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汝春松林岗博客博文汇编之二</b><b>(2010年)</b></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1-0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杏林惜别</b> 老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旦家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老伴今年七十有五,从事儿科医疗事业近50年,2010年1月1日终于完整谢幕,全身而退,从此不再上班。当看到她诊断完最后一位病人,放下听诊器,眼角含泪地慢慢走出诊断室,我不禁砰然心动,半世纪杏林往事在眼前掠过。晚上胡诌顺口溜一首,戏赠老伴;并发博于此,让战友们新年一笑。题为《杏林惜别》。杏林,医界之别称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扶伤救死度韶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爱系新苗半纪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业汇中西扬国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馨追徳艺共芬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幼婴代代成梁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黑发丝丝覆雪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惜别杏林情切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晚霞残照再留香。</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几位病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警卫连新兵</p><p class="ql-block">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善者</p><p class="ql-block">战友 回复 警卫连新兵</p><p class="ql-block">谢谢到访。何时再能赏读新兵的大作?(老兵)</p><p class="ql-block">lzm4300@126</p><p class="ql-block">为病人看病,也为社会看病! (子明)</p><p class="ql-block">医生给病人看病,作家给社会看病;给社会看病更重要,所以鲁迅、郭沫若都弃医从文。您是作家行里人,是看社会病的高手。现在社会病得不轻,希望开几味猛药。 老兵</p><p class="ql-block">ym</p><p class="ql-block">余热散尽温馨在,德艺尽传病人间。{源美}</p><p class="ql-block">chxm 回复 ym</p><p class="ql-block">谢谢源美同志。祝您节日愉快,全家幸福! ( 陈细梅)</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0-01-17</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士心中的霞光</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毛主席接见85团战士业余演出队45周年</div> <br> 十八位年轻的战士,紧紧围绕在毛主席的身旁。亦梦亦真,似幻似实。热血沸腾,心花怒放。这一刻啊,心中升起一道五彩霞光。<br> <br> 十八位年轻的战士,难舍难离毛主席身旁。都想再多看几眼,可泪水模糊了视线;都想再多呆一会儿,可情感不能挽阻时光。留住这一刻啊,让绚丽的霞彩永驻心房。<br> <br> 十八位年轻的战士,前行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从此信念更鉴定,从此步履更铿锵。从此活力更勃发,从此歌声更嘹亮。有了那一刻啊,征途上永远照耀着那道闪闪的霞光。<br> <br> 十八位曾经年轻的战士,迎来了一抹殷红的夕阳。时光如水,淘去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岁月如沙,尘封了多少人世的沧桑。永远鲜活于心、闪耀于心的是1965年1月17日那一道灿烂的霞光。<br><br><br> 四十五个三百六十五天,四十五个永恒的纪念。岁月未老,人未老啊,似昨天,如今天......(雷子明)<br><br> 人生易老,霞光不老,青春易逝,理想不灭! 让理想乘霞光高高飞翔! (雷河清)<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2-1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奉和一绝贺新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月10日,河清战友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书写虎字数帧恭贺新禧,虎字贺虎年,颇具新意;12日子明战友捧献出歌词佳作大团圆,弘扬了中华民族春节文化,烘托了拜年氛围。赏读之余,奉和打油一首,与战友们同贺新春,并期盼松林岗博客虎年增虎气,再上层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笔走龙蛇闻虎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词连佳句颂团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林岗上春光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更待新年胜旧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祝战友们虎年增虎劲壮虎威迈虎步虎气冲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2-24</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难忘虎年除夕那一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长假已经过去,但虎年除夕的一瞥,却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那晚,迎虎送牛的钟声刚刚响过,团年酒饭吃饱了,春晚节目看腻了,暖气热得头晕了,遂独自到楼下园子里散散步、透透气。悠然间,只见幽暗路灯下的楼房拐角处,两位衣染污泥的中年菜农夫妇还在寒风中守着一堆蔬菜。电视春晚与他们无关,亲人团聚与他们无关,丰盛年饭与他们无关,他们唯一的期盼是在这除夕深夜能有人来买一把蔬菜,挣得几角、几块的微薄收入。震撼之余,赋打油一首记之。</p><p class="ql-block">午夜欢歌贺虎临, 艳星春晚舞升平。</p><p class="ql-block">寒天雪地高墙下, 犹有菜农叫卖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瞥,给了我心灵的震撼,</p><p class="ql-block">胜过一整台热热闹闹的《春晚》......(雷子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人一瞥,针砭时弊;</p><p class="ql-block"> 响鼓更须重棰敲,</p><p class="ql-block"> 于无深处听惊雷!(雷河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3-04</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忆秦娥. 梅 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源美、未清咏梅续貂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凝眸看,窗前一树红梅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梅绽,暗香频送,气侵书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琼花秀骨情高岸,凌霜傲雪姿尤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姿尤灿,两心相印,岁寒为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3-08</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忆江南. 念病中战友</b></p><p class="ql-block"><b> 难眠夜,</b></p><p class="ql-block"><b> 灯火已阑珊。