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张祖平老师,还是被他的个人简介震撼到了:行业精英,在专业期刊上著述百万余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别小看这个二级,这已经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心理咨询师级别了,因为国家对心理咨询师的评定只有三个等级,当前一级心理咨询师评定尚未开放)、文学创作、执着书法。这让我想起了这周二即4月23日,我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暨屈原书城文化沙龙时,有读者问阎刚主席:你文联工作那么忙,又写出了那么多的好作品,你的时间是怎么安排得过来的?当时阎刚主席巧妙地总结了四个字:责任和情怀。此时,我也真想问问张祖平老师这个问题,我们的阎刚主席和张祖平老师都是时间掌控大师。</p>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张祖平老师拥有一颗热诚的艺术心,他把专业工作玩成了艺术,把生活状态过成了艺术。按照莫里茨盖格尔在《艺术的意味》中的解读:专业工作、生活状态给他带来了快乐、幸福的事物和滋味。这种快乐、幸福、滋味,牵引着张祖平老师按照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工作、休闲,我很羡慕张祖平老师找对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以为这一点是人间最为美好的事物。</p> <p class="ql-block">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一句话:艺术是最具美感力的欲望表达方式。我们中国人,大多数谈欲望色变。在此我在张祖平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从心理学角度讲,欲望是一个中性词,是指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克制欲望为宗旨,易经讲有时、有中、有止,儒家讲中庸、谈执中,道家讲中和、谈守中。凡人都有欲望,金钱、权利、美色、美食、享受……我们的张祖平老师追逐的欲望是美感力,把工作和生活设计成美感表达,他把课教计划设计成美感模式,把生活设计成美感书法和文学作品,把人的心理设计成美感经验,或许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他自己心中的英雄模式——《激情燃烧的援疆岁月》,是张祖平老师的美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 《激情燃烧的援疆岁月》,不单纯是一部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它还是一部了不起的行业文学作品,这一点是我非常感动和敬佩的。当前的作家里,撇开专业作家,有工作岗位的作家,绝大多数是跨界写作,能够出版行业性的文学作品的,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从事金融工作,曾心怀满满的想写经济、金融散文,终不得。在宜昌我熟知的,也就公安战线上的张君(当然,我也是认知有限)。</p> <p class="ql-block"> 《激情燃烧的援疆岁月》,呈现的是援疆人工作生活最真实的记录,展示援疆干部人才的风采、边疆各族人民的风貌,最让我心动的还是他对教育这个行业的美感力表达。在第九章《拜见碧化教研商讨》中,描述的是援疆生涯中的第一节课,其中有一个上课点名的小细节:新疆学生名字字多且拗口,张祖平老师放慢语速点名,却没一个学生应答,只好让学生帮忙点名,大家都从容应答,究其原因:张祖平老师说话太慢了,点的名字都不是他们的名字了。这样得出一个结论:上课的速度可以慢一点,但名字还是快一点好。张祖平老师在文中自嘲“搞了一个笑话”。但后来文中李老师针对“汉语班为什么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个问题的解答,让张祖平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课教计划的设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多么地重要,这“八个字”贯穿了《激情燃烧的援疆岁月》一百章中的课教计划设计模式。</p> <p class="ql-block"> 作家的情怀是家国的。《宜昌元素泪洒课堂》,描述的是大雪后的一个晚上,张祖平老师姐姐的一个电话勾起了乡情、亲情,远在他乡思乡亲,张祖平没有延伸思念韵味,而是把这个艺术的韵味、美感、情绪磁共振成像,传输到“面对新期待”这一课程设计上,让孩子们欣赏《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共振三峡孩子的梦想和温泉孩子的梦想,共振自己的思乡情绪,呈现出自己此情此景下的灵魂样子:“我眼睛似乎有点潮湿了,有一点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歌声结束,我声音哽咽。我努力断断续续说出‘我也是三峡的孩子,我这个三峡孩子爱三峡’。此时眼泪似乎在眼里打转,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努力控制自己不哭出来,否则太失态了。”在我看来,这眼泪的渲染,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美感,我更看重的是这课程设计的艺术美感。</p> <p class="ql-block"> 张祖平老师颇有成就的文学、书法、心理学研究共振教育。因为在他心里,艺术美感共振教育,教育美感共振艺术。西蒙•沙玛在《艺术的力量》中阐述:决定艺术品成败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和体验共有的东西——救赎、自由、死亡、侵犯、世界的状态、我们灵魂的样子。《激情燃烧的援疆岁月》,让我感受到了张祖平老师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学状态、灵魂的样子,这种状态、这个样子,是最具美感力的教学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