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横滨有两条仅一道之隔的著名街道,一条是中华街,一条是元町商业街,但风格迥异。中华街洋溢着古色古香的中华风情,烟火气十足;元町商业街则充满欧风奢华味,十分浪漫。这两条街都深受日本人和华人喜爱,每逢节假日都热闹非常。</p> 横滨中华街 <p class="ql-block">▲中华街西侧的善邻门牌楼。</p><p class="ql-block">从中华街电车站下车后,往左走不远就是中华街。</p><p class="ql-block">横滨中华街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的唐人街,迄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中华街占地约2500平方米,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古色古香、充满中华风情的牌楼。</p><p class="ql-block">中华街90%的住户是中国人,居住在这里的约四、五千华侨中,以祖籍为中国广东省的为主。当年孙中山流亡到横滨,要重新在中国大陆发动革命,中华街曾给予他有力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此时正值日本黄金周,中华街人流密集,热闹非常。</p><p class="ql-block">中华街有近500家华人店铺,经营着中国茶器、服装、工艺品、调料、食品、杂货等中国传统特色的商品,特别是各种中华美食琳琅满目,十分诱人,不少店铺前面都排起了长队。</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令我们倍感亲切,感觉像在国内逛庙会、步行街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楼的右侧是北京饭店,很气派!</p> <p class="ql-block">这家万珍楼饭店是中华街上的一家历史悠久、生意兴隆的饭店。</p> <p class="ql-block">老维新的店名应该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横滨办报,宣传维新变法有关。</p> <p class="ql-block">熊猫状的黏糕圆溜溜的很诱人!</p> <p class="ql-block">海南饭店虽然不够气派,但作为候鸟也感到挺亲切。</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铺已经创建130年了,比中华街就小十岁,实在难得,值得庆贺!</p> <p class="ql-block">中华街除了餐馆云集以外还有不少卖中国各地土特产和传统器具的店铺,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为“倭”这个字是对日本人的蔑称,毕竟对“倭寇”这个专有名词印象太深了🥱。</p><p class="ql-block">当看到这家专卖日本旅游纪念品的店铺竟然打着明晃晃的“倭物”招牌,甚觉好笑和不解,回来特意上网查询,才知“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并非贬义。</p><p class="ql-block">日语里的“倭物”是指那些古代以来日本本土独自发展出来、具有浓郁日本风格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些肯定都是“倭物”了。</p> <p class="ql-block">妈祖庙也是中华街的一个著名景观。</p><p class="ql-block">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起源于宋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海外华人祭祀妈祖,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忘记祖先,不忘记根本。</p> <p class="ql-block">横滨中华街的妈祖庙是日本最大的妈祖庙,始建于2005年3月,由日本华裔、横滨中华街建筑总设计师中山严先生担纲设计,不仅与中华街整体建筑和谐统一,而且参照海峡两岸妈祖庙规制,采用中国传统宗教建筑八角形风格。</p> <p class="ql-block">该庙香火鼎盛,人气兴旺,已成当地华侨华人乃至日本民众的心灵寄托。</p> <p class="ql-block">中华街上的关帝庙的地位更加显赫!在日本也颇具影响力。</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庙宇。始建于明治六年,其后连遭三次损毁,奇怪的是1986年第三次损毁后唯独关公神像安然无恙,侨胞们都认为是关公“显灵”,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团结。于是组成横滨关帝庙建设委员会,广泛动员了当地的华侨、华人,以及华侨社团、企业和金融机关,开展捐资再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新的关帝庙于 1990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庙为闽南庙宇式样,庙宇的汉白玉栏杆、参道、石级、屋脊的琉璃瓦等工程由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正殿及牌楼的木雕、室内装饰则由台湾的一家石材有限公司施工,体现了两岸炎黄子孙团结协作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建筑金碧辉煌,装潢考究,特别是正殿的飞檐木雕极其精美华丽,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正殿前的两只黑色石狮造型独特,眼球突出,舌头鲜红,乍一看很怪异,细看发现一只是母狮子抱着一只小黑狮子;另一只显然是公狮子,前爪捧着一串铜钱,又觉得挺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香火更鼎盛,关老爷不停的接受着来自各国的善男信女们的拜见和祈祷。