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博物馆(三)

何布

<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示陈列介绍(1)</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底,出差济南。黄昏时分,完成公务后,随即买了去青州的火车票,当晚,入住青州的酒店。第二天上午,用过早歺后便打车去了青州博物馆。来青州参观博物馆,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这次准备用一天的时间,尽可能的,能看多少看多少。(下午我还准备返回北京)</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在一个县级市,投入上亿的资金建设一个博物馆,是因为青州曾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也是考古学家们的探秘之地。青州馆内国家级的珍藏文物多达3000余件,并收藏有世界级的藏品。</p><p class="ql-block">我曾在美篇中写过两篇小文介绍青州博物馆。文中提到,青州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到青州博物馆,一定要看的三件镇馆之宝是:</p><p class="ql-block">1、东汉宜子孙玉璧</p><p class="ql-block">2、明赵秉忠殿试状元卷</p><p class="ql-block">3、龙兴寺佛教造像</p><p class="ql-block">前两件都是独立的一件,那第三件镇馆之宝龙兴寺佛教造像可不是指的某一件。整个青州博物馆四层佛教造像都是镇馆之宝,这是一个统称。</p><p class="ql-block">当年,龙兴寺佛造像的出土是轰动全国的新闻,被评为1996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被列入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这些佛像的多样性和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承载着五个世纪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将龙兴寺佛造像艺术介绍的相对深入、完整,我还是做了一些“功课”,以至于《山东青州博物馆》(三)的美篇迟迟未能编辑岀来。当然,这只是个托词,主要还是自己太懒……</p><p class="ql-block">编辑一个美篇,真的不必期望值太高,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也不可能通过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编就的美篇,便能介绍的既深入浅出,又系统完整。我当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有点力所不能及,这也是一直拖着,久未动笔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起因于当地某学校操场的一次机械施工,百度上有几篇文章描述的非常详尽,很具故事性,也颇具传奇色彩。其中,有篇文章的题目是:《史上最神秘考古发现一青州佛像之谜揭秘,跨越五个世纪的奇迹》。作者叫俞承豪。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另外,百度上还可以搜索到另外一些图文并茂,文字描述更具专业性的文章。譬如:作者金维诺的《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作者翟德芳的《佛家的千年微笑:访青州龙兴寺佛教石雕》。他们都是大教授、大专家,文章、图片皆精采,看的我都完全没信心编这青州博物馆(三)了。😅</p><p class="ql-block">不啰嗦了,看图片。</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便是其中之一。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士造像为代表的青州风格佛教造像,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让我们走近他,体味他那荡涤人心的微笑,感受他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展厅入口</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115厘米。</p><p class="ql-block">佛像螺发高髻,手施无畏、与愿印,着通肩袈裟,跣足(光脚)立莲台上。造像面、手、足保留有贴金。</p><p class="ql-block">领缘、衣缘饰宝蓝色,周身以朱砂、石绿、宝蓝、赭石 等色组成田相图案。其绘工精细考究,整件佛衣光彩夺目,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佛像面目清秀,弯眉,丹凤眼微睁,如弯月,双耳下垂,嘴角上翘,呈微笑状,将那带有童稚之气,但又亲切自然的面部刻画的栩栩如生。这面孔永远微笑着面对人间,宛如有什么话要对人们讲述……</p> <p class="ql-block">附图两幅,以便了解佛造像和菩萨造像各部位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背屏式佛菩萨三尊造像</p><p class="ql-block">北魏弥勒像 通高55 厘米</p><p class="ql-block">这尊造像是十分典型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制以后的风格,表现出了鲜明的汉族士大夫所欣赏的精神风貌。佛和菩萨的面相都具有清秀的特征,但体型已经开始趋向于丰满了。佛和菩萨的足下各踏一个宝装覆莲台,头部周边刻圆形莲花浮雕。</p><p class="ql-block">与龙兴寺出士的其他同类造像相比,它是比较特别的一铺。从题记可知,这尊造像中的主尊是未来的弥勒佛,当在未来世界下生人间成佛……</p> <p class="ql-block">主尊弥勒像</p> <p class="ql-block">左胁侍</p> <p class="ql-block">右胁侍</p> <p class="ql-block">胁侍:侍立在佛陀两侧,协助佛陀教化众生的弟子。</p> <p class="ql-block">北魏晚期贴金彩绘造像。</p><p class="ql-block">造像的火焰尖拱形身光已残,主尊立佛双足下踏圆形仰莲台,由该莲台的两侧分别向两侧伸出一长茎仰莲,莲上承托胁侍立菩萨。</p><p class="ql-block">主佛的面相清秀,表情和悦,双肩下削,体型显丰满。二菩萨像头顶束高发髻,同样清秀的面容,体型稍显瘦弱。</p><p class="ql-block">主佛身后的头光与背光,菩萨身后的头光,均采用雕刻与彩绘相结合的方式制作。</p> <p class="ql-block">主尊像</p> <p class="ql-block">蓝色背景墙的衬托和古朴典雅的造像似乎不搭调。</p> <p class="ql-block">东魏 背屏式佛菩萨三尊造像 通高 310厘米</p><p class="ql-block">这是龙兴寺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尊石造像。在造像的组合方式与服装方面,仍保留着北魏晚期龙兴寺造像的传统,例如:佛着褒衣博带装,二胁侍菩萨分别由二龙口中吐出的长茎莲花与荷叶承托,三主像上方有八身飞天伎乐呈弧形飞舞着,最上部中央是一座具有三联式塔刹的亭阁式覆钵塔。佛的面相方圆丰满,体型丰壮,着衣虽显厚重,但表面却很少刻画衣纹,这些都是北魏向北齐过渡的风格特点。二菩萨的体态虽然较主佛清秀许多,但身体表面的服饰则较北魏简化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深深的被这尊造像震撼到了,多展示几张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这组造像的北齐风尚更明显,虽然在构图与布局方面仍是北魏以来的旧式。主佛头顶的肉髻表面饰有细密的螺纹,面相丰满,体型也在着力刻画宽肩、细腰、鼓腹。身穿通肩式大衣,表面衣纹以彩绘的形式表现田相袈装。</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印度笈多艺术影响下形成的北齐风格。二胁侍菩萨也是面相、体态丰满,左菩萨的服饰仍是北魏样式,右菩萨则相对简化,没有穿僧祇支,在胸前饰有短璎珞交叉穿环。</p><p class="ql-block">从这组造像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北魏到北齐,中、印造像风格的兼容过程。</p><p class="ql-block">注:笈多式佛像的造型特征,衣服又薄又透,紧贴在身上,使佛雕像,体态之美得到了诗意的展示。宽肩、细腰、圆脸、高鼻、大耳等生理特征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形成高贵优雅的神韵,强调佛陀内在的精神品。</p> <p class="ql-block">这些造像代表了不同时期的风格与形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齐菩萨的形象塑造,除了注意菩萨外形的优美,更注意人物内心的表现。祥和的颜面,不是简单刻画笑容,而是在宁静含笑中,体现慈祥,体现菩萨心肠,体现形象内心的美。</p><p class="ql-block">上段文字摘自:金维诺《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