p class="ql-block">赵明诚去世后,她在避难途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所有珍爱的图书和书画在途中丧失殆尽。这些连续的打击使她的生活变得极为凄凉,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都凝聚在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因国家灭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独、悲伤和痛苦的心情。</p><p class="ql-block">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已属创意出奇,而且全词九十七字中用十五个舌声字、四十二个齿声字,如词尾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替使用,有意以咬牙郑重叮咛的口吻抒发自己心底的悲哀。(参见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那个买得“春欲放”戴在头上,向丈夫撒娇的人,如今已懶怠起床,更无心梳妆;曾经到哪里都带着爽朗笑声的人,一张口还没说话已经泪流满面。她内心的愁有多重,有谁能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诗词、品茶、喝酒、古玩收藏、金石鉴赏、赌博、政治……样样精通,颇有造诣,各个领域都有著书立说。她一辈子干了别人十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前半生她生活在蜜罐子里,后半生生活在无边的苦海中。正是因为她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