</p> <p class="ql-block">据说世界各地的关帝庙数量众多,大约有三万座。关羽只不过是刘备麾下的一员武将,为何却被全球华人当作神明而受到尊崇?</p><p class="ql-block">有一种分析我认为很有道理:关羽最被人强调的品质就是“义”,而在华人的观念里,这种“义”应该被置于价值观的中心。在异乡,尤其是商人,他们依靠人际关系网来维持商业运作,互相信赖与扶持尤为重要。所以关羽所代表的“义”渐渐地被世界各地华人所推崇。</p> <p class="ql-block">在关帝庙旁边意外发现了这所“横滨中华学院”。铁门上方写有“国父纪念校”,是台湾第五任领导人严家淦所题。正中的“横滨中华学院”六个金色大字,是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所题。感觉这个学校肯定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由于铁门紧闭,无法进入,我们很好奇,绕到旁边的围墙处看到了学校的楼房和院子。发现操场上竟飘扬着中华民国国旗,显然是亲台的学校。</p><p class="ql-block">这所学校果然来历不凡。经了解,横滨中华学院始建于1898年,是由孙中山先生首倡,当地华侨捐款建成的一所全日制小初高一体化的华侨学校。但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师生分成两派,支持新中国的几百名师生被赶出了这所学校,后来经爱国侨胞的赞助,在附近的山手地区又建了一所“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由于山手中华学院地处山上,后来大家就用山上和山下来区分两个中华学校。</p><p class="ql-block">目前,两校使用的教材完全不同。“山下的”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台湾当局制定的,校长、老师则来自台湾。“山上的”学校使用的是中国国务院侨办编写的教材,校长、老师均来自大陆。</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曾参观了山手中华学校。(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中华街春节期间的舞狮表演(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现在两个中华学校基本没有往来。只是每年春节期间两个中华学校都分别派出舞狮队在中华街表演。在上图中可看到多处“中华学校”的标志。</p><p class="ql-block">相信总有一天,两个同根生的中华学校会联手合作,续写历史的新篇章。</p> 元町商业街 <p class="ql-block">▲元町街入口处的拱形雕塑。</p><p class="ql-block">元町商店街具有150多年的历史,是横滨众多商业区中的突出代表。这里曾是半农半渔的村落,在明治维新时期逐渐发展成为面向外国人的商业区,并随着横滨港的开放而繁荣起来。</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雕塑的名字不清楚,大概有祝愿商业街兴旺发达,一飞冲天的寓意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逛这条街时非节假日,又是一早去的,所以街上很清静,可以不慌不忙东走西看,很惬意。</p><p class="ql-block">这条街全长约500米,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虽然都是西洋建筑,但各有千秋,漂亮的有点像哈尔滨市的中央大街,只是建筑都不太高大,马路也比较窄,但车流量不大,是个散步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元町的建筑风格欧式偏多,有很多老字号店铺和新开的时尚潮流店,被誉为当地比较高档的精品街。此外,元町作为横滨中心区一个极具魅力的城市客厅,其规划理念体现了小尺度街道的魅力,让人感受到现代城市中的传统韵味。</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上不乏高档服装,精品皮具,但咱有自知之明,不买也不看,只喜欢看那些工艺美术品,但不是刚需的也不买。</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猫头鹰木雕。</p> <p class="ql-block">小巧玲珑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手工皮拖鞋。</p> <p class="ql-block">最后只买了几双比较物美价廉的休闲鞋。试鞋时日本店员的跪式服务令人受宠若惊,有种不买鞋就理亏的感觉。看来这种殷勤的服务对推销商品确有特效!</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因离家不远,曾先后逛过三次,仍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老张为我拍这张照片时,曾有两位日本中年妇女经过,看见我独自坐在椅子上,主动提出要帮我俩合个影,我觉得这个场景的合影有点发傻,就谢绝了!事后想想,还是应该合影留个念想,因为此生大概率不会再来了。</p>