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

小老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位于山西省霍州市东南,接壤霍州、洪洞、古县等。广胜寺座落在霍太山脚下,洪洞县城东北。按照建筑群落,广胜寺又分为上寺、下寺两个独立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寺飞虹琉璃宝塔;下寺水神庙元代壁画;《赵城金藏》被誉为广胜寺“三绝”,其中任何一件都属于无与伦比的国之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历经千余年的兴废重建,广胜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但形制结构仍保持元代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寺在半山腰,下寺在山底,这大概即取上下寺之意吧。我们的参拜就从上寺起,摆渡车方便的穿梭于上下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雄宝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雄宝殿居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东西两山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背后倒座的为清代泥塑观音菩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地藏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地藏殿,也被称为“十王”殿,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顶琉璃脊龙飞天,展现了明代建筑的特点。地藏殿内供奉有主管地狱的十殿阎王,其中心位置是地藏菩萨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地藏殿内还有精美的悬塑艺术,这些明代的悬塑艺术品展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殿内的雕塑和悬塑作品,包括地藏菩萨、焰摩使者、持宝童子、大慈天女、宝藏天女等,构成了场面宏大的佛像群。此外,地藏殿的脊刹为五彩色釉,装饰精致,显示了当时琉璃工艺的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广胜寺墙上的字是一首诗,名为《唵字赞》,这首诗镶嵌在广胜寺上寺后大殿前墙壁上,由青石质材料制成,书体为楷书。诗的上方为“唵”字,两侧有佛教警语,下方则是太宗皇帝御制的赞诗。这首诗不仅在结构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毗卢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为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隔扇门镂雕精美,是木刻艺术上的上乘之作。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北壁墻上为十二圆觉菩萨巨幅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弥陀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弥陀殿是寺内一座结构较为奇特的元代建筑,殿为琉璃屋顶,单檐歇山式。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正中为铜铸阿弥陀佛。两侧为泥塑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殿内四周陈列红色藏经柜,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原存放于此。背后倒坐大肚弥勒佛,祖胸露腹,仰头咧嘴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光辉万古”是雍正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赵城金藏》是金代时刻印的一部大藏经。1933年,《赵城金藏》在广胜寺被发现,轰动学术界。因为它藏在赵城县广胜寺,所以后人将它定名为《赵城金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存《赵城金藏》共7000余卷,是当今孤本藏经中卷帙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其中国家图书馆存有4813卷,上海图书馆存有17卷,南京图书馆存有6卷,北京大学图书馆、广西博物馆、崇善寺各存2卷,广胜寺、山西图书馆、山西博物馆、苏州西园各存1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赵城金藏》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赵城金藏》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017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八),《赵城金藏》首期百卷复刻本终于在离开76年后回到供奉了它的广胜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飞虹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飞虹塔,古名阿育王塔,建于明正德十年至明嘉靖六年(公元1515年一1527年)。呈八角锥体,十三层,通高47.31米。主体全部青砖砌造,塔内中空,底层供佛,外部镶嵌七彩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为中国十九座佛真身舍利宝塔之一。2018年8月29日,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飞虹塔”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飞虹琉璃塔外表镶嵌着形式多样的构件,有威武雄壮的力士,有云烟萦绕的楼阁,有慈眉善目的佛祖,有肃穆端庄的菩萨。塔下地宫内保存着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塔内底层有释迦牟尼铜铸佛像,塔外周围有八大菩萨、四大天王来护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下寺位于山麓,与上寺相距500米。由天王殿、前佛殿、大雄宝殿(后佛殿)组成。下寺的建筑大多建于元代,历史悠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水神庙是祭祀霍泉水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广胜寺一绝。1998年,该画与另一幅壁画《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前佛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下寺前佛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建筑年代不详,从木构手法看,当属元代遗物,明清多次重修,殿内人字斜梁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实物孤例。该殿原为弥陀殿,殿东西两山墻处建有十字歇山钟鼓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雄宝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下寺后大殿、亦称后佛殿。建于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悬山顶。木结构使用大横额、减柱移柱等手法,形成了跨度大、空间大,外观雄伟等特点。殿内主像为三世佛,四壁原有大幅元代壁画,解放前被盗卖至国外,现陈列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雄宝殿院内有一通很不起眼的石碑,上面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实。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庙宇颓败但无财力维护,适逢一个外籍文物贩子到来,并相中大殿两面山墙上的壁画,最后谈妥以一千多元买下了两面山墙上的壁画。庙宇得到维修,然而精美的壁画却远渡重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霍山有霍泉,千百年来,汩汩霍泉水不舍昼夜喷涌而出,滋养着万千洪赵儿女。下寺水神庙即是为祭祀霍泉神的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明应王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明应王殿建于元延祐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年),面宽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项,四周设回廊,内四壁有近二百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其中南壁东侧的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三绝之一,并与西壁北上侧的打球图,于一九九八年同时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还有布于殿内四墙的元代壁画。这些壁画高5.5米,总长34米,总面积190平方米。水神殿重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壁画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殿内壁画内容以祈雨、行雨、酬神等各种生活场景为内容,记有《龙王行雨图》《祈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下棋图》《渔民售鱼图》《王宫尚宝图》《王宫尚食图》《王宫梳妆图》《古广胜寺上寺图》等十余个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元杂剧图》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服装、道具、乐器、舞台刻画十分精细,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杂剧史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戏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水神庙的山门是山门兼戏台的两用建筑,重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设计巧妙。下方是砖券门洞,高2.2米,宽1.5米。上方是戏台 ,台高2米,是典型的明清戏台。前台是表演区 ,后台是化妆区。隔墙向前的一面,正中是精致的圆形砖雕“寿星渡海”。相配的砖雕对联是:“鸢飞鱼跃参杪谛,风平浪静寓化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几只憨态可掬的石狮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广胜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宝贵实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文 清茶一杯 小老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