</b></p><p class="ql-block"><b> 情寄晓星传慰藉,</b></p><p class="ql-block"><b> 心随残月问平安。</b></p><p class="ql-block"><b> 企盼踏歌还。</b></p><p class="ql-block"> 看到源美战友的《定心丸》,深感焦虑。但接着读了战友们探望和慰问病榻上的战友的诗词,很感动,为陈德战友的康复而兴奋,赋词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荆州亭•康复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呼啸松林博客,盼君征服病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举目望南山, 喜得人间春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记闯关跋涉,无愧当年英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翘首诵夕阳, 笑谈健康长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学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3-2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重庆 加油!</b>——赞重庆扫黑除恶攻坚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仿七律打油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华 夏 岂 容 黑 恶 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渝 城 亮 剑 闪 锋 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警 民 合 力 掀 风 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狼 鼠 齐 栽 入 狱 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撑 伞 乌 纱 悲 落 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捞 钱 讼 棍 哭 空 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勇 追 穷 寇 慢 言 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 捣 源 头 祸 未 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后记:据媒体报道,重庆市为了贯彻平安重庆的方针,去年6月以来,在全市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黑除恶斗争。截至今年2月,共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348人,立案侦办涉黑团伙63个1296人。批准逮捕涉黑人员565人,提起公诉涉黑案件35件607人。立案侦办涉恶团伙235个2052人,批准逮捕653人,提起公诉191件738人。同时,揭露出职务犯罪87人,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彭长健等12名厅级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涉嫌犯罪落入法网。在重庆“扫黑除恶”中,背景极深的某北京”知名”大律师收受犯罪黑恶头目高额诉讼费,教唆其翻供、串供、做假;还召集一群所谓的大牌法学权威开了一个 “案件研讨会”,形成一份为其造势的《专家论证意见书》,妄图以此既捞钱又捞人,并掀起一股诋毁重庆市扫黑除恶的歪风。但法律无情,无良讼棍终以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被逮捕、判刑;重庆市的扫黑除恶攻坚战也以更加耀眼的光彩为全国人民所瞩目。</p><p class="ql-block"> 重庆市此次扫黑除恶,彰显了法治的权威,顺应了人心,打出了正气,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特别是从一开始就受到网络民意的极大支持。为此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全国两会期间利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的机会多次表达对广大网络朋友的感谢。老兵作为重庆市扫黑除恶网络民意的铁杆支持者,在重庆市扫黑除恶取得重大成果之际,特仿七律赋打油一首,再次为之加油鼓劲,期待重庆市把这场扫黑除恶攻坚战进行到底,从源头上铲除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4-03</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忆江南. 喜陈德战友病体初愈</b></p><p class="ql-block"> 今晚到琴台大剧院观看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歌舞晚会,归来已是深夜,急切点开松林岗博客,蓦然看到战友陈德出院后第一篇博文,喜出望外,乃依前词《念病中战友》体式但反其意赋词一首,表达此时心情。</p><p class="ql-block"><b> 舒心夜,</b></p><p class="ql-block"><b> 灯火正辉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眨眼繁星传喜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含情明月送祥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战友已初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才知道陈德同志有病且已病愈,问候迟了一步,对不起了,望陈德同志多保重,我是周利群大姐,祝福你好人一生平安。——周利群</p><p class="ql-block"> 周利群战友一年多来长期遭受重病的折磨,但仍然关注松林岗博客,关注战友的健康,病情稍有起色,便忍受着疾病的痛苦来到松林岗向陈德表示问候和祝福,她还表示最近要在松林岗博客发表文章。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美好情怀,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坚韧精神。代表松林岗的战友们向周大姐问一声好!祝周大姐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 刘汝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08-1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减字木兰花. 哀思寄舟曲</b> (老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频来横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陇上江南成泽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浪卷城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泥石洪流又国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旗半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赤县同哀西北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众志成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舟曲芳葩定再生。</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0-10-11</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江城子. 赞嫦娥2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b>(老兵)</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r><br>“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10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完成了直上九重天后最关键、最华丽的变身。卫星上搭载的有效载荷陆续开始工作 。 <br> 嫦娥探月谱新章。<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姑娘,</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巧梳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玉立亭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举世望西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身手非凡超大姐,</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为小妹,</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早辉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神威三丙送飞航。</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舞霓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任翱翔。</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凤眼流波,</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图像一张张。</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百里循环傍皓月,</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惊四海,</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乐炎黄。</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0-11-25</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毛岸英烈士牺牲60周年祭 </b>(老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岸骨常与天地在</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灵永垂宇宙间</b></div><br> 今天(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60周年。毛岸英——伟人毛泽东的长子。60年前的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刚刚做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决定,毛岸英便在父亲毛泽东的坚定支持下,成为第一名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一个月后的1950年11月25日,牺牲在美军飞机投下燃烧弹的烈火中,年仅28岁。<br> 毛岸英的一生,像一颗划破夜空的闪亮的流星,短暂而璀璨。他成长于对血和泪的苦难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成长于母亲英勇就义光辉形象的引导中,成长于伟大父亲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要求中,成长于满门忠烈的风范影响中,成长于自觉投身工农斗争炉火的重重磨砺中。伟大的父子情、崇高的母儿情、坚贞的夫妻情、深厚的兄弟情、执著的家国情陪伴着他短暂的一生。他见证了伟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高风亮节、大爱大义;他以自己炽烈的崇高信仰、坚定的原则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磨砺的高度自觉证明了有为青年的成长之路。<br> 每当我环顾现实,耳闻目睹许多高官为了自己和儿女的荣华富贵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弄权徇私;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贪污腐败,坠入犯罪深渊,总是百感交集,更感毛泽东的崇高风范可歌可颂,毛岸英短暂、闪亮一生可敬可钦。<br> 在毛岸英烈士牺牲60周年之际,遥望朝鲜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我以一首小诗,祭奠于毛岸英烈士墓前。<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0-12-25</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更加深切怀念毛主席 </b>(老兵)</div><br> 在毛主席诞辰117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央于12月20日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人们自然要把两者联系起来,更加怀念毛主席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丰功伟绩。<br> 记得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看从毛主席对发展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还可以这样说: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可能还要徘徊多少年才能拥有两弹一星。这不是我随意杜撰,而是以已经披露的大量史实为依据的。<br> 是毛主席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力量消长的趋势,紧盯世界上尖端科技、尖端武器的发展前沿,未雨绸缪地筹划中国自己的事情。在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刚刚接管北京且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就向去欧洲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提供了5万美元的外汇,用来购买核仪器以备建国后制造自己的核武器时使用。1955年1月 、1956年5月,在我国刚刚清理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襁褓中的新中国在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便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1958年5月,苏联和美国刚刚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不到一年时间,毛泽东便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研制“两弹一星”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这需要何等的敏锐、何等的远见。<br> 是毛主席透彻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尖端武器的两面性。既指出原子弹是纸老虎,敢于以小米加步枪打败有大量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同样的落后武器把掌握了核武器的美国侵略者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以南。同时他又指出如果自己不强大起来,原子弹也有真老虎的一面,强调只有打破核垄断才能遏制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做到在战略上蔑视原子弹,在战术上重视原子弹。从而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为发展两弹一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起上下一心尽快掌握尖端武器的强大力量。<br> 是毛主席坚忍不拔,万难莫挡,力主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自己的尖端武器。1959年,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撕毁中苏两国关于国防新技术方面的协议,收回所有资料、撤走所有专家,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面对我们有不有力量自己继续干下去的疑云,核武项目是下马还是不下马的争论,毛主席再次显示了伟人的大无畏胆略,他坚信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信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豪情壮志,毅然决然地做出“不下马”,完全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展尖端武器的决定。毛主席远见卓识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毛主席就是这样以其特有的雄心壮志推动两弹一星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迈进。<br> 是毛主席对新中国早日进入世界民族之林、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具有最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了加快尖端武器的研制和发展,让中国人民早日扬眉吐气,在毛主席的关注下,配备起最坚强的领导班子,组织起当时最强大的科研技术队伍,调动起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发动起一场进军尖端科技的攻坚战,并创造了在新中国成立后很短时间内,中国人民便拥有两弹一星的奇迹。<br> 让我们看看在新中国成立仅仅20多年,从解放前连大炮、坦克、汽车、飞机都不能制造的孱弱之国到掌握两弹一星尖端武器的时间表:<br>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完全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br>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爆炸成功;<br>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br>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卫星重量超过苏联、美国、英国、日本第一颗卫星的总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br>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并于11月29日成功收回,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也就是说,我国今天正在进行的载人航天,其中两项关键技术——能发射载重卫星,能定点定时回收卫星,早在1975年就完全掌握了。<br> 毛泽东领导开辟两弹一星事业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我觉得这还不够,还应看到,在发展两弹一星的过程中,还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其中有的今天仍然是航天事业的领军人,这是近年来我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较大进步的重要因素。如上世纪5、60年代我们自己培养的导弹专家孙家栋,1967年他37岁时便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现在他已80岁高龄,仍然是我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毛主席更以其光辉思想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现在所说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其中哪一条不是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哪一条不是毛主席以其理论和实践时刻教育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瑰宝。这是中国人民至今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近年来航天事业取得较大进步的更重要因素。<br> 在庆祝嫦娥2号取得圆满成功之时深切缅怀毛主席对发展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不仅仅是为着回顾以往的历史,更是要用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指导现在和将来。记住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就是记住和坚持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地发展尖端科技、尖端武器的正确道路,防止和抵制那种以为尖端科技、尖端武器能以“市场换技术”获得的幻想和邪说。记住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就是记住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培育的两弹一星精神,防止和抵制当今精神滑坡、道德沦丧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侵蚀和瓦解。从而使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尖端科技、尖端武器,以更加强大的国力、军威呈现于世界强国之列。<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12-3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呐喊的回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松林岗博客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侧记</p><p class="ql-block">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际均中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启示》一文中,将抗美援朝战争比喻为“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这个比喻非常准确、非常形象、非常给力。的确,这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是一声尽扫旧中国百年积弱之羞的呐喊,是一声高扬新中国军威国威的呐喊。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中国人民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或召开座谈会、纪念会,或撰写纪念文章、或重过鸭绿江、或祭扫烈士墓等等,使得新中国的第一次呐喊穿越60年的时空隧道,在莽莽神州的山川大地发出了隆隆的回声,在这呐喊的回声中,便有松林岗博客的一束声波。</p><p class="ql-block"> 以烈火涅槃的邱少云烈士为代表的29师,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部队,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的参加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声呐喊中曾喊出高亢的强音。当全国各地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29师当年参战、如今健在的老战友们激动地回忆着那场伟大的保家卫国之战,回忆着自己生命历程中最闪光的一页,多么希望通过参与纪念活动汇入新中国第一次呐喊的回声,并从滚滚回声中听到当年自己那稚嫩而刚健的喊声。松林岗博客作为29师部分老战友的集体虚拟平台,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传播老战友们心声的管道。于是松林岗博客吹响了开展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的集结号,一群当年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的29师老战士,又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入了松林岗博客。正是他们成为这次纪念活动的主体。</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战士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只要想起自己在那场战争中的光辉岁月,便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他们满怀激情地追忆着抗美援朝战争中最难忘的故事和经历,写成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或是与敌人的拼死搏杀,或是行军途中的艰难险阻,或是护理伤病员的大爱无垠,或是迎着硝烟炮火的精彩演出,或是在险境中互相掩护的战友至情,或是战斗胜利后的引吭欢呼,或是对美国侵略者的傲然蔑视,或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倾情歌颂…..,每一篇都震响着新中国第一次呐喊的回声。特别是我师曾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女战士们,在纪念活动中更是豪情满怀。近百位当年的巾帼英雄,不顾年老体弱,执笔颤抖、思维不畅,写出了一篇篇浸透着血与火、生与死、爱与恨的文章,编辑出版了《朝鲜战场上的女兵》的鸿篇巨著,成为新中国第一次呐喊的高亢回声,也为松林岗博客的纪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松林岗博客共编发了50余篇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博文,成为松林岗博客今年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这些参与松林岗博客纪念活动的老战士们,平时大都不会使用电脑,更少有上网、上博的经历。但他们对这次活动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自己不会上网,便把文章寄送给有上网经验的战友,请他们帮助发到松林岗博客,或让儿女们代为操作,或多方求教突击学习上网上博技术。在朝鲜战场曾与美国侵略者奋勇拼杀的原87团副政委董金伦同志,一马当先,委托战友在松林岗博客发表了第一篇武汉战友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赴 朝 首 战 第 一 功》,又立下了纪念活动第一功。 《朝鲜战场上的女兵》主编之一的彭淑滢老战友在忙碌的出版发行工作之中,仍然对松林岗博客的纪念活动情有独钟,她让自己的女婿一次便在松林岗博客发送了五篇文章和诗词;远在贵州的王蓓老战友,将醮着几十年想念和心血写出的《战火熔铸战友情》及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委托去贵州旅游的武汉战友在松林岗博客发表,引来了轰动效应,好评如潮(遗憾的是这篇本应编入《朝鲜战场上的女兵》的好文章,因收集工作中出现差错而漏编);老战友王远炽过去一直远离电脑,在这次纪念活动中却对松林岗博客紧追不舍,他撰写的《“天灯”照我急行军》一时传为我志愿军战士乐观、幽默的极好写照。就在他上个月去四川老家探亲,临上火车之前还在奋笔疾书,急匆匆地托一位战友在松林岗博客发出了《平凡的女兵 不平凡的战绩》一文。身患重症的周利群老战友不顾疾病的折磨,以当年在战火中的执着精神既打理自己的个人博客,又坚持在松林岗博客发表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作为一位癌症患者,有着怎样的付出可想而知。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中一路走来的张立志老战友,最渴望听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呐喊的回声。他既带头写文赋诗,又满腔热情地发动战友,组织文章,为松林岗博客开展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活动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远在北京的新浪网博客高手“景观妙趣”战友,怀着对老部队的挚爱,深情关注松林岗博客的纪念活动,不仅写出了多篇赞颂抗美援朝战争的重磅文章,而且多次在新浪博客转载松林岗博客老战友的佳作,并添加注释,美化版面,引来大批博友的赏读,为松林岗博客发出的回声传播得更遥远、更响亮立下了殊功。</p><p class="ql-block"> 29师许多比较年轻的战友,从当年参战老战友的一些回忆文章中深切体会到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感悟到老部队的光荣历史,他们写下了许多热亲洋溢的留言、回复,表达对新中国第一声呐喊的心灵震撼,对前辈老战友的衷心敬仰。博客管理员几次以博文形式转载“永不褪色的军装”战友的长篇回复,丰富了松林岗博客纪念活动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松林岗博客的几位铁杆成员更是这次纪念活动的发起者、支持者、鼓动者。河清战友多首热血沸腾的诗篇,为松林岗博客的纪念活动敲响激情的鼓点;子明战友大量言简意赅的回复,为老战友们的文章增添了浓浓的诗韵;源美战友以一幅幅精美图片调节着博客的内容,形成了战烟炮火与壮美山河的互动。尤其是松林岗博客的管理者陈德战友,本应遵照医嘱静心养病,但他从未停止对纪念活动的策划、运筹,病情稍有好转便忙前忙后,多次走访老战友家庭,传递活动信息,发现纪念稿源,帮助配图发稿,辅导上博操作。他们对松林岗博客开展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活动起了核心作用。</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第一次呐喊正在远去,但呐喊的回声将永远轰鸣,而且会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苍劲、雄浑。</p><p class="ql-block"> 这永远的回声将使参战老战友的生命意义不断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这永远的回声将使许许多多后来者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p><p class="ql-block"> 这永远的回声将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松林岗博客也将在这永远的回声中不断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1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里向全体战友们表示诚挚的新年祝贺!</p><p class="ql-block"> 祝大家新年愉快 身体健康 阖家幸福!</p><p class="ql-block"> 祝松林岗博客越办越好,在2011年纪念中国</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诞生90年的活动中捧献出更多精品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呐喊的回声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美援朝让敌人心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立国之战击退了美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国从此是面貌一新(源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声呐喊、发自肺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千里江山丈量脚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谢花开、日落日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六十年记忆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雷子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登上松林岗,向各位老首长拜年,向各位战友拜年!致以庄重的军礼!祝福29师的前辈们,我们的战友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p><p class="ql-block"> 松林岗吹响集结号,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好文章多多,尤其是前辈的回忆,每每阅后,感慨万千!我们的志愿军老兵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志愿军的后人,我们一定要让子孙后代们知道,当年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怎样在落后的武器装备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教训美帝国主义的。 景观妙趣</p><p class="ql-block"> 宝刀不老,激情燃烧,老领导亲自操笔,全面准确深刻地总结了松林岗博客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活动的情况,令我辈感动。此次活动中,有一段时间我去参加另一项工作而耽误了上博,深表歉意。</p><p class="ql-block"> 2011年的脚步声清晰可闻,我等仍将聚集在老领导麾下,马首是瞻,继续努力,办好博客。</p><p class="ql-block"> 向全体战友致以敬礼!祝大家新年愉快!全家幸福!(河未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